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国农业会计 2019

摘要: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的工作重心在于执行公共服务.固定资产是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的重要资源,是科研业务活动开展的物质前提,是科研人员工作实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固定资产在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需求随之也越来越大,财政部相继出台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及准则下,如何适应新政策,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有效解决管理使用问题成为了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将简述新会计制度下资产管理发生的变化,通过分析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新会计制度 科研院所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蚌贮藏鲜度变化及优势腐败菌分析

食品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与感官评价为指标,对蚌肉在冰藏(0℃)、冷藏(4℃)和室温贮藏(25℃)中的鲜度变化进行定量研究,并分析各贮藏温度下引起河蚌腐败的优势腐败菌。研究表明,0、4℃和25℃贮藏下河蚌的高品质期终点为6、4 d和8 h;货架期终点分别为16、12 d和20 h。0℃冰藏时优势腐败菌是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菌株占比分别为42%、48%。4℃冷藏时优势腐败菌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比例为43%。25℃贮藏时优势腐败菌是鹑鸡肠球菌(Enterococcus gallinarum)、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菌株占比分别为46%、51%。

关键词: 河蚌 贮藏 优势腐败菌 鲜度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虾蛄生物学特性和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虾蛄(Squillidae)是重要的水产增养殖品种.目前针对虾蛄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基础生物学和繁殖生物学方面,其中在虾蛄的纳精结构、性腺发育和幼体发育等研究方面还存在诸多分歧.作者综述了几种虾蛄类,如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黑斑口虾蛄(O.kempi)、猛虾蛄(Harpiosquilla harpax)和棘突猛虾蛄(H.raphidea)的资源分布、生活习性、亲本、性腺和幼体发育等研究成果,以期为虾蛄繁殖生物学和人工育苗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虾蛄(Squillidae) 生物学特征 繁殖生物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Ecopath模型的珠江口6种增殖放流种类生态容纳量估算

南方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增殖放流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方式。放流前对放流海域进行生态容纳量评估,有计划地实施增殖放流活动,可避免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文章根据2016年珠江口渔业资源数据,构建了由29个功能组组成的基于珠江口的生态系统通道(Ecopath)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生态系统的总体特征、食物网结构与混合营养效应,估算了适宜于该水域的6种不同增殖放流种类的生态容纳量。结果表明,功能组营养级范围为1~4.2级,6种适宜放流种类营养级介于2.2~3.7,最高营养级功能组为哺乳动物,系统总流量9 092.447 t·(km~2·a)~(–1),系统总能量转化效率12.23%,连接指数0.370,系统杂食指数0.287。食物链通道主要有2类,以碎屑食物链为主。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黄鳍鲷(A. latus)、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墨吉对虾(P. monodon)和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的最大容纳量分别为0.094 t·km~(–2)、0.500 t·km~(–2)、0.650 t·km~(–2)、1.580 t·km~(–2)、1.610 t·km~(–2)和75.870 t·km~(–2)。

关键词: Ecopath模型 生态容纳量 增殖放流 珠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南海浮游介形类斜突浮萤(Proceroecia procera)单倍型与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生态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形类是一类小型的双壳甲壳类动物,其海洋浮游种类就超过200余种,是海洋浮游动物中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mtCOI)基因为标记,分析南海浮游介形类中的广布种斜突浮萤(Proceroecia procera)的单倍型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在空间上的分布,并结合环境选择压力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结构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 38个个体共检出18种单倍型,广布的单倍型在6个种群中都有分布,说明P.procera种群可以实现远距离扩散,最远超过700km.P.procera种群呈现中度的遗传分化(平均FST=0.186).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r=0.17, p=0.15),种群未呈现空间距离隔离.远距离分布的单倍型并没有带来强劲的基因流,相邻种群间甚至呈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RDA分析结果显示,空间与环境并不是决定P.procera种群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推测历史上种群扩展带来的拓殖隔离可能是主要解释.

关键词: 介形类 遗传分化 空间距离隔离 COI基因 南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蟹清塘、药塘的方法与应用

