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薯新品种鄂薯9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湖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鄂薯9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02年以"868"为母本,浙薯13为父本组配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淀粉含量高、鲜薯产量高等优点,2011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在栽培技术上主要应注意适当早栽、合理水肥运筹和适度化调等。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 鄂薯9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虫陆地棉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来源的常规棉、抗虫棉,按照4×7的NCⅡ设计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28个杂交组合,通过2年重复试验,分析F1、F2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性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大多比较低,但衣分的广义遗传力可达92.16%;狭义遗传力大于54.64%的性状为衣分、衣指、断裂比强度和籽指,部分性状的F2狭义遗传力高于F1代。供试组合F1和F2的中亲优势和高亲优势主要表现在产量上;所研究的性状中,F1以皮棉产量竞争优势、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1.31%、34.17%和13.33%;组合P4/P7(鄂抗棉12/5H303)的皮棉产量比竞争对照邯284增产27.4%。F2杂种优势依然部分存在,但大多性状比F1优势都有衰退。F1籽棉和皮棉产量较优的特殊配合力组合为P4/P7(鄂抗棉12/5H303)、F2籽棉和皮棉产量较优的特殊配合力组合为P4/P10(鄂抗棉12/5H335)、P1/P11(611/5H336)。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抗虫棉亲本是P8(5H309)、P5(5H181);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亲本是P1(611),P2(05-5317)和P4(鄂抗棉12)。优选亲本配组可以指导抗虫杂交棉的选育,获得具竞争优势的抗虫杂交棉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用于SSR-PCR试验的水稻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湖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寻找操作简便、耗时短、成本低的适用于简单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SSR-PCR)试验的水稻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试验以3种类型的水稻样品(叶片、米粒、米粉)为材料,比较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试剂盒法、蔗糖法、碱法4种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对水稻基因组DNA提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的叶片、米粒和米粉的基因组DNA含量最高,其次为试剂盒法提取的叶片、米粉和碱法提取的米粉的基因组DNA含量。通过4种方法得到的水稻基因组DNA纯度均不高,但不影响后续的SSR-PCR试验。SSR-PCR结果表明,CTAB法、试剂盒法和碱法提取的3种样品类型的水稻基因组DNA的扩增均表现出了良好的重复性。其中试剂盒法的提取成本最高,CTAB法耗时最长。整体而言,碱法是最适合水稻SSR-PCR试验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且以米粉为提取材料时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硼肥施用技术与应用效果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施用硼肥能大幅度提高湖北省缺硼地区花生(Arachis hypogaea)产量和产品品质。基施持力硼3kg/hm2,苗期叶面喷施速乐硼225 g/hm2,初花期叶面喷施速乐硼750 g/hm2,花生荚果产量可达5 029.5kg/hm2,比不施硼对照增产18.7%,增产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且与对照相比,花生果仁含油率提高0.64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提高0.69个百分点。增加叶面硼肥喷施次数可以提高花生增产率。土壤速效硼含量越低,施用硼肥的增产效应越显著。
关键词: 花生(Arachishypogaea) 硼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议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购置
《湖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政府采购与非政府采购的区别及政府采购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资产购置中的作用;总结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资产购置的特征;提出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资产购置的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汉平原主要农作物施肥推荐专家系统设计与实现
《湖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土壤肥料专家多年来在江汉平原地区开展的主要农作物营养特性、土壤供肥能力以及肥料施用技术等研究成果,开发了江汉平原主要农作物施肥推荐专家系统。系统主要以农业专家提供的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标准与主要农作物优化施肥推荐标准为依据,采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将SWT/JFace技术与农业专家系统技术集成为推荐咨询系统,给每一块农田提供土壤肥力客观评价,以及基于作物产量、质量及环境安全的肥料建议施用方案,系统用户操作方便。
关键词: 专家系统 优化施肥 土壤肥力 江汉平原 主要农作物 SWT/JFac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龟类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龟类动物是中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龟类动物的种类进行了概述,结合目前的研究成果,从遗传多样性的个体、细胞、分子水平上进行了全面介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黄牛品种Y-STR多态性
《西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4个家牛Y染色体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分析秦川牛、大别山黄牛和郧巴黄牛3个品种Y染色体多态性。UMN0920和UMN2303标记呈现不规则梯状条带,不适于研究中国黄牛Y染色体多态性。5个标记(UMN2908、UMN3008、UMN3007、UMN2001和UMN0504)呈现单态,另外7个标记(UMN0108、UMN2404、UMN0929、INRA189、UMN0905、UMN0103和UMN0803)表现多态,能用于中国黄牛Y染色体多态性分析。3个品种在7个多态标记的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12、0.442和0.470,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19、0.349和0.374,说明3个黄牛品种Y染色体上呈现中度多态。UMN2404和INRA189标记对所有公牛的瘤牛和普通牛单倍型鉴别率达到100%的一致,瘤牛和普通牛单倍型频率为17.3%和82.7%。瘤牛和普通牛单倍型频率在3个黄牛品种中频率不同,但普通牛单倍型为优势单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