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龙眼正反交后代的SSR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龙眼早熟优质品种‘石硖’与浓香型晚熟新品种‘香脆’的正、反交F1代共124株为试材,利用SSR标记鉴定杂种真实性,结合高接后的始花年龄和果实香气性状对杂交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0对龙眼基因组SSR引物与50对荔枝表达序列标签SSR引物中,筛选出双亲多态性引物9对,多态性引物占比为12.86%,其中6对引物可鉴定出112株‘石硖’ב香脆’杂交苗中的110株真杂种,真杂种比例为98.21%;4对引物可鉴定出12株‘香脆’ב石硖’杂交苗中的11株真杂种,真杂种比例为91.67%。UPGMA聚类分析显示,121株正、反交后代的遗传变异较大,可划分为3个大类5个亚类。正交与反交后代中,短始花年龄的植株(2.5年生)比例为31.58%和28.57%,中等始花年龄的植株(3.5~4.5年生)比例为68.42%和57.14%,长始花年龄的植株(≥5.5年)比例为0和14.29%;果实香气表现出无、淡、浓的广泛变异。


冷浸田土壤还原性有机酸动态及与水稻生长的关系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低产冷浸田在江南稻区分布广泛。在福建闽侯县单季稻生育期,比较分析冷浸田与同一微地貌单元内非冷浸田水稻根系土壤的还原性有机酸种类、浓度、动态及与水稻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冷浸田还原性有机酸主要以草酸为主,占有机酸总量的80%以上。垄口与垄中地形分别发育的冷浸田水稻各生育期有机酸均显著高于对应的非冷浸田。随着生育期的进程,有机酸与亚锰呈递增趋势,而亚铁呈递减趋势。还原性有机酸与水稻生物量及籽粒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回归方程表明,还原性有机酸对籽粒产量的障碍贡献要高于亚铁而低于亚锰。


观赏向日葵ζ-胡萝卜素脱氢酶基因HaZDS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观赏向日葵新品种闽葵3号黄色花瓣中克隆获得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ZDS,命名为Ha ZDS(Gen Bank No.KF263657),该基因c DNA全长2069 bp,具有一个176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87个氨基酸。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a ZDS蛋白在N-末端区域含有一个叶绿体转运肽序列,含有一个典型的氨基氧化酶结构域和NAD(P)结合结构域,存在一个特征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观赏向日葵Ha ZDS与万寿菊、菊花蛋白的同源性分别达96.4%、90.1%,亲缘关系较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结果显示,Ha ZDS基因在盛花期表达量最高,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舌状花瓣>绿色管状花>苞片>叶片>黑色管状花,随着花瓣黄色的加深,基因表达量逐渐增加。推测Ha ZDS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参与观赏向日葵花色形成的调控。
关键词: 观赏向日葵 ζ-胡萝卜素脱氢酶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水土流失防控技术及其土壤质量效应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正着力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和提升土壤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水土保持工作。本文分析了水土保持和土壤质量的内涵,以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典范工程为例综述了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土壤质量改良效应,同时分析总结了国内外保护性耕作的土壤质量效应,有助于更深入认识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水土保持对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作用。最后归纳总结了目前水土保持措施与土壤质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要深化的研究内容:(1)土壤质量评价方法与标准化;(2)水土流失防控主导因子及关联研究;(3)水土保持学与基础理论研究。全文旨在为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科学进行农业生产和管理、更全面和客观评价治理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澳洲龙纹斑养殖过程中主要疾病诊断及其防治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澳洲龙纹斑是从澳大利亚引进的一种淡水养殖的鱼类新品种,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商品经济价值高。但澳洲龙纹斑对养殖条件要求严格,特别是在其养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鱼病要注重防治。澳洲龙纹斑常见病害主要为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通过对澳洲龙纹斑上述常见病害的临床症状、病原及其流行特性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诊断方法与有效防治技术。


不同施肥措施下菜地CO_2排放通量的变化特征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采用碱溶液吸收法对福州市郊菜地土壤CO2排放特征及其与土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蔬菜生长期的土壤CO2排放通量在苗期和发育前期,它的日变化表现为黑夜>白天;发育后期则为白天>黑夜,且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递减规律。此外,土壤CO2排放通量在苗期较大,不施肥(CK)、化肥(全部基施)、化肥(1/2基施+1/2追施)、化肥+长效肥力素(全部基施)、化肥+长效肥力素(1/2基施+1/2追施)、1/2有机肥+1/2化肥+长效肥力素(全部基施)、1/2有机肥(基施)+1/2化肥(氮钾肥追施+磷肥基施)+长效肥力素(追施)处理分别为2 379.08、2 482.93、2 129.94、1 299.02、1 890.04、2 293.61、3 029.99mg·m-2·d-1,而发育后期土壤CO2释放量相对较小。而且化肥+长效肥力素(全部基施)处理的菜地土壤CO2排放通量小,仅为209.96mg·m-2·d-1,而1/2有机肥(基施)+1/2化肥(氮钾肥追施+磷肥基施)+长效肥力素(追施)处理则较大,达到了3 029.99mg·d-1·m-2,表明化肥+长效肥力素(全部基施)培肥处理适宜在福州市郊菜地进行推广。指数回归分析可知,土壤15cm处的土层温度是影响菜地CO2释放的主要因素之一,且随温度的增加而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