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LK 99脱毒原种的繁育技术

种子 2010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彩叶植物在西北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探讨

甘肃农业科技 2010

摘要:介绍了彩叶植物的概念,提出了彩叶植物在城市绿化中应用的设计原则和种植养护措施。

关键词: 彩叶植物 城市绿化 应用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花椰菜品种再生体系的研究

北方园艺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2个花椰菜品种的子叶和上胚轴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置不同激素浓度,建立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子叶作为外植体时不定芽分化率低,子叶大部分发生黄化。上胚轴作为外植体不定芽分化率较高,在适合的培养基上均能达到100%,‘祁连白雪’上胚轴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AA 0.5 mg/L,‘新东海明珠80天’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5 mg/L+IAA0.5 mg/L。分化后得到的不定芽在MS+6-BA 0.5 mg/L培养基上伸长后,在MS+IAA 0.5 mg/L的培养基上生根,生根率达100%,移植成活率95%。

关键词: 花椰菜 子叶 上胚轴 再生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庄薯3号商品薯率的影响

长江蔬菜 2010

摘要:利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原理建立了氮肥(X1)、磷肥(X2)和钾肥(X3)与庄薯3号商品薯率(Y)的回归方程:Y=87.49+4.70X1-5.96X12-4.56X22-3.49X32+3.20X1X2,通过对方程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试验中3因素对商品薯率影响的大小顺序是氮肥(X1)>磷肥(X2)>钾肥(X3)。庄薯3号商品薯率大于78%的栽培方案:施纯N161.32~204.66kg/hm2,施P2O5111.37~163.81kg/hm2,施K2O60.47~89.54kg/hm2。

关键词: 商品薯率 氮肥 磷肥 钾肥 庄薯3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肤水浸提液对胡麻化感效应的研究

草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地肤及其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胡麻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地肤全株及地上部茎叶水浸提液对胡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0.100 g/mL处理对胡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根长、苗高、根鲜重和苗鲜重的抑制率均达100%。2)地肤水浸提液抑制胡麻种子萌发主要是抑制了活力指数,抑制胡麻幼苗生长主要是抑制了根的生长。3)地肤释放化感物质可能有多种途径(如地上部淋溶、根系分泌等),但从综合效应看,同一浓度处理均以地上部化感作用最强,根系化感作用最弱。

关键词: 地肤 水浸提液 胡麻 化感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圆褐固氮菌对春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探讨了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 beijerinckN45及用其研制的生物氮肥对春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生物氮肥的研制及其与化学氮肥的最佳配比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供试菌株N45具有对春小麦的增产作用和对氮肥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将其研制为生物氮肥后,其效果在田间得到了很好的再现,盆栽与田间试验均是与半量化学氮肥配施效果最佳,相比同量化肥处理分别提高春小麦秸秆产量12.70%和16.34%;籽粒产量15.31%和11.77%;氮素收获指数0.68%和0.13%;氮肥农学利用率30.37%和59.39%;氮素吸收利用率26.53%和88.66%;氮肥偏生产力15.27%和11.77%;氮肥生理利用率12.24%和35.24%,同时还能够提高秸秆和籽粒中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累积量。

关键词: 春小麦 圆褐固氮菌 生物氮肥 氮肥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混种对条锈病控制效果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按不同比例混种,研究品种多样性控制小麦条锈病的田间效果,以期为利用品种多样性防治小麦条锈病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甘肃省甘谷县和北京市上庄镇当地对条锈病具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按照不同混种比例布局了25个混种处理和7个单种处理,比较了品种混种对条锈病的控制效果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相对抗病性指数(RRI)把品种抗性加以分类,并以相对混种效果参数(REM)比较各混种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混种对小麦条锈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混种处理相对于感病品种单种病情指数平均下降30.5;混种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比较明显。在25个小麦品种混种处理中,有14个处理有增产效果(REM>1),占56%,在甘谷试验地抗病(R)品种和高感(HS)品种按质量比5∶1混种时相对感病品种单种处理抗病增产效果最好,而在上庄试验地,高抗(HR)、中感(MS)和感病(S)按质量比1∶1∶1混种时相对感病品种单种处理抗病增产效果最好。品种混种作为综合治理小麦条锈病的措施之一,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品种混种 产量 品种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原夏菜贮运保鲜技术创新研究与集成示范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2010

摘要:高原夏菜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初步成为甘肃省的战略主导产业。该项目由科研单位、省级龙头企业组成高原夏菜贮运保鲜产学研联合体,围绕高原夏菜采后处理、贮运保鲜和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开展保鲜剂、保鲜技术、设施的创新研究及集成配套示范,为甘肃省高原夏菜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 高原夏菜 贮藏 运输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处理对制种玉米的影响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0

摘要:试验观察了不同氮磷和肥料长效剂NAM及锌、锰肥配比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磷比为1:0.5,将N 300 kg/hm2、P2O5 150 kg/hm2、锌肥(含ZnSO4 96%)15 kg/hm2、锰肥(含MnSO4 96%)30 kg/hm2、肥料长效剂NAM 9 kg/hm2一次性做底肥施入时,制种玉米的穗长、穗粗、行数及行粒数明显增加,产量较不施肥增产152.5%,较常规施肥增产18.1%,可在大田玉米制种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施肥 制种玉米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内陆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河西内陆河流域17个气象站1961—2008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反距离空间插值方法研究了年和季节ET0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8年,河西内陆河流域年均ET0(700~1330mm)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年均ET0高值区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气候倾向率在-53~-10mm·(10a)-1,石羊河流域年均ET0低值区呈微弱增加趋势;研究区各流域ET0年际波动较大,并以临泽为较大的波动中心,分别向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降低.春季和夏季是河西内陆河流域ET0的集中季节,且疏勒河流域一直是四季ET0值最高的地区.研究区ET0气候倾向率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影响河西内陆河流域ET0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风速和最高温度,其中风速是引起疏勒河和黑河流域ET0呈现减少趋势的主导因子,最高温度和日照时数是引起石羊河流域ET0呈现增加趋势的主导因子.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时空变化 Penman-Monteith公式 河西内陆河流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