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李果实色泽与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关系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为研究李果果皮、果肉色泽与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关系,以14个李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果皮、果肉色泽(LCH0色空间),果皮、果肉中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比较不同品种果皮、果肉色泽及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间的差异;分析色泽与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皮、果肉色泽的色调角(H0)所显示的颜色与肉眼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可以作为指示色泽的重要指标;果皮、果肉中富含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不同品种间三者的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亮度(L)与果皮、果肉中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果肉色泽的色调角(H0)亦与二者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饱和度(C)与之没有明显相关性;三者与类黄酮含量均没有明显相关性。


不同播种期对圆叶决明和百喜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为确定长汀及周边地区春季牧草最佳播种期,研究气候变化对圆叶决明和百喜草产量及水土保持特性的影响,开展不同播种时间(3月5日、4月12日、5月5日、6月11)对圆叶决明和百喜草出苗期、出苗率、覆盖度、株高及产草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圆叶决明和百喜草的出苗期缩短,出苗率升高;不同播种时间处理,两草种均能正常越夏,覆盖度在生长前期略低,生长中后期覆盖度有所提升并保持稳定。圆叶决明和百喜草株高在不同播种期试验中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均在5月播种株高达最大值,与其余处理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圆叶决明5月播种鲜草产量显著高于3、4月播种产量,百喜草5月鲜草产量则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综合分析得出,5月份播种,圆叶决明和百喜草生长状况均表现较好,出苗率高,苗期生长整齐,后期覆盖度更加稳定,株高及产量也均达到最大值。


杂交水稻新组合赣优810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优810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籼杂交稻新组合,201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介绍了赣优810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该组合在永泰县中制的高产制种技术。


不同培养条件对海洋尾丝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海洋尾丝虫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种群动力学规律,初步探讨不同温度(4,12,20,28,32℃)及不同培养液条件(虾肉浸出液、麦粒浸出液、牛肉浸膏培养液和酵母浸膏培养液)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4℃时繁殖速度慢,经历长时间(9 d左右)的停滞期进入增长期;12℃时不同培养液中的最大种群密度表现为:酵母浸膏培养液>牛肉浸膏培养液>虾肉浸出液>麦粒浸出液;20℃则表现为:牛肉浸膏培养液>酵母浸膏培养液>麦粒浸出液>虾肉浸出液.结果表明,牛肉浸膏和酵母浸膏培养液适用于短期种群的快速扩大培养,虾肉及麦粒浸出液适用于实验室保种.20℃是海洋尾丝虫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而12℃的虫体种群密度稳定期维持较久.研究结果提供了实验室培养和保存海洋尾丝虫的方法,并为海水养殖动物的海洋尾丝虫病研究提供了实验生态学数据.


山羊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
《养殖与饲料 》 2015
摘要:山羊同期发情技术与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紧密结合,为山羊育种、品种改良及山羊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就前列腺素(PGF2a)、阴道栓(CIDR)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等不同激素的单一或不同组合处理方案对山羊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季节的同期发情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此项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帮助。


超声提取苦瓜皂苷的工艺优化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对超声提取苦瓜皂苷工艺进行优化,获得更简便快速的提取方法,为不同品种苦瓜皂苷含量比较和工业化生产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单因素实验对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液料比进行初步筛选,确定合理的优化范围后,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进行工艺优化设计和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频率40 k Hz,超声功率400 W,提取溶剂为70%乙醇时,苦瓜皂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3 min,液料比16:1,该优化工艺用时少、得率高,优化工艺提取的‘如玉45’苦瓜皂苷可达6.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