科学养鱼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进一步推进河蟹绿色养殖,加强冬、春季养殖池塘水质、底质管理,落实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措施,做到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翌年蟹病发生,必须认真做好清塘工作.一旦池塘注水、放苗种后,很难再改善池底对养殖生产造成的影响.现就如何把握清塘关键环节,推荐下列清塘方法供大家选择使用.一、清淤目前清淤有干、湿两种方法.干法清淤最好在晒塘后进行,即等塘底晒成龟裂后将表层泥土移除.注意,虾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鲨鱼肌肉与鱼翅营养价值的比较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全面、客观地评价鲨鱼肌肉和鱼翅的营养差异,以镰状真鲨(Carcharhinus falciformis)和大青鲨(Prionace glauca)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2种鲨鱼肌肉、鱼翅(包括全翅和翅针,下同)的各种营养成分。结果显示:鲨鱼的肌肉和鱼翅蛋白质量分数均很高(24.34%~37.03%),其中同一鲨鱼的鱼翅蛋白质量分数高于肌肉;2种鲨鱼肌肉和鱼翅的粗脂肪质量分数都非常低,均小于0.50%;鲨鱼全翅因其鱼皮表面有砂质导致灰分质量分数特别高(6.18%~7.09%),但肌肉的灰分质量分数(1.23%~1.63%)仅略高于翅针(0.86%~0.90%)。鲨鱼的肌肉和鱼翅中氨基酸种类齐全,总体上鱼翅中氨基酸总量(total amino acid,TAA)高于肌肉,但肌肉的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质量分数(41.94%~42.42%)高于鱼翅(17.93%~22.61%),且只有肌肉满足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氨基酸模式标准(EAA/TAA≥40%且EAA/非必需氨基酸≥60%),因此,鲨鱼肌肉的氨基酸营养价值远高于鱼翅,是一种优质蛋白源,而鱼翅并非优质蛋白源。通过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化学评分(chemical sore,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3种氨基酸评分发现:鲨鱼肌肉的AAS、CS以及EAAI值均显著高于鱼翅,约为鱼翅的2倍,说明鲨鱼肌肉的氨基酸营养价值高于鱼翅。蛋氨酸+半胱氨酸是鲨鱼肌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亮氨酸(根据AAS结果)或蛋氨酸+半胱氨酸(根据CS结果)为鱼翅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鲨鱼肌肉中共检出13种脂肪酸,且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质量分数>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质量分数>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质量分数;鱼翅中共检出16种脂肪酸,且SFA质量分数>MUFA质量分数>PUFA质量分数。鲨鱼肌肉和鱼翅中均含有丰富的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且均符合理想脂肪酸的标准(PUFA/SFA>0.4),但肌肉的PUFA/SFA明显高于鱼翅。鲨鱼肌肉和鱼翅中均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且鱼翅中胶原蛋白质量分数(7.61%~11.99%)明显高于肌肉(0.27%~0.41%)。鲨鱼肌肉和鱼翅中还含有一定的硫酸软骨素,其中全翅中硫酸软骨素含量非常高(镰状真鲨和大青鲨分别为2.67 mg/g和10.87 mg/g),而肌肉和翅针中含量较少(质量分数低于1.2%)。

关键词: 鲨鱼肌肉 鲨鱼鱼翅 全翅 翅针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流作用下粉砂海床上人工鱼礁局部冲刷的模型试验与分析

水产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底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加剧人工鱼礁的局部冲刷甚至产生掏空,导致人工鱼礁倾覆或掩埋,最终影响人工鱼礁的生态修复功能.为更好地了解人工鱼礁的冲刷特性,明确冲刷地形的形成机制,本研究首先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放置在粉砂底质上的人工鱼礁在不同水流条件下的局部冲刷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原型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讨论分析了水流及礁体结构特征对局部冲刷形态的影响机制.模型试验结果显示,0.11 m/s流速对试验选取的模型沙的影响不显著,礁体模型背面冲刷坑的深度仅为0.5 mm,两侧无明显冲刷坑,当流速增加到0.22和0.27 m/s时,沙床表面形成了均匀分布的沙鳞,背面冲刷坑深度分别达到1.0和1.5 mm,两侧冲刷坑的最大深度为4.5 mm,宽度分别为4.0和7.5 cm;流场数值模拟的分析结果显示,原型条件下流场、沙床剪切力和涡量的高值区和模型试验中冲刷强区存在对应关系,礁体的开孔和多柱支撑设计增大了局部冲刷强度.该研究表明,在粉砂底质条件下人工鱼礁的局部冲刷程度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强,但总体冲刷不严重,未出现掏空或掩埋现象;礁体结构对局部冲刷有较大影响,因此,礁体设计与布局时应综合考虑流场效应、稳定性和冲刷形态等因素.

关键词: 人工鱼礁 局部冲刷 水槽试验 数值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渔民家庭生产生活状况调研分析

农学学报 2019

摘要:渔民生产生活状况、收入增长情况受政策环境、水产品价格、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文章采用渔民入户调查数据及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系统分析2017年中国渔民生产生活及渔民家庭收支变化特征及渔民增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渔民家庭经营收入是渔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拉动力,但是收入来源仍然比较单一、收入结构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亟需拓展渔民增收渠道;(2)雇工费用占渔民家庭经营渔业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影响渔民家庭福利的关键因素;(3)中国各区域间渔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基于此,从主体能力、内部机制、产业动力、外部环境角度提出提高渔民自身能力,构建渔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提高渔业产业内部增收动力,实施渔村振兴战略等促进渔民增收振兴渔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渔民 家庭收支结构 收入差距 影响因素 增收长效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专利分析的生物絮团技术现状和趋势

渔业现代化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絮团技术具有净化养殖水质、提高饵料蛋白利用率和养殖对象存活率及抗病性等优势.为分析该技术的研发态势,采用PatSnap平台和文献计量法,对其专利概况、申请趋势、专利技术构成、创新主体分布、特殊专利和专利价值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该专利技术发展迅速,专利类型以发明专利为主,部分专利的质量和估值较高;主要技术构成是A01K(畜牧业;禽类、鱼类、昆虫的管理;捕鱼;饲养或养殖其他类不包含的动物;动物的新品种)、C02F(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C12N(微生物或酶;其组合物)和A23K(专门适用于动物的喂养饲料;其生产方法)等,研究热点领域为对虾及鱼类的养殖、生物絮团饲料和循环水养殖等;申请人以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其中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较强;沿海地区专利优势明显,广东省为该专利技术分布最多的省份.建议今后重视生物絮团专利技术分析的作用,加强产学研和区域层面的合作,突破技术短板,促进生物絮团技术向市场化与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生物絮团技术 PatSnap平台 专利分析 文献计量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