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沙湾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和水产养殖活动关系
《海洋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三沙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以及区域内水产养殖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依据2016年夏季采集的样品数据,分析底栖群落结构、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典型群落参数在不同类型水域(鱼类网箱、海带吊绳、鲍鱼筏式养殖水域和自然水域)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三沙湾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6门75种,群落丰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371.34个·m~(-2)和21.82 g·m~(-2)。其中,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欧努菲虫(Onuphis eremita)、索沙蚕属一种(Lumbrineris sp.)和角海蛹(Ophelina acuminata)等多毛纲动物为数量优势物种,常在鲍鱼筏式和鱼类网箱养殖水域形成较高种群数量。物种数(N)、丰度(S)、生物量(B)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等群落参数在不同水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内群落空间异质性较高,空间差异未反映出水域类型的差别。水深、底层水体温度和盐度、沉积物含水率、粉砂-黏粒比例、总氮含量以及总有机碳含量等环境因子和群落相关性较强。综上,三沙湾底栖群落在群落参数方面与我国沿海温带水域相似,但群落的物种组成和较高的空间异质性较为独特;物种组成可表征网箱养殖活动的底栖生态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沂沭断裂带中段南小尧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沂沭断裂带中段南小尧金矿为研究对象,利用成矿期含金硫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南小尧金矿矿床成因。黄铁矿S/Fe、Fe/(S+As)、Au/Ag比值显示南小尧金矿形成于中深部的中低温环境;黄铁矿Co-Ni与CoNi-As图解表明南小尧金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在后期可能经历了结晶后热液改造,成矿热液主要为火山与次火山热液;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值介于-3.2‰~2.9‰,显示硫的深源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中生代熔融的岩浆以及火山与次火山热液沿沂沭断裂带上涌,为金矿的形成带来了大量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在中深部的成矿环境中随成矿条件的改变使Au在适宜的构造位置富集并沉淀成矿。
关键词: 成矿物质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金矿床 沂沭断裂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硝化型生物絮团的驯化培养
《南方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培养硝化型生物絮团、减少碳源投加、提高絮团效率并缩短培养周期,文章采用养殖废水排污口底泥为接种污泥培养生物絮团,通过逐渐减少碳源投加,开展了硝化型生物絮团的定向培养,并结合高通量测序分析了生物絮团菌群变化。结果显示,排污口底泥主要优势菌群与其他报道的异养生物絮团一致,具有良好的微生物菌群基础,能够在7 d内形成出水稳定的生物絮团。随着碳源减少,生物絮团微生物菌群结构随之改变,32 d后形成硝化型生物絮团。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接种污泥和硝化型生物絮团主要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在纲水平上,原始污泥优势菌群为Gammaproteobacteria (γ-变形杆菌属)、Bacteroidia (拟杆菌属)和Deltaproteobacteria (δ-变形杆菌属),而硝化型生物絮团优势菌群为Bacteroidia、Gammaproteobacteria和Anaerolineae (厌氧绳菌属)。硝化型生物絮团硝化菌总相对丰度对比原始污泥有了较大提高,出水水质稳定,能有效调控养殖后期水质并降低养殖成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方中药免疫添加剂对施氏鲟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为研究中药复方添加剂对施氏鲟的生化指标的影响,在水温17℃条件下,采用投喂饲料的方式研究复方A(茵陈、板蓝根等)、复方B(三七、大黄)、复方C(甘草、金银花等)对1+龄施氏鲟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200尾施氏鲟,3种中药复方分别按照2.0%、1.0%、2.5%的质量比以液体的形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每天按照鱼体质量的2.5%投喂制备的饲料,投喂等量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连续饲养35天.待饲养结束后,每组取15尾施氏鲟,尾静脉采血,与采集的肝脏组织一同被检测.测定施氏鲟的血清、肝脏中活性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复方A肝脏中白蛋白(ALB)含量高于对照组,其血清中ALB含量低于对照组.B组血清中ALB含量高于对照组.C组血清中ALB含量低于对照组但高于A组.A组肝脏中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B/GLB)高于对照组.A组血清中尿素氮(BUN)含量低于对照组,B组和C组血清中BU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A组和C组血清中肌酐(CREA)含量低于对照组.B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高于对照组.B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组和C组血清中LDH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复方B和复方C可能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需进一步研究适宜的给药剂量.复方A按照原药占饲料2.0%的质量比添加进饲料,对肝脏及肾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有助于提高施氏鲟的免疫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下游三个湖泊型保护区富营养化状况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评估渔业保护区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富营养化水平,以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据为基础,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中国湖泊主要分布区域长江中下游3个保护区的富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梁子湖武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鄱阳湖鳜鱼翘嘴红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千岛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综合营养指数分别为45.0、49.4、42.6,整体处于中营养水平,主要贡献因子是总磷和叶绿素a.
