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龙眼果实育种目标性状在正反交后代中的表现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以大果、高糖、高可食率、果肉脆而不流汁为龙眼杂交育种的目标性状,对‘立冬本’和‘苗翘’龙眼正反杂交后代的果实进行分析,研究育种目标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及分布,结果表明:后代中平均单果重≥12 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可食率≥68%的株数比例分别为25.93%、37.04%、28.57%,有30.36%和44.64%单株的果实果肉不流汁和质地脆。综合5个目标性状,同时具备2个性状的后代有30株,具备3个性状的有14株,具备4个性状的有3株,而5个目标性状全部具备的株数为0。

关键词: 龙眼 育种目标性状 正反交后代 表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水土流失现状、原因与对策分析

福建农业科技 2015

摘要:福建省为典型丘陵红壤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导致易发生水土流失。该文综述了福建省水土流失现状,从崩岗、山地茶园、花岗岩红壤侵蚀区、紫色土侵蚀区等四个方面分析水土流失原因,并分别提出治理对策。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现状 原因 治理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线粒体内活性氧产生靶标位点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活性氧(reaction oxygen species,ROS)是真核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中间产物,它在胞内信号转导、细胞应答、损伤修复等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线粒体在合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过程中有部分电子会从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ETC)上泄漏,与细胞质中O2、H2O及NO等结合产生ROS,是细胞内ROS的主要来源。目前,人们对真核线粒体内ROS的产生位点已有初步的了解,大多数研究证实复合物Ⅰ和复合物Ⅲ是ROS的主要来源,复合物Ⅱ也能产生部分的ROS,但其具体的靶标位点还未得到全面的阐述,使得深入了解线粒体内ROS的功能受到限制。现就诱导线粒体产生ROS的主要方法和线粒体内产生ROS的靶标位点进行简要的综述,以期为日后相关生理学、毒理学及病理学等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活性氧(ROS) 线粒体 电子传递链 诱导 靶标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年生藤本豆总黄酮纯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核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脱脂多年生藤本豆粉为原料,采用50%乙醇浸提法提取多年生藤本豆总黄酮,研究树脂纯化多年生藤本豆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其抑菌活性。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通过考察AB-8、HPD100 2种大孔树脂及聚酰胺树脂对多年生藤本豆总黄酮的吸附解吸性能,筛选出适合多年生藤本豆总黄酮分离纯化的树脂为聚酰胺;结合静态与动态吸附解吸试验,得出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多年生藤本豆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上样浓度0.31 mg·m L-1、p H值5、流速1.5 BV·h-1,此条件下吸附量为34.01mg·m L-1,解吸时宜选用70%乙醇溶液。多年生藤本豆总黄酮粗提物和纯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同浓度下藤本豆总黄酮粗提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高于纯化物;浓度低于30 mg·m L-1时,藤本豆总黄酮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高于纯化物;高于30 mg·m L-1时则相反。研究结果为多年生藤本豆总黄酮活性成分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实践依据。

关键词: 多年生藤本豆 总黄酮 纯化 抑菌活性 聚酰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黑葡萄一年不连续二次结果技术

东南园艺 2015

摘要:2013-2014年连续2年开展夏黑葡萄一年不连续二次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闽北夏黑二次果11月底成熟,每667 m2产量400~500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3%~18.6%,打破了南方年平均气温20℃以下区域不适宜葡萄一年不连续二次结果的禁区,使得"在寒冬腊月能吃上新鲜葡萄"成为现实,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传统的葡萄栽培技术拓展了新的领域。

关键词: 夏黑葡萄 一年 不连续 二次结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叶部病害与梨叶早衰脱落相关性分析

