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和胃平喘颗粒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福建畜牧兽医 》 2015
摘要:为探求生长猪日粮中添加和胃平喘颗粒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80头50 kg左右"杜长大"健康生长育肥猪作为试验动物,根据公母各半、体重相近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试验组在每千克基础日粮中添加20 g和胃平喘颗粒(g/kg),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结果显示,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20 g/kg和胃平喘颗粒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


响应面法优化低糖李蜜饯水分活度降低剂参数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为研发低糖型芙蓉李蜜饯,以低糖芙蓉李果脯为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适宜的降水分活度(Aw)剂,通过响应面设计(RSD)建立水分活度数学模型,优选出降Aw剂组合。结果表明,适宜的降水分活度剂为丙三醇、乳酸钠和丙二醇,降低能力依次为丙三醇(X_3)、乳酸钠(X_2)和丙二醇(X_1),含糖量25%的李蜜饯水分活度数学模型:Y(1/Aw)=1.48830+0.02261 X_1+0.02507 X_2+0.03069 X_3-0.01065 X_1~2-0.01206 X_2~2-0.01294 X_3~2,寻优后降Aw剂组合为:糖液中丙二醇1.1%、乳酸钠1.2%、丙三醇0.8%,采用该降Aw剂组合加工的李蜜饯Aw值为0.66。


草莓新品种‘福莓2号’
《果农之友 》 2015
摘要: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土壤等存在较大差异,引自国外的草莓品种真正能适应中国不同气候条件的并不多。福建省目前主栽的草莓品种‘法兰地’,虽然表现抗病高产,但果实含糖量低,酸度大,无香味,不符合喜欢偏甜果品的消费者的需求。选育出适合福建省及南方地区气候条件、抗病、优质的优良草莓新品种,对推动草莓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太子参茎叶作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为开发太子参茎叶作为饲料新原料,研究太子参茎叶营养成分,系统分析太子参茎叶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子参茎叶营养成分含量:粗蛋白13.39%、粗脂肪2.57%、粗纤维8.32%、钙0.95%、磷0.53%;太子参茎叶总氨基酸为10.83%,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分别是4.40%和6.43%,E/T值40.6%,E/N值68.4%;太子参茎叶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氨基酸过剩最多的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太子参茎叶蛋白接近于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条件;且其氨基酸组成成分齐全、含量丰富,具有一定的饲用价值。


草莓新品种‘福莓2号’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福莓2号’草莓是以‘佐贺清香’为母本,‘法兰地’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新品种。果实圆锥形,红色;肉质细腻,硬度中等,香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5%,总糖含量7.1%,可滴定酸含量0.47%,维生素C含量0.719 mg·g-1;平均单果质量20 g。抗白粉病,适宜在南方地区露地或保护地种植。


文心兰花粉活力与杂交结荚性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为分析文心兰花粉活力与杂交结荚性,以20个文心兰种质为材料,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对花粉活力进行测定,并配制杂交组合进行杂交授粉试验。结果表明:文心兰花朵开放当天其花粉活力最高,不同品种间花粉活力有差异,其中16个种质的花粉具有活力,活力变化范围为2.00%~72.33%;以花粉具有活力的品种作为父本,共配制杂交组合27个,其中14个组合获得发育成熟的果荚,结荚率变幅为8.33%~94.83%,文心兰种间杂交结荚组合比率为70.00%,高于属间杂交的41.18%。


“东优1号”杂色鲍及其亲本群体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对日本、台湾杂色鲍及其杂交后代("东优1号")足肌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优1号"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日本群体但高于台湾群体,粗脂肪含量高于双亲;"东优1号"和日本群体足肌的EAA、总氨基酸及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台湾群体(P<0.05);3种鲍足肌的SRCAA均大于80%,且E/T、E/N均符合FAO/WHO的蛋白模式;"东优1号"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必需脂肪酸(EFA)总量均显著低于双亲,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台湾群体而高于日本群体,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和n-3的比值低于双亲,ΣPUFA与ΣSFA的比值高于双亲。3种鲍足肌均含有种类齐全、比例合理的氨基酸,脂肪酸营养丰富、结构均衡,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优质的蛋白源。"东优1号"的营养成分较好地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部分性状优于双亲,更符合人类健康饮食的要求。


福州左海湖细菌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微生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福州左海湖水体细菌群落时空动态变化与其相应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通过DAPI荧光染色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系统研究了福州左海湖在2011-2013为期两年的水体细菌丰度与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情况,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细菌群落组成与相关环境因子的对应关系。【结果】左海湖全年总细菌介于4.91×106-18.71×106cells/m L之间,细菌丰度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DGGE和克隆文库分析结果表明,左海湖细菌群落结构空间差异不明显,季节变化对菌群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左海湖细菌菌群归属于11个门类,其中最优势菌群为β-Proteobacteria和Cyanobacteria,较优势菌群为α-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p H、水温(WT)、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是影响左海湖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左海湖中存在较丰富的细菌多样性,水体环境的季节间差异对其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要大于不同采样点间的差异,但在优势菌群组成方面比较稳定,均为β-Proteobacteria和Cyanobacteria。
关键词: 细菌多样性 时空演替 环境因子 分子生物学技术 左海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