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ZWA的遗传利用研究
《种子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遗传测交试验表明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 ZWA的不育性由两对隐性重叠基因和一对上位抑制基因共同控制。当两对重叠隐性基因呈双隐性纯合体 (m1 m1 m2 m2 ) ,而另一对抑制基因的基因型为 Rf Rf或 Rfrf时 ,植株表现为不育(m1 m1 m2 m2 Rf Rf或 m1 m1 m2 m2 Rfrf) ,其相应临保系的基因型为三对隐性纯合体 (m1 m1 m2 m2 rfrf)。纯合两型系不育株(m1 m1 m2 m2 Rf Rf)与可育株 (M1 m1 m2 m2 Rf Rf或 m1 m1 M2 m2 Rf Rf)兄妹交 ,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 1∶ 1;可育株自交 ,其可育株与不育株比例为 3∶ 1。利用纯合两型系中 m1 m1 m2 m2 Rf Rf不育株与临保系 (m1 m1 m2 m2 rfrf)测交可获得基因型为 (m1 m1 m2 m2 Rfrf)全不育系 ,全不育系与相应恢复系 (M1 M1 或 M2 M2 )杂交可获得全可育杂交种 ,从而将隐型核不育系 ZWA的三系杂交种应用于生产。


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消退与抗性恢复动态
《植物保护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选育的抗溴氰菊酯小菜蛾用Plutella xylostella L.品系第100代为虫源,在不接触任何杀虫剂条件下继代繁殖50代,观察了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消退动态;同时对消退过程中的小菜蛾施加溴氰菊酯选择压力和利用消退过程中的小菜蛾与抗性品系、非抗性品系杂交,观察了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恢复动态。结果表明:①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消退表现为1~15代较慢,15~25代较快,25代后又缓慢的趋势,抗性消退也使氯菊酯、氯氰菊酯交互抗性水平下降;②溴氰菊酯抗性消退过程中,当连续受到一定程度的溴氰菊酯选择压力时,抗性会在几代之内很快恢复;③与其它品系杂交的后代受到一定剂量溴氰菊酯连续处理后,3~4代就能达到或接近抗溴氰菊酯品系第100代的抗性水平,对氯菊酯、氯氰菊酯的交互抗性水平也随之迅速上升。


贵州辣椒疫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来源于贵州省不同辣椒产区的5个辣椒疫病病原菌分离物进行分离鉴定。其孢子囊形态各异,多为圆形、近圆形、长椭圆性,孢子囊平均大小为43.5~52.7×33.3~38.8μm,长宽比1.0~2.3,乳突明显,一般单乳突,偶见双乳突。单株培养不产生卵孢子。病菌能在12℃以上、35℃以下生长,对浓度为1∶8×106的孔雀石绿不敏感,部分菌株可利用淀粉作碳源。根据这些特征将这5个菌株鉴定为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


Mariner转座子与小菜蛾抗性关系的研究
《植物保护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抗溴氰菊酯、杀虫双、杀螟丹小菜蛾种群及其敏感品系为研究对象,借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载体筛选、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实验技术,检测了小菜蛾4个品系的Mariner转座子的存在及其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抗溴氰菊酯、杀虫双、杀螟丹以及敏感品系的小菜蛾中都存在两种大约500 bp的Mariner转座子片断,初次证明在小菜蛾4个品系中均含有两种Mariner转座子,并发现一种新的转座子基因片断,但是没有发现Mariner转座子与抗性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研究结果将为利用Mariner转座子标签法在小菜蛾中分离定位基因、转化外源基因、转基因昆虫防治害虫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小菜蛾 抗性 Mariner转座子 聚合酶链式反应


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 Ⅲ.父母本不同行比群体经济性状变化及制种产量
《种子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定黔油12号大面积制种技术方案,明确黔油12号制种时父母本的适宜行比,试验父母本行比共设1∶2、1∶4、1∶6、1∶8、1∶10、1∶126个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因行比不同,单位面积上母本不育株数差异较大,行比1∶6和1∶8的不育株数较行比1∶4的分别多124株和342株,行比1∶10和1∶12的不育株数比行比1∶4的分别多461株和551株;(2)考察距父本行不同距离的母本行的经济性状,以距父本行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全株有效角较多,距父本三行以上的千粒重高,但每角实粒数减少,单株产量随与父本距离加大而降低;不同行比母本群体经济性状以行比1∶2~1∶6的全株有效角较多,随行比加大,群体的平均每角实粒数减少,千粒重增加,单株产量逐渐降低。(3)在相同面积条件下,制种产量以行比1∶6至1∶10为佳,其中1∶8的产量居第一位,为51.50kg/667m2;1∶10的产量居第二位,为51.23kg/667m2;1∶6的产量居第三位,为50.03kg/667m2。
关键词: 黔油12号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不育 杂交种 制种技术 父母本行比


CIMMYT玉米种质AC8328BNC_1的耐瘠性研究
《玉米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玉米品种和施肥水平两因素试验,对玉米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作变异度分析,对小区产量作方差分析和对单位产量作差数百分率分析,以系统鉴定CIMMYT玉米种质AC8328BNC1的耐瘠性。结果表明:①AC8328BNC1具有较强的耐低氮和低磷能力,有良好的丰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是一个优良的国外玉米种质资源,应加大研究和利用力度;②在低肥力土壤上,更应重视玉米科学合理施肥的重要性和追第二次肥的必要性。
关键词: 玉米种质 AC8328BNC1 土壤肥力 施肥水平 耐瘠性 贵州


浅析美国改良Reid和78599玉米种质在西南山区玉米育种利用的策略
《种子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美国改良Reid和78599种质历年来对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产生的巨大影响,结合西南山区立体农业显著的特点,为了让其优良特性得到再利用,我们着力加强了适宜西南山区的含美国改良Reid和78599种质的优良近缘广基综合群体的创建、改良和选系工作,让该类群选系与Suwan类群选系的强优势模式得以充分发挥,力争为西南山区玉米育种和生产上一个新台阶出一份力。该育种举措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西南山区 美国(改良)Reid和78599种质 玉米 育种举措


组织培养快速繁殖龙翅海棠
《种子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翅海棠的组培可以幼嫩叶片作外植体 ,通过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途径 ,建立无菌系 ,获得再生植株。最适诱导分化培养基为 MS+1mg/ L 6 - BA+0 .1mg/ L NAA+3%蔗糖 +0 .6 %琼脂 ;最适增殖培养基为 :MS+0 .8mg/L 6 - BA+0 .0 8mg/ L NAA+3%蔗糖 +0 .6 %琼脂 ;最适生根培养基为 :1/ 2 MS+0 .0 8mg/ L NAA+0 .0 2 mg/ L IBA+3%蔗糖 +0 .6 %琼脂 ;最适移栽基质为河沙∶珍珠岩 =2∶ 1。增殖周期为 35


杜鹃兰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植物名称 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2材料类别 自然条件下杜鹃兰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3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1)无菌材料的建立培养基:MS+NAA 0.2 mg·L-1(单位下同);(2)增殖培养基:MS+6-BA 6.0+NAA 0.3;(3)分化培养基:MS+6-BA 2.0+NAA 0.3;(4)生根培养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