关键词: 湖泊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富营养化评价 环境质量 梁子湖 鄱阳湖 千岛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割式池塘养殖系统设计与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集约化水产养殖池是采用先进仪器设备和管理技术,实施高密度、高产量、高经济效益的养殖方法.集约化水产品养殖可打破传统的养殖池塘,高效地收集残饵和粪便,减轻养殖水体负载,提高原有养殖池塘的环境容量,且不降低养殖效益,有利于生产管理,增加养殖积极性,促进渔业的转型升级.但是,现有的集约化水产养殖主要以跑道池养殖为主,普遍存在集污效果不理想、饲料漏跑率高、捕捞排放水瞬间对环境承载压力大等问题.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环保型分割式养殖系统.该系统由多个不同功能区域组成,其中一部分区域设置多个相互独立的养殖池,包括起捕浮体、竖流沉淀池和文丘里管装置等.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集污效果好、饲料漏跑率低、对环境承载压力小等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实物期权法的深水网箱养殖项目投资决策研究
《经济师 》 2019
摘要:文章根据深水网箱养殖行业自身的风险特点,用案例分析了实物期权法如何有效评价企业投资决策中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分析表明实物期权法赋予了不确定性因素具有项目投资价值。在处理不确定程度高,管理灵活性高的投资项目时,实物期权法具有不可忽视的优越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弦水面平面波/高斯波束散射回波谱峰特征分析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摘要:展示平面波/高斯波束照射时正弦水面电磁散射回波的多普勒谱峰分布特征.基于Bragg共振散射理论可知,水面电磁散射回波多普勒谱峰所对应的频率由水波相速度决定,然而,最近相关水槽实验发现:正弦水面散射回波的多普勒谱不仅包含与水波相速度相对应的Bragg共振峰,而且还存在等频率间距的谐波峰.为了能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的物理或数学本质,文中基于粗糙面电磁散射一阶小斜率近似理论(SSA-I)分别推导给出了平面波/高斯波束照射时正弦水面后向电磁散射回波的频谱模型.理论模型结果显示,谐波峰是由于频谱分析过程中频率泄漏效应导致的,而不是水面回波真实的物理现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地热资源工厂化培育加州鲈鱼种试验
《渔业致富指南 》 2019
摘要:以往湖北鲈鱼养殖种苗主要来源于广东佛山等地,规格鱼种运输成本高、损伤大,加之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规格苗平均存活率低于20%,而且养出来的商品鱼当年不能达到上市规格。从广东运水花过来培育到规格苗,存活率更是不足5%。因此,限制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优质大规格鲈鱼种苗的缺乏。湖北钟祥因地制宜,科学运用温泉水地热资源,成功开发一种利用温泉水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渔港建设探究
《中国水产 》 2019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重视渔港建设在渔业发展中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我国渔港基础设施避风、生产、补给及辐射带动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加快现代渔港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我国渔港建设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从依托渔港推进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园、渔人码头、特色渔业风情小镇和渔港经济区建设四个方面着手,助力乡村振兴,并对渔港经济区建设支持体系进行了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