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常规棉在湖北的应用前景分析

中国种业 2012

摘要:湖北省的杂交棉产量经历10年徘徊,杂交棉育种遇到瓶颈;杂交制种面积和质量难以保证,制种成本逐年上升;杂交种市场混乱,同质化严重,种子质量良莠不齐;杂交棉种植密度过低,产量连续两年下降。常规棉产量与杂交棉相当,农民没有留种的习惯,具有推广的可行性。另外,常规棉具有用种成本低、稳产、容易增产且管理相对简单等特点,更符合棉花生产轻简化、机械化的趋势要求。杂交棉和常规棉并存、共同发展的状况会存在较长的时期。

关键词: 常规棉 杂交棉 产量 优势 轻简化 机械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白鲢鱼体中的挥发性成分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分析白鲢鱼体中的挥发性成分。以鱼体风味成分中含量较多的物质(己醛、庚醛、苯甲醛、1-辛烯-3-醇、辛醛、壬醛、癸醛、2,4-庚二烯醛、2,4-癸二烯醛等)为参照对象,探讨和摸索了HS-SPME的最佳萃取条件:萃取头CAR/DVB/PDMS、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50 min、鱼肉和饱和食盐水的质量体积比为3∶7、解吸时间5 min。利用优化的HS-SPME萃取条件下分别萃取了鱼鳃、鱼鳞、内脏和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结果表明HS-SPME能有效地萃取白鲢鱼体中的挥发性成分,其中鱼鳃中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较多,共检测出63种,其次为内脏、鱼鳞和鱼肉,分别检测出48种、44种和42种,这些挥发性成分大多是一些饱和的羰基化合物和醇类物质。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仪 白鲢鱼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维护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起因复杂,整个产业链上安全隐患众多且不易监管。为了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强化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监管,同时运用市场手段引导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消费。

关键词: 农产品 质量安全 产业链 监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茶茶汤中主要滋味成分及滋味定量描述分析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主要滋味成分化学分析和滋味定量描述分析相结合技术对绿茶茶汤的滋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茶茶汤中各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对于同一滋味成分而言,不同茶汤中的含量也有一定差异。茶多酚(TP)、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咖啡喊(Caf)、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芦丁(Rutin)、D-儿茶素(D-C)、表儿茶素(EC)、氨基酸(AA)等9个成分对绿茶茶汤滋味的贡献较大,各滋味间强度关系为涩味>苦味>鲜味>甜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的2个主成分数据、绿茶茶汤滋味定量描述结果对35个绿茶样品分别进行聚类,结果表明绿茶茶汤中各滋味成分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

关键词: 绿茶 主要滋味成分 定量描述分析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红三叶种群表型性状变异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来自湖北地区25个野生红三叶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表型性状在野生红三叶居群内具有较大程度的变异,其中单株分枝数(33.33%)和单株花序数量(32.25%)变异系数较大;各性状在居群间也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主成分分析说明:株高、叶片大小、种子千粒重、总叶柄长度及单个花序小花数是引起红三叶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因子;聚类分析表明:25个居群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1个居群,其特点是植株低,单株花序数和单个花序小花数较其他两个类群多,理论种子产量高;第二类包括6个居群,其特点是植株低矮,分枝少;第三类包括18个居群,其特点是植株高大、叶片大,理论牧草产量高。

关键词: 红三叶 表型性状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截形苜蓿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中国草地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手段。简述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概念和主要技术,详述了蛋白质组学在截形苜蓿组织或细胞器蛋白质组成、生长发育、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应用研究成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截形苜蓿 蛋白质组学 研究技术 表达蛋白组学 功能蛋白质组学

梨品种果实品质的分析与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测定了25个梨品种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果肉硬度、可溶性糖含量5个主要果实品质因子。应用"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各品种果实品质的合成"合理-满意度"。结果表明,早熟品种金晶、翠冠、金蜜、华梨2号,中熟品种秀黄、丰水、黄冠,晚熟品种金秋、大果水晶、德胜香、爱宕、秋黄、华梨1号,这些梨品种果实品质合成"合理-满意度"数值较高,表现较好。

关键词: 品种 果实品质 多维价值理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高效提取桑树根围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方法

蚕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桑树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子生态学试验技术体系,采取不同的细胞裂解方法及DNA沉淀方法直接提取桑树根围土壤微生物总DNA,并以采用试剂盒提取的桑树根围土壤微生物总DNA为参照,筛选出一种能有效提取高纯度、多样性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方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菌酶、蛋白酶K、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裂解液,经反复冻融裂解细胞,在DNA提取液中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牛血清蛋白(BSA)、CaCl2去除腐殖酸,并结合聚乙二醇8000(PEG8000)沉淀和纯化DNA。该方法简便、快速,获得的桑树根围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分子长度在23 kb以上,土壤鲜样的微生物DNA产率为11.2μg/g,且纯度较高,D(260 nm)/D(230 nm)=1.42,D(260 nm)/D(280 nm)=1.37,可直接用于PCR扩增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

关键词: 桑树 土壤微生物 基因组DNA 纯度 多样性 PCR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甘蓝中鱼藤酮的残留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甘蓝中鱼藤酮残留量的方法。甘蓝经乙腈提取,过Carbon/NH2柱净化,采用MGШ-C18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60∶40,V/V)为流动相,运用电喷雾正离子(ESI+)选择离子模式,以m/z 395为定量检测离子,鱼藤酮保留时间在4.8 min。在0.001~1.000 m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8。在甘蓝样品中添加0.01、0.10、0.50 mg/kg 3个浓度的鱼藤酮,其回收率在70.5%~112.6%,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20.9%。最低检出量(S/N=10)为2.5×10-11g。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检测要求。

关键词: 鱼藤酮 残留 液相色谱-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整合营销农刊品牌 求真务实服务“三农”——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刊群建设为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

摘要:深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是落实党中央文化强国战略部署,转变报刊出版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是增强报刊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要求。整合刊群资源,加强品牌营销,是科技期刊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刊群建设实践,对探索刊群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整合营销 农刊品牌 刊群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