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对大豆产量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以3种剂量的N离子束注入(4×1016,6×1016和8×1016N+·cm-2)和3种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100,150和200 Gy)处理4份大豆干种子,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对其M6代产量性状和品质进行研究,比较2种处理方法对大豆产量性状及品质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新大豆3号4×1016N+·cm-2离子束注入处理单株荚数显著增加,6×1016N+·cm-2离子束注入处理产量极显著增加;合99-756 8×1016N+·cm-2离子束注入处理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显著减少,6×1016N+·cm-2离子束注入处理百粒重显著减少,100 Gy60Co-γ射线辐射处理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100,150和200 Gy60Co-γ射线辐射使脂肪含量显著提高;新大豆8号4×1016和8×1016N+·cm-2离子束注入、100和200 Gy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单株粒重显著减少,4×1016和6×1016N+·cm-2离子束注入及200 Gy60Co-γ射线辐射处理产量极显著或显著增加;N离子束注入和60Co-γ辐射对石大豆2号产量、各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诱变育种目标应根据材料的敏感性、诱变方法和剂量综合确定。
关键词: 大豆 氮离子束注入 60Co-γ射线辐射 产量性状 品质 诱变育种


苯磺隆在冬麦田减量施用的试验探讨
《杂草科学 》 2013
摘要: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选取阔叶杂草分布均匀的地块。苯磺隆设2个浓度,采取不同时间喷药和添加助剂2种方式用药,以不施药为对照,综合评价不同处理的防效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探讨苯磺隆在南疆地区冬麦田减量施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同一施药时间,添加助剂处理对阔叶杂草的防效和小麦产量增幅与不添加助剂处理结果相当;苯磺隆12 g a.i./hm2处理4月6日施药对阔叶杂草的防效和小麦产量的增幅均优于3月24日施药2浓度处理的防效和产量增幅,与苯磺隆18 g a.i./hm2处理的防效和小麦产量增幅相当,在试验条件下对小麦生长安全,无药害。


天山雪莲根尖染色体制片影响因素研究及组型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天山雪莲的根尖进行染色体常规压片,旨在为其系统分类、遗传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依据。分析不同取材时间、预处理和酸解时间对天山雪莲染色体制片的影响,每处理随机挑选1 000根尖细胞进行观察,比较中期细胞和适宜核型分析的中期细胞所占比例。结果表明,10:00取样,用0.002mol/L 8-羟基喹啉与1g/L秋水仙素按等体积混合0℃预处理24h,1mol/L盐酸58℃解离7min制片所得染色体分散效果最佳。核型公式为2n=2 N=20m+16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32=8L+6M2+6M1+12S,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60.998%,属于2B类型,核型对称性程度高,说明天山雪莲在进化中处于趋向于原始类型。


多胺对赛买提杏品质及乙烯代谢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精胺和亚精胺处理赛买提杏,研究其在货架期品质及乙烯代谢的变化,为赛买提杏的抗衰老、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转色期的赛买提杏为材料,精胺(Spm)和亚精胺(Spd)(10-4、10-5和10-6mol/L)处理杏果24 h后,室温下(25±2)℃模拟货架期8 d,每天测定硬度、SSC、好果率、乙烯释放量、ACC含量、ACO和ACS的活性。【结果】通过对货架期杏果的硬度、SSC、好果率的跟踪检测分析表明Spd10-4和Spm10-5mol/L两个处理浓度较好的保持了赛买提杏的品质;选用Spd10-4和Spm10-5mol/L两个处理浓度进一步研究对赛买提杏的乙烯代谢及其生物合成的影响。【结论】Spd10-4mol/L处理的赛买提杏较好的保持了其品质并降低了组织内源乙烯的生成量。


新疆4500kg/hm~2超高产棉田光合特性与冠层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超高产棉田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冠层结构,提出超高产光合生理指标,为新疆棉花的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陆地棉品系10-108-3为研究对象,以陆地棉品系华棉1号(3 000 kg/hm2)、杂交种07-16(3 300 kg/hm2)高产棉田为对照,对比研究分析蕾期、花期、花铃期等主要生育期超高产棉田的叶面积指数、单叶净光合速率、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叶绿素含量、平均叶倾角、光合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华棉1号、07-16高产棉田相比,10-108-3单叶光合速率在花期、花铃期高于对照,花铃期后光合速率下降趋势较平缓,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于对照,叶面积指数较高且持续期长,主要生育期平均叶倾角明显高于对照,叶绿素SPAD值较高,初絮期仍能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群体呼吸速率占总光合的比例在中后期低于对照,超高产棉田干物质积累速度快、积累量大、后期积累速度下降缓慢。【结论】新疆4 500 kg/hm2超高产棉田光合特性与冠层各项指标皆优于高产棉田,干物质积累多,且分配合理。


温室塑料薄膜的老化与稳定机理研究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现从影响薄膜使用寿命的温室薄膜的材料特性和温室的环境条件2个方面出发,分析引起温室覆盖薄膜(低密度聚乙烯膜)老化的原因,在研究其老化机理的基础上,阐明特定条件下这种材料作为温室覆盖材料时的老化节点,探讨延缓薄膜老化的稳定方法,为今后温室塑料薄膜的组分设计、性能改良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塑料薄膜 老化机理 稳定机理 低密度聚乙烯(LDPE)膜


基于AMMI模型分析大麦籽粒酚酸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互作)对大麦籽粒酚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以7个大麦品种为材料,种植在3个生态条件迥异的地区,测定其籽粒酚酸含量,并采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基因型、环境以及G×E互作对所分析的各酚酸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于原儿茶酸和丁香酸含量,G×E互作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环境型,基因型的影响最小;对于香草酸含量,G×E互作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基因型,环境的影响最小;对羟基苯甲酸、总羟基苯甲酸衍生物和总酚酸含量,环境效应的影响最大,其次为G×E互作,基因型的影响最小;对于阿魏酸和总羟基苯甲酸衍生物含量,基因型效应的影响最大,其次为G×E互作,环境的影响最小。【结论】基因型、环境以及G×E互作对大麦籽粒中主要酚酸成分含量有着极显著的影响。


澳大利亚棉花、小麦生产和研究概况
《世界农业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三大棉花出口国,在世界棉花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皮棉绝大部分出口,占世界出口量的5%~10%,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澳大利亚小麦是世界5大出口国之一,作物中小麦占60%,从基础研究到育种实践有着良好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澳大利亚十分重视作物科研工作,除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灌溉等方面的研究外,对棉花生产的水资源及土壤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研究也十分重视。所以新品种、新技术等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农民的认可,从而很快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应用。


中国核桃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是核桃生产大国,但在核桃产业发展在田间管理、采收和加工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核桃业发展的经验、我国核桃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建议三方面的分析与思考,为中国核桃产业的大跨步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