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净化剂对猪场沼液中COD的去除及其应用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环境工程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活性炭为载体结合微生物菌株制备畜禽养殖厌氧污水(即沼液)净化剂,选取净化剂的投加量、沼液的水力停留期(HRT)和温度这3个主要影响因素,以COD降解率、BOD5降解率作为应用过程响应指标,运用响应面法(RSM)优化沼液净化剂应用条件。随着沼液水力停留期的延长,COD降解率随之升高,而BOD5降解率随之降低,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响应面实验可以得到两者共同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沼液净化剂最佳应用条件为:净化剂投加量为11 g/L、水力停留期为3.26 d、温度为26.4℃,在此条件下,利用净化剂去除沼液中COD、BOD5,沼液中COD、BOD5降解率分别为85.6%和80.3%,该研究为净化剂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参数。

关键词: 活性炭 微生物菌株 净化剂 沼液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作农业与低碳经济

福建农业科技 2015

摘要: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出路。从低碳经济的角度,论述了我国旱作农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低碳经济的形势下旱作农业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旱作农业 低碳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热带果园土壤固碳潜力估算——以永春县为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亚热带果园土壤的固碳潜力,比较分析了永春县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982年到2010年的变化,并估算了现有经营条件下亚热带果园土壤的固碳潜力。结果表明,近28年来,永春县果园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不同气候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年均变幅为南亚热带气候区>过渡带>中亚热带气候区。有机碳年均变幅与初始有机碳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永春县果园土壤有机碳潜在储存能力估计值为13.74~21.05 g kg–1。按照201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永春县果园土壤的固碳潜力为64108.77 t。这些有助于认识和评价我国果园土壤碳汇能力和固碳潜力。

关键词: 亚热带 永春县 果园 土壤 固碳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材料套袋对“丽光”黄皮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品质和病虫害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优质无核黄皮良种‘丽光’为试材,分析7种材料套袋对黄皮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内在品质及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报纸袋和牛皮纸袋能提高黄皮果实的坐果率和可食率,改善果皮颜色及其它主要经济性状;牛皮纸袋能降低黄皮果实的含酸量,提高氨基酸总量和水分含量,改善黄皮果实的内在品质;硫酸纸袋、双层报纸袋、白色纸袋、无纺布袋、牛皮纸袋大大降低了黄皮果实的裂果率、桔小实蝇、堆蜡粉蚧、煤烟病、日灼病、炭疽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有效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综合各种套袋对改善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品质和防病虫害的效果,‘丽光’黄皮生产宜用牛皮纸袋。

关键词: 果实套袋 “丽光”黄皮 经济性状 品质 病虫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花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及体外抗氧化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摘要:采用超声波不同功率、料水比、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超声波辅助提取火龙果花多糖的最优工艺;从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方面来评价火龙果花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超声波辅助提取火龙果花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80 W,料水比1∶55,超声时间50min,在此条件下白玉、红心火龙果花多糖的提取量分别为68.49、71.23mg·g-1,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体外抗氧化的结果显示,火龙果花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尤其是红心火龙果花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在相同的质量浓度下,白玉火龙果花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均高于红心火龙果花。

关键词: 火龙果 超声波 多糖 总抗氧化能力 清除羟自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茶园土壤腐殖质剖面分布特征研究

茶叶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武夷山市5种主要土壤类型(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茶园的土壤腐殖质剖面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腐殖质各组分含量基本随着土层加深呈减少趋势。不同类型茶园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和组成存在显著差异,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腐殖质及各组分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黄壤和紫色土次之,红壤最低。土壤腐殖质组成中,均以胡敏酸比例最高(57.06%~79.76%),除高山草甸土外,各土壤中富里酸比例均大于胡敏酸。茶园土壤富里酸的色调系数(△log K)和光密度值(E4/E6)均大于胡敏酸,高山草甸土富里酸和胡敏酸的△log K和E4/E6值最低,土壤腐殖化复杂程度最高;红壤的富里酸和胡敏酸的△log K和E4/E6值最高,土壤腐殖质复杂程度及化学稳定性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腐殖质组成与土壤有机碳、酚类含量、全氮、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土壤C/N、p H和含水率相关性不明显。可见,茶园土壤腐殖质均以胡敏素为主,高山草甸土为胡敏酸型,其余土壤为富里酸型。

关键词: 茶园 土壤类型 土壤腐殖质 剖面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透气袋栽培种工厂化生产HACCP体系的构建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摘要:通过分析工厂化生产蘑菇透气袋菌种过程中每个环节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确定影响蘑菇透气袋菌种质量的关键控制点(CCP),针对每一个CCP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将菌种生产过程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以确保所生产蘑菇透气袋菌种的活力、成品率。在工厂化生产蘑菇透气袋菌种中引入HACCP,建立工厂化蘑菇透气袋菌种的HACCP体系。

关键词: 双孢蘑菇 透气袋菌种 工厂化制种 HACCP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部副部长李家洋院士一行莅临南繁育种基地考察

福建稻麦科技 2015

摘要:为促进"IPA1产量基因的分子育种利用"项目各任务承担单位间的交流,总结项目2014年度项目研究进展情况,讨论部署2015-2016年的研究计划,2015年4月13—14日项目组在海南陵水召开了项目的交流会和田间现场观摩会,项目首席科学家、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院谢华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斌研究员,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

发展研究 2015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从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意义入手,分析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转型与深化的条件及其路径,并提出八个方面发展生态文明型乡村旅游的具体对策,为新时期区域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综合载体建设,实施"三农"统筹(农业、农村、农民),"三生"协调(生产、生活、生态)战略,创立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乡村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乡村旅游 有机融合 发展战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闽清县水稻田土壤磷钾丰缺临界指标的探讨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指导农户在水稻上科学施用磷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探索了闽清县水稻田土壤磷钾丰缺临界指标。利用2007—2012年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60组水稻"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闽清县水田施用磷肥的早稻、晚稻、单季稻平均分别增产3.8%、3.2%与3.7%,加权平均为3.5%,施用钾肥的早稻、晚稻、单季稻平均分别增产4.6%、8.0%与6.9%,加权平均为6.8%。有效磷、速效钾与对应的缺素/平衡施肥稻谷相对产量均呈显著的对数拟合关系。以相对产量0.95为丰缺临界标准,早稻、晚稻与单季稻有效磷缺乏的临界指标分别为9.3 mg/kg、16.9 mg/kg与11.1 mg/kg,加权平均12.8 mg/kg。早稻、晚稻与单季稻速效钾缺乏的临界指标分别为60.4 mg/kg、71.2 mg/kg与66.4 mg/kg,加权平均66.9 mg/kg。与福建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第四次制订的土壤磷钾养分丰缺指标相比,有效磷临界指标基本相当,但速效钾临界指标低了13.1 mg/kg。上述说明,闽清县水田施用钾肥的增产效应要高于磷肥,且施用钾肥重点是土壤速效钾小于67 mg/kg的水田。

关键词: 水稻土 “3414”试验 养分丰缺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