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燕麦和青稞的一种新病害—鞘腐病

甘肃农业科技 2010

摘要:在甘肃省中西部及南部高海拔地区的栽培燕麦、野燕麦和青稞上发生了一种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的新病害—鞘腐病。从病组织中分离到形态相似的丝状真菌,通过柯赫法则证实该菌即鞘腐病的病原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显示,该病原菌可能为新属种。

关键词: 新病害 裸燕麦 皮燕麦 野燕麦 青稞 鞘腐 半知菌类 新属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旱塬苹果园养分状况的测定与分析

经济林研究 2010

摘要:果园营养状况是合理施肥的基础。为了解甘肃省东部地区苹果园的营养状况,对甘肃省静宁县和泾川县的44个苹果园的土壤和苹果树叶片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与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偏低,最高值仅为1.33%;全氮含量适宜或偏低;大部分果园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正常或富余;速效钾含量普遍较高,平均值达到了230mg·kg-1;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硼的含量适中,分别为1.23、8.98和0.88mg·kg-1。不同果园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速效养分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全氮、全磷、全钾,中微量元素明显高于大量元素。土壤pH值>8.0的果园占81.8%,变异系数为2.81%。不同果园苹果树叶片中氮、磷、钾的含量正常;除铁含量较高外,其余微量元素均为适量。不同果园土壤中的硼(13.94~199.27mg·kg-1)、锌(10.31~70.11mg·kg-1)和铜(2.71~21.78mg/kg)含量的差异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86.74%、49.60%和48.96%;锰、镁、钙、铁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0.48%、28.08%、27.96%、26.31%;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差异较小。

关键词: 苹果园 旱地 营养元素 测定 甘肃省东部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表现研究

北方园艺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花椰菜环境敏感型雄性不育系为试材,通过自然条件和温室分期播种的方法,对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的育性随着环境条件改变发生转换。当日平均温度在17.6~25℃时,表现稳定不育;日平均温度为16~17.2℃时,则表现部分可育;低于16℃时,表现为育性恢复,自交结实率达到100%,获得了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在不同条件下的育性转换模式,为实现花椰菜两系法杂交制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温度 花椰菜雄性不育系 育性转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护色液对鲜切梨的防褐变研究

中国食品工业 2010

摘要:以柠檬酸、氯化钠、D-异抗坏血酸钠、氯化钙对鲜切梨片进行独立及复合护色处理,并对贮藏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种试剂复合的效果优于单独处理,采用L_(16)(4~5)正交试验,利用各种护色剂的协同作用,最终得到一种替代亚硫酸盐的新型复合护色液:0.80%柠檬酸+0.40%氯化钠+0.3%D-异抗坏血酸钠+0.3%氯化钙,用该护色液浸泡处理鲜切梨片10min,真空冷藏条件下可使鲜切梨片保鲜达16d。

关键词: 复合护色液 鲜切梨片 褐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蔓红皮印度南瓜新品种甘红栗

中国蔬菜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甘红栗是以短蔓型高代自交系YN0112为母本,以Jar05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红皮印度南瓜一代杂种。2003年配制杂交组合,在2004年杂交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秦艽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2010

摘要:以秦艽子叶与胚轴为外植体,诱导秦艽体细胞胚胎发生并建立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以及植物激素浓度和种类对体细胞胚胎发生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秦艽的子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佳激素组合为2,4-D1.0mg/L,6-BA0.5mg/L,其诱导率为61.3%,对胚轴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激素为2,4-D1.0mg/L,其诱导率为42.3%。将胚性愈伤组织转接至MS培养基,都可产生再生植株。

关键词: 秦艽 愈伤组织诱导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平川灌区绿肥压青后氮肥最佳减施比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明确绿肥压青后小麦生产中的氮肥最佳减施比例。[方法]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设8个施肥处理,研究绿肥压青后小麦生产中的氮肥减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间小麦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处理"绿肥+70%化肥"产量最高,而纯施化肥处理的小麦产量较低。在农艺指标方面,不同处理小麦株高、穗长、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千粒重及产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以处理"绿肥+70%化肥"及"绿肥+60%化肥"的生物产量、千粒重较其他处理处于较高水平。[结论]绿肥压青后减施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基本是呈增产的趋势。

关键词: 小麦 绿肥 减施氮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枝量类型富士苹果光强分布及产量品质比较

北方园艺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对陇东改良纺锤形富士苹果3种枝量类型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树冠不同部位光照分布特征、果实产量、产量分布特征及品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枝量过多型树冠内小于30%的相对光照强度比例最大,枝量合理型次之,枝量不足型最小。枝量合理型、枝量不足型、枝量过多型小于30%的相对光照体积所占树冠总体积分别为32.23%、24.19%、49.53%;产量分别为3 195、1 555、2 098 kg/667m2;果实品质各项指标枝量不足型略高于枝量合理型,但二者均达到了优质苹果的要求,确定出陇东地区富士苹果优质高产的最适留枝量为84 000/667m2左右。

关键词: 苹果 相对光照强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2010

摘要:在陇东旱地条件下,以8个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和千粒重,因此认为提高行粒数和千粒重,增加穗长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选育高产玉米品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艺性状 产量 通径分析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作物—杂草化感作用及其关系探讨

草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杂草化感作用是作物与杂草之间生态位竞争的重要机理之一。利用作物-杂草化感作用和生态位理论解决实际农业生产中的生态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作物-杂草化感作用与其生态位的内在联系进行初步探讨,从生态位理论入手,对农作物及其杂草化感作用等个体或微观生态学研究在宏观生态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据此进行推导在野外生态环境中强化对杂草具有强化感抑制作用的作物品种的人工选择和合理布局,可以实现杂草的整体防控和宏观生态评价,为下一步"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作物-杂草化感作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作物 农田杂草 化感作用 生态位 生态位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