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互联网+"时代渔业科研单位档案信息化的思考
《绿色科技 》 2019
摘要:指出了"互联网+"是这个时代新的标签,"互联网+"在影响档案工作走向开放、融合、协同、创新的同时,也给农业科研机构的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提出了首先是要开展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其次要创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丰富智慧渔业内涵,再次是筑牢农业档案安全防范体系,合理制定备份策略,这"三步走"可让农业科研单位的档案信息化工作更"创新"、更"协调"、更"共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周期性缺氧应激对花鲈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周期性缺氧应激下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为研究其幼鱼肠道菌群对环境缺氧的适应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周期性缺氧导致花鲈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增加(P<0.05),群落结构复杂化,缺氧组和常氧组群落组成存在较大差异。缺氧组肠道菌群分类操作单元相比常氧组显著增加(P<0.05),其特有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达1 003个。门分类水平上,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2组肠道菌群的主要组成菌门。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纲水平上,缺氧组α变形菌纲和芽孢杆菌纲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梭菌纲、γ变形菌纲和拟杆菌纲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此外,周期性缺氧应激还引起花鲈肠道内厌氧绳菌科、毛螺菌科、瘤胃菌科等厌氧或兼性厌氧菌和绿硫菌科等光合产氧菌类相对丰度升高。
关键词: 花鲈 肠道菌群 周期性缺氧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地球化学在东海全新世古气候和古海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海洋环境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已成为追溯全球古环境变化与古生物地球化学演化的有力工具,在我国边缘海中得到广泛应用,尤以东海全新世古气候和古海洋学研究取得的成果最为显著。本文在综述了部分有机质整体指标和脂类生物标志物用于东海有机质溯源研究进展的同时,着重叙述了他们在全新世海水表层温度、季风、相对海平面和海洋初级生产力重建等古气候和古海洋学领域的研究动态。针对我国边缘海,提出应选用更加有效可靠的有机地球化学多指标,研究高分辨率的沉积连续记录,全面恢复古气候环境变迁历史。
关键词: 东海 脂类生物标志物 海水表层温度 东亚季风 全新世古海平面 冰融水事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鱼礁对防城港海域小型岩礁性鱼类诱集效果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人工鱼礁聚鱼效果,于2017年2月、4月、9月和11月主要通过声学探测技术,对防城港海域渔业资源密度、空间分布与大小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防城港人工鱼礁区及其临近海域4次调查共捕获各类游泳生物和底栖无脊椎动物201种,包括鱼类126种、蟹类32种、虾类20种、虾蛄类11种和头足类12种.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渔业资源密度在时空层面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且交互作用显著(P<0.001).2月调查海域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密度(547745 ind/n mile2)约为其周边海域(203990 ind/n mile2)的2.68倍,表现出明显的聚鱼效果.其中,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花斑蛇鲻(Saurida undosquamis)等岩礁性底层鱼类为该季度主要优势种类.各航次人工鱼礁区小型个体所占比重较高,其平均目标强度(TS)分别为–55.6 dB(2月)、–54.5 dB(4月)、–53.6 dB(9月)和–52.2 dB(11月),随个体生长其平均TS呈稳步增大的变化趋势.在垂直方向上,2月和4月航次人工鱼礁区90%以上回波单体主要分布在9~16 m中下水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建设对防城港海域小型岩礁性鱼类表现出明显的向底层诱集的效果,该结果能为海洋牧场生态效应系统评价提供重要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价
《岩矿测试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强度不断加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不断加剧。为了解海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本文于2016年4月、9月对海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的温度、盐度、pH值、悬浮物(SS)、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Mn)、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铵氮(NH4+-N)、活性磷酸盐(PO34--P)、铜、铅、锌、镉、石油类等指标进行了两次采样调查,应用分光光度法和ICP-MS等技术分析各指标;应用单因子法、富营养化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的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以期为研究区环境预警、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海水中CODMn在4月均值为1. 34mg/L,9月为1. 22mg/L;石油类4月均值为0. 031mg/L,9月为0. 034mg/L;活性磷酸盐4月均值为0. 013mg/L,9月为0. 012mg/L;溶解无机氮4月均值为0. 34mg/L,9月为0. 16mg/L; CODMn、石油类、活性磷酸盐、溶解无机氮的质量浓度大致呈现出由西南部向东北部海域降低的趋势,且无机氮总体浓度水平较高,为该海域主要的污染物。根据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计算结果,本研究认为海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水质总体营养水平较高,处于氮限制的潜在性富营养水平,有机污染程度属于Ⅱ级,水质已受到污染。
关键词: 海州湾 近岸海域 化学需氧量 溶解无机氮 活性磷酸盐 分光光度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澳洲淡水龙虾与克氏原螯虾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动物营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比较澳洲淡水龙虾与2种不同养殖方式(稻田养殖和藕田养殖)的克氏原螯虾肌肉营养成分含量的异同,评价三者的营养品质.取澳洲淡水龙虾、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和藕田养殖克氏原螯虾成虾各30只,测定其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主要矿物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澳洲淡水龙虾的出肉率显著高于2种不同养殖方式的克氏原螯虾(P<0.05).澳洲淡水龙虾肌肉中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2种不同养殖方式的克氏原螯虾(P<0.05),而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则显著低于2种不同养殖方式的克氏原螯虾(P<0.05).澳洲淡水龙虾、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和藕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59%、14.28%和14.91%,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6.37%、35.99%和36.82%,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2.58、69.87和67.69;肌肉中总鲜味氨基酸含量3种虾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藕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酸种类多于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和澳洲淡水龙虾;澳洲淡水龙虾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比2种不同养殖方式的克氏原螯虾低,其中藕田养殖克氏原螯虾与澳洲淡水龙虾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中钙含量显著高于澳洲淡水龙虾和藕田养殖克氏原螯虾(P<0.05);藕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中铁含量显著高于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和澳洲淡水龙虾(P<0.05);澳洲淡水龙虾肌肉中锌含量显著高于藕田养殖克氏原螯虾(P<0.05).由此得出,与2种不同养殖方式的克氏原螯虾相比,澳洲淡水龙虾具有较好的肌肉营养品质和更高的出肉率;与澳洲淡水龙虾和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相比,藕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酸种类更多且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锌铁比更为合理.
