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福州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药性测定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从福州福清、长乐、连江、闽清4地设施栽培的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作物上采集灰霉病菌147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2种杀菌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福州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嘧霉胺都产生较高的抗性。腐霉利对灰霉病菌的EC50范围为0.063 4~10.057 9μg·mL-1,抗性频率平均值为76%,嘧霉胺对灰霉病菌的EC50范围为0.105 2~102.346 5μg·mL-1,抗性频率平均值为73%,2种杀菌剂抗性频率最高都达100%,其中对腐霉利高抗菌株70个,高抗频率达48%;对嘧霉胺高抗菌株79个,高抗频率达54%。从地域上看,福清、长乐、连江、闽清4地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平均值分别为74%、73%、82%、73%和84%、82%、74%、51%,闽清县对2种药剂抗药性稍低,其他3个县市差异不大。从寄主作物看,番茄、茄子、辣椒、黄瓜上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平均值分别为77%、73%、73%、78%和74%、73%、67%、76%,4种寄主上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差异不大。不同寄主间的发病程度与抗药性大小无显著相关。


羔羊早期断乳技术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福建畜牧兽医 》 2015
摘要:实行羔羊早期断乳是肉羊产业集约化规模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对提高母羊生产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推广羔羊早期断乳技术,进一步促进福建省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文中阐述国内羔羊早期断乳技术的相关研究,并对该技术在福建省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浅谈茶园常见虫害的为害状及防治措施
《福建茶叶 》 2015
摘要:茶业是福建的九大支柱产业之一。茶叶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受到有害生物危害,要做到既控制病虫为害,又保证茶叶无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必须从茶园生态系的整体平衡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利用生态控害措施和茶树自身的抗耐病虫能力,实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现将几种常见虫害的为害状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为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和茶叶生产者提供参考。


菌渣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模式及研究展望
《科技创新导报 》 2015
摘要:该文总结了当前菌渣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要技术模式,主要包括:菌渣重复利用技术模式、菌渣肥料化利用技术模式、菌渣饲料化利用技术模式、菌渣能源化利用技术模式、菌渣药物化利用技术模式和菌渣环境净化利用技术模式;并提出菌渣废弃物循环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应该重点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深入研究菌渣废物多级循环利用内在机制及标准化利用技术;(2)深入研究菌渣肥料化利用的长期环境效应;(3)加强菌渣废弃物循环利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研究;(4)菌渣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过程中应该加强研究的其它若干问题。
关键词: 菌渣废弃物 循环利用 技术模式 存在问题 研究展望


球根鸢尾3种主要病毒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鸢尾轻花叶病毒(Iris mild mosaic virus,IMMV)、水仙潜隐病毒(Narcissus latent virus,NLV)和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BYMV)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保守区域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能同时检测球根鸢尾3种病毒的多重PCR检测体系。该体系能够一次扩增出IMMV、NLV和BYMV的特异片段,其大小分别是770bp、266bp和186bp。测序结果表明,3种病毒序列与相应的参考序列相似性均达98%以上。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从相当于或大于10-2 mg的感病植物组织中能够检测到这3种病毒。
关键词: 球根鸢尾 鸢尾轻花叶病毒 水仙潜隐病毒 菜豆黄花叶病毒 多重RT-PCR


铁观音茶水浸出物组成模式及溶出规律的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茶叶学报 》 2015
摘要: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检测铁观音茶汤的水浸出物,研究水浸出物随冲泡次数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多变量统计方法,研究浓香型和清香型铁观音茶叶的水浸出物在组成模式上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茶汤中水浸出物的浸出量随冲泡次数快速下降,大部分水浸出物在第5道茶汤中的浸出量已不足10%;不同道茶汤中水浸出物的组成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导致各道茶汤在口感上的迥异;此外,浓香型和清香型茶汤中水浸出物的组成模式也存在显著差异:与清香型茶汤相比,浓香型茶汤中的表儿茶素、蔗糖等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而茶氨酸、异亮氨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奎尼酸、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


甘蔗优良品种漳州蔗区生产试验初报
《中国热带农业 》 2015
摘要:2014年在福建漳州蔗区3个县区开展的甘蔗优良品种生产试验中,参试的9个甘蔗优良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表现为出苗率较好、分蘖率较低,植株高度一般,中至中大茎,有效茎数较多。对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进行综合分析,表现较好的甘蔗品种是桂糖29号、桂糖31号、福农38号、福农39号和粤甘26号。这5个品种的蔗茎产量、蔗糖分和含糖量都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当,可以在漳州蔗区进一步示范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