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杧果种质资源部分植物学性状分析

中国南方果树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对福州杧果种质圃内37份杧果种质资源部分植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评价。结果表明,杧果品种间的树姿具有差异性;树形多数属圆头形,中央骨干枝不明显;幼嫩枝条、叶形、叶表面状态、叶尖类型等4个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幼叶颜色差异明显。由此可见,不同杧果在相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学性状表现一定差异性。相关性分析表明,主干高度与干周、叶片宽度、叶片长度和叶柄长度等呈极显著相关;干周与叶片宽度及叶柄长度呈极显著相关,与叶片长度呈显著相关;叶片长度与叶柄长度呈显著相关;叶片宽度与叶柄长度呈极显著相关。

关键词: 杧果 植物学 性状 多样性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跗线螨为害程度对福云6号鲜叶芳香物质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摘要:通过对不同程度为害的福云6号茶树品种鲜叶挥发物成分进行鉴定,发现经过跗线螨为害的茶树叶片鲜叶挥发物的种类增加,其中轻度危害鲜叶的挥发性气物质种类最多,共鉴定出66种;与正常鲜叶相比(未受为害叶片),不同程度为害叶片共新鉴定了46种新的挥发性物质;雪松醇、水杨酸甲酯、2-己基-1-辛醇、间-1,3,8-薄荷三烯等17种挥发物成分只在轻度为害叶片中检测出;香叶基香叶醇、D-柠檬烯、苯乙烯只在中度为害叶片中检测出;而可巴烯、柏木烯、雪松烯、氧化石竹烯、(+)-β-雪松烯、2-正戊基呋喃等10种物质仅出现于重度为害的茶树鲜叶样品中;3种不同程度茶跗线螨为害均诱导出己醛、α-紫罗酮、1,2,3,5-四甲基-苯、环十四烷、4-甲基-十五烷、十二烷等6种挥发性物质的产生。

关键词: 茶叶 茶跗线螨 福云6号 香气成分 诱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黑炭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及茶叶产量的影响

茶叶学报 2015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生物黑炭添加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和茶树生长的影响,设置生物黑炭施用量0(CK)、8、16、32、64 t·hm-2 5个水平。结果表明,生物黑炭施用降低茶园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度,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和土壤液相比,改善茶园土壤物理性状。与CK相比,施用生物黑炭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29.55%~98.15%,土壤全氮提高8.33%~26.52%,有效磷提高13.04%~69.25%,速效钾提高17.96%~167.88%,提高幅度均随着生物黑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土壤碱解氮含量下降0.97%~11.54%,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用生物黑炭处理茶叶产量比CK提高3.24%~13.49%,以16 t·hm-2处理效果最好,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用生物黑炭处理三年茶叶产量平均比CK提高5.44%~17.05%,以16 t·hm-2处理效果最好,但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生物黑炭 茶园土壤 理化性状 茶叶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感染新型鸭呼肠孤病毒雏番鸭和健康雏番鸭的肝蛋白质组学的差异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感染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番鸭后的肝和正常番鸭肝的蛋白质组差异,为深入研究NDRV的致病机制奠定良好理论基础。通过二维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MALDI-TOF-TOF质谱仪分析获取NDRV感染组与非感染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并运用蛋白质搜索鉴定软件Mascot 2.3.02鉴定蛋白质。结果共鉴定出2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感染组和非感染对照组比较,感染组肝中有9个表达下调的蛋白质和12个表达上调的蛋白质,3个表达蛋白质仅出现在非感染组,2个表达蛋白质仅出现在感染组。NDRV感染组的番鸭肝有肝细胞受损现象。差异蛋白质组学为NDRV分子发病机制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关键词: 番鸭 差异蛋白质组学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树瘿螨转芽期规律观察及其防治试验

东南园艺 2015

摘要:经田间调查与防治试验:在连城县树瘿螨于2月中旬至4月中旬在受害芽内虫量不断增加,4月中下旬开始减少,6月下旬受害芽干枯后芽内未检出;5月上中旬至6月底为树瘿螨转芽期,成虫从患芽向新芽转移。由于当树瘿螨进入芽内后,受到芽鳞片遮蔽难以防治,因而防控时间应掌握在5月上中旬至6月底的瘿螨转芽期进行药剂防治,并保证防治次数不少于2次。5%阿维菌素+唑螨酯、5%阿维菌素+虱螨脲、虱螨脲+毒死蜱等药剂组合均有较好防治效果,因各组药剂在常规浓度下防治效果没有差异,说明没有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弱,因此,在实际中应用中可单独用5%阿维菌素、唑螨酯、虱螨脲、毒死蜱交替进行防治。

关键词: 瘿螨;转芽期;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和小菜蛾的田间药效研究

长江蔬菜 2015

摘要:为筛选出高效、低毒的杀虫剂防治甜菜夜蛾和小菜蛾,对15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甜菜夜蛾试验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30%茚虫威和50%丁醚脲防治效果较好且药效持久,药后7 d防效均在91%以上。小菜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茚虫威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3 d、7 d的防效分别为87.58%、90.14%。

关键词: 杀虫剂 甜菜夜蛾 小菜蛾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爬地兰绿肥种性及其在茶园中的应用技术

福建茶叶 2015

摘要:爬地兰是一种综合性状优良的多年生匍匐性豆科绿肥,适宜在南方山地茶园中种植。本文简述了爬地兰的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并综述了其在茶园中应用的效应和套种利用技术,以期为爬地兰绿肥在茶叶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爬地兰 豆科绿肥 品种特性 茶园套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5种病毒多重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园艺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多重RT-PCR方法,建立可同时检测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A病毒(PVA)和马铃薯S病毒(PVS)的方法。根据Gen Bank中PVX、PVM、PVY、PVA及PVS(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多重RT-PCR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延伸温度、引物组合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能同时检测5种马铃薯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该方法能同时扩增出PVX、PVM、PVY、PVA及PVS特异片段,其大小分别是138、213、369、468和657 bp。测序结果表明,5种病毒的序列与相应参考序列相似性达到97%以上。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多重RT-PCR方法能够检测植物组织量为10-3 mg。应用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对田间样品和组培苗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灵敏地同时检测单一或复合侵染的5种马铃薯病毒。

关键词: 马铃薯 病毒 检测方法 多重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四聚”资源促进产业升级 以“三生”统筹实现转型发展——海峡两岸生态农业经济区发展战略高峰论坛综述

台湾农业探索 2015

摘要:2015年9月19日,海峡两岸生态农业经济区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成功召开。为期一天的研讨会,时间虽短,但各方重视,专家云集;主题突出,报告精彩;观点鲜明,富有见解。这次会议既是一场农业转型升级的高峰论坛,也是一次富有影响的现代生态农业学术交流会,更是海峡两岸高端专家对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区战略选择的研究成果展示报告会。与会专家的发言让大家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坦洋菜茶原生种质春梢物候期观测初报

福建茶叶 2015

摘要:以福鼎大白茶作对照种,2012~2014年连续3年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收集的30个坦洋菜茶原生种质资源进行春梢物候期调查。结果表明:TC-2、TC-3、TC-18为特早生种质,一芽一叶初展期比对照平均早10~18 d,TC-5等8份为早生种质,一芽一叶初展期比对照平均早6~14 d。

关键词: 茶树 坦洋菜茶 种质 物候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