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单宁酶降低速溶绿茶中酯型儿茶素含量的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酯型儿茶素是速溶茶苦涩味的主体成分,其存在导致所应用产品口感苦涩,难以满足市场消费者的口感需求。单宁酶可降解茶叶中的酯型儿茶素组分,其在速溶茶加工中的应用值得关注。通过单宁酶对不同浓度速溶绿茶溶液的酯型儿茶素降解效果、单位单宁酶的EGCG降解量以及在速溶绿茶加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速溶绿茶溶液折光度为2.35时,单宁酶酯型儿茶素降解效果最好,单位单宁酶EGCG降解量可达6.70mg·mg-1。应用于速溶绿茶加工时,单宁酶添加量以原料的3‰为宜,先提取分离后酶解,可获得口感醇和的速溶茶粉,茶多酚及儿茶素含量相较于热水提取基本不变。


福建5种类型茶园土壤硝化作用及其影响因子
《茶叶学报 》 2015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土壤最大持水量60%和温度28℃),研究了福建省5种类型(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和紫色土)茶园土壤硝化作用,并探讨了影响土壤硝化作用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表明,5种茶园土壤NO3--N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呈"J"型增长趋势,具有3~7 d的延滞期,符合指数方程N=N0ekt(p<0.01);茶园土壤净硝化量(△N)、硝化强度(Nt)、硝化率(Nr)和硝化常数(k)分别为7.70~98.23 mg·kg-1、0.22~2.81 mg·kg-1·d-1、55.41%~95.67%和0.151~0.328 mg·kg-1·d-1,高山草甸土和黄壤茶园△N、Nt和Nr显著高于其它土壤类型(p<0.05),潮砂土和紫色土次之,红壤最低;培养结束后,茶园土壤p H值下降了0.11~0.30个单位,酸化明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硝化势(N0)、△N和Nr均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NO3--N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C/N、p H、砂粒和粉粒相关性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研究中5种茶园土壤硝化作用较强,均存在硝化作用延滞期(3~7d),土壤有机碳、全氮、NO3--N和土壤容重是影响酸性茶园土壤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热解温度对畜禽粪便生物炭产率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鸡粪、猪粪渣和牛粪为原料,采用室内密闭低氧制备生物炭,研究不同温度(350、450、550、650、750℃)下,畜禽粪便生物炭的产率和理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畜禽粪便生物炭灰分、p H、电导率、盐分、全P和全K含量逐渐增加,而炭化产率、挥发分含量、固定碳产率、全N含量逐渐降低,同时生物炭表面超微结构粗糙程度加剧。综合分析确定,获得高炭化产率和低氮损失的适宜热解温度为450℃,该温度下生物炭品质优劣依次为牛粪、猪粪渣、鸡粪。畜禽粪便生物炭具有较高p H和总养分含量,可作为酸性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生产辅料。


茶鲜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和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以肉桂、水仙等10个茶树品种春季新梢(采摘嫩度为1芽2、3叶和中小开面2~4叶)为供试材料,在控温控湿(22~22℃、RH 35%~45%)条件下萎凋,于鲜叶萎凋失水减重率为0、15%、30%、45%、60%时取样,检测其儿茶素和生物碱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萎凋失水率为30%~45%范围内,供试茶样中儿茶素组分含量及总量具有最大值,说明萎凋前期促进儿茶素的转化形成;随着萎凋失水程度加重,儿茶素组分EGCG、EC和ECG含量及其总量呈现先增后减、总体减少趋势,EGC和TB含量以逐步减少为主,而CAF含量和生物碱总量则表现为逐渐增加趋势,而且1芽2、3叶各组分变化幅度大于中小开面2~4叶;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可获得较为一致的结果,即110份供试茶样均可按芽叶嫩度分成1芽2、3叶型和中小开面2~4叶型2种类型,基于萎凋工序分类的主成分分析显示供试茶样的儿茶素和生物碱在萎凋期间含量呈现递变性增减趋势,表明萎凋过程是儿茶素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长时间缓慢氧化和降解的过程。因此萎凋工序对儿茶素和生物碱含量有一定影响,可通过调节鲜叶萎凋失水程度来调控二者的含量及组成比例,从而为茶叶风味品质调整及其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不同经营年限对柑橘果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采用时空替代法比较研究不同经营年限对柑橘果园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分配的影响,以探究红壤果园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碳固持能力。结果表明,30 a树龄柑橘园0~20 cm土壤团聚体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分别比56 a树龄柑橘园高7.6%、10.5%和6.7%,分形维数比56 a树龄柑橘园低1.6%,表明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柑橘园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有所降低。种植年限对柑橘园土壤有机碳库特性具有较显著影响,56 a树龄柑橘园0~4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比30 a树龄柑橘园提高19.4%,微团聚体(粒径<0.25 mm)有机碳储量比30 a树龄柑橘园提高20%~80%;由于与微团聚体结合的有机碳受到物理保护,故56 a树龄柑橘园土壤固碳能力比30 a树龄柑橘园强。


18-C-6+mSA/mCS双极膜的制备及表征
《广州化学 》 2015
摘要:18-冠醚-6(18-C-6)和聚乙烯醇(PVA)改性海藻酸钠(SA)制备了阳膜层(18-C-6+m SA),戊二醛(GA)和PVA改性壳聚糖(CS)制备了阴膜液(m CS),将阴膜液流延于上述阳膜层上,制备了18-C-6+m SA/m CS双极膜。红外谱图表明18-C-6与海藻酸钠已成功交联。分别从双极膜的氢离子渗透性能、溶胀度、I-V工作曲线、交流阻抗、热稳定性能等方面表征了双极膜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18-C-6改性的双极膜具有较低的溶胀度,较低的工作电压和膜阻抗,较高的氢离子渗透性能和热稳定性,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双极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