科研产出
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油研10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油研10号植株性状及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油研10号的产量产生显著影响。株高、根颈粗1、次分枝数、单株产量与复合肥施用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2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与复合肥施用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含油率、亚油酸、亚麻酸与复合肥施用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蛋白质和花生烯酸与复合肥施用量间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芥酸、硫甙、油酸、不饱脂肪酸与复合肥施用量间呈不显著负相关;在复合肥施用量为1 200 kg/hm2时,可使油研10号获得较高产量并能保证其品质优良,但从高产高效角度出发,合肥的适宜施用量为900 kg/hm2。


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黄壤持水性能的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贵州中部采取0~100cm土层的黄壤样品,分析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贵州中部低山丘陵区黄壤粘粒含量高,<0.01 mm颗粒含量806.23~686.2 g/kg,<0.001 mm粒径颗粒含量651.05~263.57 g/kg,粘粒含量高,犁底层透水性差,不利于降雨入渗。黄壤的持水量高,有效水的范围极窄;0~100 cm土层总库容5 515.3 m3/hm2,贮水库容4 094.1 m3/hm2,有效水库容仅9.69%,其比例较广州赤红壤、华北潮土和东北黑土低35.65,43.17和41.19个百分点;黄壤的通透库容小,不利于水分的上、下运行。


喀斯特地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等侵蚀劣地草种筛选研究
《公路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喀斯特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等侵蚀劣地立地条件和生物防护对草被植物生物、生态学特性及水土保持性能的需求,对搜集和引进的18份草被植物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采用模糊评分法对不同草被植物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了适宜于贵州喀斯特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等侵蚀劣地用的百喜草、苇状羊茅、百脉根、剪股颖、小冠花、扁穗牛鞭草、葛藤、白三叶、紫花苜蓿等优良护坡型草被植物,为贵州喀斯特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等侵蚀劣地生物防护及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的草种选择依据。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公路边坡 侵蚀劣地 生物防护 草被植物 筛选


向日葵下胚轴体细胞胚发生的基因型效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向日葵不同基因型之间体细胞胚发生能力,采用来源于PAC-2和RHA-266的重组自交系(R ILs)、以及来源于LR35×C149和C149×C40杂交的2个F1杂交种、16个F3家系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向日葵下胚轴体细胞胚发生率和每块胚数的基因型效应。结果表明,各基因型之间的胚发生率和每块胚数的差异均达0.1%极显著水平,胚发生率的变幅为0~93.77%,而每块胚数变幅在0~10.63之间;两个群体的杂种F1的胚发生率均显著地高于亲本平均值,表现出一定的优势;重组自交系和杂交F1的两个亲本的胚发生率和每块胚数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