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四种油料作物中脂肪酸的测定
《甘肃科技 》 2010
摘要:油料作物中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决定着食用油的营养价值。以油橄榄、油菜籽、胡麻籽、葵花籽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油菜籽、油橄榄、胡麻籽、葵花籽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5.00%、81.60%、89.12%、87.59%。油橄榄中棕榈油酸(2.24%)和花生酸(0.20%),菜籽油中二十碳烯酸(9.13%)和芥酸(40.98%)为二者的特征脂肪酸。油橄榄中油酸含量高达68.02%,胡麻籽中亚麻酸含量高达50.75%,葵花籽中亚油酸油含量高达61.82%,在所测定的12种油料中最高。依据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亚油酸与亚麻酸比例为评价指标,油橄榄的油质最好,依次是胡麻籽、葵花籽、油菜籽油质较差。
关键词: 油料作物 脂肪酸 气相色谱 不饱和脂肪酸 二十碳烯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葫芦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范
《农业科技通讯 》 2010
摘要:甘肃省河西地区通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长为全国知名的蔬菜良种制种基地。通过广泛调查研究总结,结合蔬菜良种繁育实践,对西葫芦制种的关键技术要点作一介绍。该技术适用于甘肃及周边地区西葫芦杂交一代种子繁种参考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皋兰县小麦套种甘蓝高效栽培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 2010
摘要:皋兰县海拔1 441~2 445 m,降水量260~360mm,年均气温大于7℃,年有效积温大于2 400℃,年均日照时数2768h,无霜期144d。目前,皋兰县逐步形成地方特色的春小麦-夏秋甘蓝间作套种栽培模式,采用该套种模式,小麦籽粒产量达6 150 kg/hm2左右,纯收益16 000元/hm2;甘蓝产量达97 500~105 000 kg/hm2,纯收益68 250~73 500元/hm2;累计纯收益在82 500元/hm2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斑潜蝇对高原夏菜寄主的选择性
《中国蔬菜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了高原夏菜29个品种的美洲斑潜蝇的虫道数、被害叶率和虫情指数。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对高原夏菜不同品种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美洲斑潜蝇对高原夏菜寄主的选择性表现为软荚豌豆(荷兰豆、甜脆豆)强于大白菜和甘蓝;除少数品种外,美洲斑潜蝇对荷兰豆的选择性强于甜脆豆,对大白菜的选择性强于甘蓝;根据美洲斑潜蝇为害寄主叶片的虫道数、被害叶率和虫情指数,分别将高原夏菜品种划分为成虫最喜食品种、喜食品种和次喜食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育期苦荞黄酮含量与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2010
摘要:测定了3个品种苦荞麦不同生育期主要器官的黄酮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苦荞从苗期至籽粒成熟期的黄酮含量呈由高到低的S形变化趋势,即从苗期至孕蕾期逐渐下降,孕蕾期至成熟期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营养生长期各器官黄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茎、根,但进入生殖生长期后为花、叶、茎、根。粗蛋白、脂肪和粗纤维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即营养生长阶段增加,其中粗蛋白、脂肪在盛花期最高,粗纤维在孕蕾期最高,成熟期3种营养物质含量最低;除脂肪外,粗蛋白、粗纤维不同时期含量差异较大,品种间差异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兰州市的启示
《中国乡镇企业 》 2010
摘要:一、都市农业的内涵及背景都市农业形成的历史时期和直接原因因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但都市农业最终都是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形成。都市农业是一种崭新的农业形态,其理论源于日本及欧美等一些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褐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甘肃农业科技 》 2010
摘要:黄瓜褐斑病又名棒孢斑点病、靶斑病,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异名Corynespora melonis(Cook)Lin-dau],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Hyphomycetales)棒孢属(Corynespora)真菌。病菌喜温好湿,寄主广泛,寄主植物超过60种,可为害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豆科蔬菜,还能为害木薯、烟草、葡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薯8号脱毒种薯繁育技术
《中国种业 》 2010
摘要:淀粉加工马铃薯新品种陇薯8号(原代号L0206-6)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于2009年育成,该品种具有高淀粉含量、抗晚疫病、薯形美观、低还原糖、适应范围广等优点,2010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地区食用葵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甘肃农业科技 》 2010
摘要:8个食用葵品种在河西地区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FW09-7和FW09-12表现较好,适应性较强,可在当地推广种植;品种FW09-14表现较差,不适宜当地种植;其它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干物质积累规律及高产施肥技术
《西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玉米干物质积累规律及高产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方式下,玉米各生育期全株、籽粒、叶片、茎秆+穗芯干物质积累均呈现出"S"型曲线变化规律,玉米全株干物质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长;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225、1209、0 kg/hm2时(OPT处理),玉米产量最高,可达到9 028.2 kg/h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玉米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可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N、P、K缺素施肥及不施肥都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