关键词: 澳洲淡水龙虾 克氏原螯虾 营养成分分析 营养品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宁酸对鸢乌贼肌原纤维蛋白膜性能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葡聚糖接枝的肌原纤维蛋白,以及酸、碱提取等电点沉淀方法提取的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蛋白为原料,分别制得酸提、碱提、糖基化肌原纤维蛋白膜,研究不同浓度的单宁酸对蛋白膜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反应后肌原纤维蛋白中自由氨基含量明显降低。成膜液中的自由氨基和巯基的含量随单宁酸添加量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3种蛋白膜中,糖基化蛋白膜含水量最低,同时具有较高的水溶性和机械强度。在碱性环境下由于单宁酸氧化交联导致蛋白膜颜色明显变深,表面粗糙度增大。此外,单宁酸的引入使得蛋白膜的拉伸强度增加,而断裂伸长率降低。其中,添加1%的单宁酸的糖基化蛋白具有较高的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26 MPa和118%,同时具有较低的水蒸气透过率。此研究对鸢乌贼蛋白用于可食用包装膜的制备以及延长食品货架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鸢乌贼肌原纤维蛋白 提取方式 糖基化 单宁酸 蛋白膜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尘和灰霾对西北太平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西北太平洋黑潮亲潮混合区(E02和E10M)和副热带寡营养区(M1和M1B)开展的船基围隔培养实验,探究了不同海域表层海水中浮游植物对沙尘和灰霾添加的响应,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黑潮亲潮混合区浮游植物可能受铁(Fe)限制,副热带寡营养区浮游植物主要受氮(N)限制。沙尘和灰霾添加均可以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并可使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在黑潮亲潮混合区,沙尘添加组使小型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率(C_(Micro))由~10%上升至~55%,超微型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率(C_(Pico))由~70%下降至~20%,但在培养实验过程中,各粒级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贡献率的变化量与沙尘添加量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不同量的沙尘添加均可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较充足的Fe导致的。在副热带寡营养区,沙尘或灰霾添加组的C_(Micro)由~10%上升至~35%,C_(Pico)由~70%下降至~55%~~35%,各粒级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贡献率的变化与沙尘或灰霾添加量呈线性相关关系,表明浮游植物的生长对沙尘或灰霾的N供给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关键词: 沙尘 灰霾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西北太平洋 围隔培养实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聚类算法的出租载客点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出租车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运行产生的轨迹数据有助于我们探究城市人口活动规律。本文首先根据研究区域内数据分布特征,对传统DBSCAN聚类算法进行了参数优化,并对出租车载客点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然后使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对出租车载客热点区域进行了热度评估;最终对热点区域进行分日期、分时段差值及可视化,分析了研究区域内出租车载客点的聚集分布状态,以及不同日期、不同时段出租车载客区域的时空分布变化。研究结果反映出了城市内居民出行的规律及变化特征,本研究不仅为出租车司机寻找顾客提供参考,而且还对分析城市功能区、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行起到辅助作用。
关键词: 出租车轨迹数据 DBSCAN k近邻距离 核密度 载客热点区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于海洋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引物比较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厌氧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的2对特异性引物(Amx368F/Amx820R、Brod541F/Amx820R)在其分子生态学研究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和qPCR技术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细菌的群落组成、多样性和丰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引物Amx368F/Amx820R特异性较高,能够较为完整地反映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信息,且其覆盖的厌氧氨氧化细菌丰度与功能基因hzo丰度正相关(P<0.01);而引物Brod541F/Amx820R特异性较低,覆盖部分厌氧氨氧化细菌及其他多个门的细菌,其量化的厌氧氨氧化细菌与功能基因hzo丰度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因此,引物Amx368F/Amx820R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厌氧氨氧化细菌在海洋沉积物中的群落特征,在其分子生态学研究中更具优势。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细菌 16S rRNA基因 群落结构 丰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