植物保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南方梨产区造成梨早衰落叶的原因,本研究对梨叶部病害的发生与早期落叶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4种叶部病害(梨斑点病、褐斑病、黑斑病和黄脉病)中,除黄脉病外,不同年份间其余3种病害的发生程度与早期落叶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果园和时段间这3种病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7-9月间梨早衰脱落叶片斑点病发病率均达到100%,显著高于其他3种病害;病害防控对减少梨叶部病害发生和降低早期落叶率具有同效性,由此认为防治以斑点病为重点的叶部病害,是控制梨树落叶早衰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叶部病害 叶早衰脱落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梨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园艺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叶绿体DNA非编码区序列acc D-psa I和17对SSR引物对原产于福建省的49个梨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旨在为育种利用提供参考。获得49份福建地方品种的acc D-psa I序列,并检测到4个多态性位点,包含5个叶绿体单倍型(Hap1~Hap5),其中核苷酸多态性(Pi)为0.00139,单倍型多样性(Hd)为0.660。TCS网络图显示Hap5是最古老的单倍型,其仅在两个样品中检测到。17个SSR位点共检测到211个等位基因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A)为5~23个,平均值为12.41;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分别为0.5802和0.7549;17个SSR位点的Shannon’s信息指数(I)值为0.5830~2.7683,平均值为1.8661,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基于Nei和Li的遗传距离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将49份样品聚为9个组,其中大部分聚类结果与单倍型类型表现的亲缘关系较为一致。叶绿体单倍型和SSR多态性位点信息证实福建地方品种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地方品种 SSR cp DNA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菌核侧耳液体培养及胞外聚合物成分分析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

摘要:文章旨在探明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核侧耳菌丝生长及胞外聚合物动态积累和化学成分组成影响。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菌核侧耳(虎奶菇)菌丝体在以果糖为碳源的培养液中菌丝生长好于葡萄糖为碳源,生物转化率37.18~48.53%,菌丝(冻干)产量12.640.41~16.500.51g/L;以酵母粉为氮源的菌丝生长好于蛋白胨为氮源,生物转化率28.06~33.68%,菌丝产量9.540.79~11.450.73g/L。胞外聚合物含量在接种后的6~14d或6~20d均有一个平稳的高含量,在葡萄糖-酵母粉Gpy培养基中胞外聚合物含量(0.12~0.16g/L)明显高于以果糖-酵母粉Fpy培养基(0.11~0.12g/L)。气相色谱法分析表明:菌核侧耳(虎奶菇)胞外聚合物的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而且胞外聚合物含量高于单糖组分的总和,是一种杂多糖。本研究确定可以利用果糖-酵母粉培养基进行菌体增量培养,同时利用葡萄-糖酵母粉培养基进行胞外聚合物的增量培养。

关键词: 菌核侧耳 液体培养 菌丝产量 胞外聚合物 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参基因对TYR、MITF和ASIP基因在白绒乌骨鸡各组织表达水平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健康白绒乌骨鸡肌肉、肾、肝、肌胃和皮肤为试验素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探讨β-肌动蛋白(beta-actin,ACT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和18S核糖体RNA(18Sribosomal RNA,18SrRNA)3个内参基因的组织表达稳定性及其对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和刺鼠信号蛋白(agouti signaling protein,ASIP)等目的基因在白绒乌骨鸡各组织表达水平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各组织黑色素沉积规律,从中筛选出理想的内参基因。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内参基因GAPDH在白绒乌骨鸡各组织表达稳定性最高,ACTB表达稳定性最低。相对定量和黑色素沉积结果表明,GAPDH作为内参基因时,各组织MITF、TY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黑色素沉积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皮肤>肾>肌胃>肝>肌肉;ASI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黑色素沉积规律正好相反,表现为肌肉>肝>肌胃>肾>皮肤,这与各目的基因对黑色素沉积的调控功能相符,即MITF和TYR基因高表达有利于黑色素沉积,ASIP基因高表达则抑制黑色素沉积。而18SrRNA和ACTB作为内参基因时,各目的基因表达量未表现出上述规律,与其各自对黑色素沉积的调控功能不相吻合,没有达到理想的校正效果。表明GAPDH基因稳定性最好,且能真正体现目的基因对黑色素沉积的表达调控,是校正目的基因在白绒乌骨鸡不同组织中mRNA表达量的最优内参基因。

关键词: 白绒乌骨鸡 内参基因 基因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黑色素沉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例猪葡萄球菌皮炎诊治体会

福建畜牧兽医 2015

摘要:患猪以全身渗出性皮炎,渗出物为棕黄色香油状为特征,根据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葡萄球菌引起猪的细菌性猪葡萄球菌皮炎。经体表清洗和注射抗生素治疗,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 葡萄球菌 皮炎 诊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