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麦醇溶蛋白基因片段克隆和RNAi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科技导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降低啤酒大麦蛋白的含量,提高啤酒大麦品质,利用甘肃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甘啤4号为材料,克隆大麦醇溶蛋白基因保守区序列,构建RNAi表达载体。根据已知大麦醇溶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B2PF5′-CAACCATTTC-CACAGCAACCACCAT-3′,B2PR5′-GAAAGATAGAGTAGACGATTGCACG-3′,采用PCR技术从甘啤4号大麦基因组中获得了1个349bp片段(GP4)。依据载体pHANNIBAL和pART27的结构,分别将GP4按所对应酶切位点正反向插入,利用热激法转化。结果分析显示,克隆出的片段与GenBank(NCBI)中醇溶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2%,所构建成的RNAi表达载体pART27-pHAN-GP4中含目标片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土壤水分特性和水土流失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黄土高原西部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进行了2a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土壤水分特性和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免耕+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方式保水效果明显,全年平均土壤含水量比传统耕作高出1%以上,单纯的免耕与传统耕作没有显著差异。(2)免耕可使耕作层土壤水分保持相对稳定,初春播种后土壤较长时间保持较高含水量有利于作物出苗;雨后免耕处理耕作层具有更强保水能力,从而使土壤水分保持相对稳定则有利于作物生长。(3)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与其对土壤结构的影响有关,免耕虽然增加了耕作层土壤容重,但也增加了团聚体的稳定性,降低了团聚体破坏率,增强了土壤抗蚀力,覆盖能降低免耕地表层土壤容重,增强其持水与保墒能力。(4)免耕措施未必能减少坡地径流量,但可显著降低土壤侵蚀量,免耕辅以秸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径流量和产沙量较传统耕作处理分别减少了8.35%和88.1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病甜瓜甘科状元的选育
《长江蔬菜 》 2010
摘要:甘科状元甜瓜是以自交系M23-2-3为母本,以自交系C36为父本组配的厚皮甜瓜杂交一代品种。中早熟,露地栽培全生育期100d,果实发育期51d。植株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高抗甜瓜白粉病,抗甜瓜霜霉病、蔓枯病。开花结果早,坐果性强。果实椭圆形,果皮金黄色,果面有轻微皱褶,果形指数1.35。果肉浅绿色,质地细软香甜,口感风味好。平均单果质量2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6%,果肉厚3.7~4cm,腔室中等,果皮硬,耐运输。一般产量2300kg/667m2,适宜密植,适合西北地区厚皮甜瓜生态区域露地及保护地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膜覆土免耕穴播栽培技术对冬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麦全生育期及地表全膜覆盖、膜上覆土、一膜连用、穴播为特点的全膜覆土免耕穴播栽培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旱作增产措施,本研究设计二因素四水平四重复随机区组试验,从不同密度下产量及其相关因子的层面,对其增产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膜技术可以显著改变冬小麦生育进程,播种期可推迟10d-15d,促使提前返青和成熟,提高越冬前壮苗率,对农艺性状变化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大幅增加产量,增产率较CK高22.79%-34.73%,净产量增加1304.11kg/hm2-1715.16kg/hm2;10粒/穴密度能够达到最高产量7055.10kg/hm2,产量的大幅提高获益于诸因子的综合效应,特别是群体、有效分蘖数、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和籽粒容重的显著增加。全膜对各性状和产量因子的效应,随种植密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8-10粒/穴密度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该技术挖掘产量潜力、提高相关因子的生产能力,防止倒伏和后期脱肥早衰;密度小于该范围不利于群体增加,大于它则易于倒伏、脱肥,养分发生严重偏耗,造成减产。该技术在降雨量小于500mm的雨养旱地冬小麦区,能够达到积蓄无效降水、提升深层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前期增加地表温度,后期有效降温的效果,可以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提供优良生长环境等作用,有益于各因子的协调生长,从而获得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