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毒素编码基因aflp的黄曲霉菌nested-PCR检测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类毒性极强的物质,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因此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灵敏的黄曲霉检测方法就显得极为迫切。通过以aflP(GenBank:FN398191)为分子靶标,比较黄曲霉菌近缘种aflp的基因序列,以特异性序列为靶标设计2对PCR引物aflP-1-F/aflP-1-R和aflP-2-F/aflP-1-R,由此建立的PCR检测体系对7种黄曲霉菌、5种其他的曲霉菌、21种其他真菌cDNA进行扩增,结果只有在7种黄曲霉菌株中扩增出211bp的特异性条带,而其余参试菌株均无扩增产物。巢式PCR能使其检测灵敏度达到10fg,检测灵敏度提高100倍。该检测体系能从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的花生和玉米样品中扩增到211bp的特异片段,实现对黄曲霉菌的快速可靠检测。


天然抗氧化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 2015
摘要:肉制品含有丰富脂肪和水分,在贮存运输过程中的氧化会导致肉品劣变,从而失去食用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如何提高肉制品的货架期成为肉品工业的挑战。防止肉制品氧化可以通过向肉制品中添加抗氧化剂实现。本文综述了天然抗氧化剂及其抗氧化作用机理,并简要介绍抗氧化剂活性测定及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发展,因天然抗氧化剂高效安全、强抗氧化力以及防腐保鲜等特点,在肉制品应用中将具有广阔前景。


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与提升对策——以福建省建瓯市为例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与发展,是探索与实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示范区既是农业新技术开发、转化、推广的重要基地,也是新型产业培育和农村科技服务的主要平台。本文阐述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义与引领作用,分析了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重点与机制创新,并结合福建省建瓯市的实际,提出了建瓯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与提升策略:一是建设山区绿色农业的开发区;二是建设高效优质农业的展示区;三是建设丘陵生态果茶业示范区;四是建设特色笋竹产业的先行区;五是建设现代循环农业的引领区;六是建设多样功能的乡村休闲区。


闽西南黑兔繁殖、生长、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的研究
《畜牧与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闽西南黑兔的种质特性,对闽西南黑兔的繁殖性能、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闽西南黑兔产仔数为7.21只,产活仔数为6.91只,3周龄窝重为1 471.0 g,4周龄窝重为2 645.1 g,0~4周龄成活率为91.45%。公兔10和13周龄平均体重分别为1 388.6和1 607.7 g,母兔10和13周龄平均体重分别为1 353.6和1 576.0 g,成年公、母兔平均体重分别为2 638.0和2 590.3 g,公母兔间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闽西南黑兔90和120日龄平均全净膛率分别为52.55%和53.83%,半净膛率分别为58.47%和60.42%,公母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背最长肌肌肉平均p H值、失水率、剪切力、滴水损失和后腿肌熟肉率分别为6.43、38.52%、11.63 N、1.22%和65.87%,其中背最长肌肌肉滴水损失和后腿肌熟肉率公、母兔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公、母兔间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闽西南黑兔 繁殖性能 生长发育 屠宰性能 肉质特性


超声波-酶法提取大杯蕈菇柄多糖及流变性研究
《核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大杯蕈菇柄多糖的流变学特性,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大杯蕈菇柄多糖的超声波-复合酶解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 H和酶解时间的五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并研究了浓度、温度、盐离子浓度、p H值、热处理、剪切作用等对大杯蕈菇柄多糖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杯蕈菇柄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50W、超声时间15min、酶解温度45℃、酶解p H值4.5、酶解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大杯蕈菇柄多糖得率可达5.59%;大杯蕈菇柄多糖溶液的黏度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不同程度降低,对剪切作用、热处理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可为大杯蕈菇柄多糖的提取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杯蕈菇柄 多糖 提取 超声波 复合酶解法 流变性


穗留果量对枝梢二次短截修剪后枇杷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早钟6号’枇杷二次短截修剪提高结果母枝质量、果实品质及效益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穗留果量对果实品质、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穗留果3个与穗留果4个、5个相比,可显著增加单果重、提高特级果比例和商品率;穗留果5个的可食率极显著高于穗留果4个的处理,而3个穗留果处理的果皮色泽、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厚度差异不显著;3个处理间的果穗重、株产和单位面积产量差异显著,且随着穗留果量的增加有增大趋势,但单位面积产值差异不显著。认为穗留果3个较适宜,可提高优质果比率和商品率,实现丰产、稳产、高效种植目的。


茶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监测及不同地区的敏感性差异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采用浸叶法连续3年(2013-2015年)监测了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对联苯菊酯的抗性情况,并于2014年测定福州晋安宦溪、南平建瓯东峰、泉州安溪金谷和宁德蕉城霍童等茶主产区的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对两种联苯菊酯和啶虫脒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与2013年相比,2014年宦溪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对联苯菊酯的抗性增加2.7倍,2015年的抗性则增加了8.6倍,抗性增加的速度较快。不同地区茶园的假眼小绿叶蝉对联苯菊酯和啶虫脒的药剂敏感性显著不同,宦溪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对联苯菊酯和啶虫脒为低抗水平;金谷种群对联苯菊酯为中抗水平,而对啶虫脒为低抗水平;霍童种群对联苯菊酯为高抗水平,对啶虫脒为低抗水平;而东峰镇的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对联苯菊酯和啶虫脒均为高抗水平。因此,如果继续大量使用联苯菊酯和啶虫脒,抗性还将会进一步上升,应交替使用不同类型杀虫剂,确保防治效果,延缓假眼小绿叶蝉抗性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