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航天诱变育种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宇宙空间的一系列特性使种子发生变异,从中筛选出有利变异进行常规培养,从而获得具有高产、抗病等性状的新品种。从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分析、营养成分分析、细胞学观察、分子标记分析航天育种的特点和优势。航天育种开辟了培育特异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途径,为粮食作物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因而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加强航天诱变机理的研究,探索航空诱变因子及其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的反应机理,探讨独立与复合因子的突变规律,加快农业航天诱变育种的飞速发展。


喀什地区甜瓜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喀什地区甜瓜生产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今后产业发展的策略和方向。【方法】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对比分析。【结果】今后几年,喀什地区应在保持地方甜瓜品种种植的同时,引进和推广抗病品种;推行现有栽培模式的标准化生产并开展节水滴灌栽培技术示范;建立示范基地,通过不断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技人员和瓜农素质;根据各县市的不同地理位置和生产基础优化甜瓜生产区域布局,建立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引导合理安排生产。【结论】基础工作的落实能够促进喀什地区甜瓜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


枣树与棉花间作对不同棉花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棉花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枣棉间作对中棉所43、中棉所49、新陆中26、新陆中36、新陆早50和品系6011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枣棉间作对不同棉花品种苗期和现蕾期生育进程无显著影响,但延长开花期至吐絮期生育阶段,叶面积指数不同程度降低。不同棉花品种产量显著降低,主要原因是单株结铃数下降;其次是铃重和衣分。综合分析认为新陆早50、中棉所43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较好,适宜枣棉间作。


番茄丁罐头生产工艺的研究
《保鲜与加工 》 2013
摘要:对加工番茄丁罐头的关键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作番茄丁罐头的最佳工艺为:番茄于90℃条件下烫漂1 min;番茄丁采用1.0%氯化钙硬化4 h;汤液中添加10%白砂糖、0.1%柠檬酸及0.2%CMC;成品罐头经过100℃杀菌20 min,制得的番茄丁罐头产品色泽均匀,酸甜适口,组织形态稳定,感官品质最佳。


基于无线智能温室农业大棚的构造与实现
《北京农业 》 2013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种植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温室大棚"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出现,时至今日,其更是在各类先进技术的参与下,克服了各种难题,为人们的餐桌带来了更为新鲜、丰盛的各类蔬菜。有效地解决了人们在寒冷的冬季缺乏新鲜蔬菜的难题。有效地提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无线温室大棚技术在温室大棚中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消除了环境中温湿度以及光照等因素对植物生产的束缚,使得植物生长的更加健康、优良。基于此,重点探索无线智能农业大棚的构造以及实现,希望能够对农村地区的温室大棚修建有所帮助。


微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覆膜滴灌条件下施用铁、锰、锌等微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干物质累积最快的时期是在播种后62~99 d,NPK+Fe、NPK+Mn和NPK+Zn处理的玉米单株干物质的积累量分别比NPK处理增加8.84、4.74、15.69 g。NPK+Zn处理的玉米吸N量比NPK处理提高了3.07%,达到了显著差异,而NPK+Fe和NPK+Mn处理的玉米吸N量与NPK处理没有显著差异。NPK+Fe、NPK+Mn和NPK+Zn处理的玉米吸P量和吸K量与NPK处理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施用铁、锌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增加玉米的百粒重,增产率分别为6.61%和4.46%,但施用锰肥效果不显著。


青藏高原东缘生态环境脆弱区形成的人为原因及对策探讨
《林业资源管理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甘肃舟曲县和四川九寨沟县均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生态环境脆弱区,两县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相似。舟曲县水土流失严重,2010年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损失惨重;九寨沟县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生态旅游发展顺利,达到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状态。对比两地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发展变化情况,得出造成舟曲县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人为因素为持续森工生产、贫困驱动的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以及管理力度不足。通过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人为因素的分析,对今后舟曲县以及类似区域的发展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