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52条记录
两个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RM3231A和ZCL801A在不同播期的育性变化观察

种子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同播种期条件下的育性观察结果表明 :RM 3 2 3 1A和ZCL 80 1A的有粉花朵分别从播期为 8月 2 6日的 8.8%、4.8%上升至 11月 14日的 17.4%、9.4% ;有粉花朵平均育性级别分别从 1.2 8、1.3 2上升至 1.5、1.5 2 ;群体不育度分别从 97.2、98.4下降到 93 .5、96.4,RM 3 2 3 1A比ZCL80 1A下降更快。在不同季节播种条件下的育性观察结果表明 :在 9月 15日秋播条件下 ,RM 3 2 3 1A和ZCL 80 1A的有粉花朵分别为 11.3 %、6.1% ;有粉花朵平均育性级别分别为 1.3 7、1.3 9;群体不育度分别为 96.1、97.9。在塘头 1月 2 8日春播条件下RM 3 2 3 1A和ZCL 80 1A的有粉花朵分别为 86.3 %、45 .8% ;有粉花朵平均育性级别分别为 2 .66、2 .68;群体不育度分别为 42 .5、69.4。在威宁夏播条件下 ,RM 3 2 3 1A和ZCL 80 1A的有粉花朵分别为 81.4%、43 .6% ;有粉花朵平均育性级别分别为 2 .2、2 .2 5 ;群体不育度分别为5 5 .2、75 .5。说明两不育系的不育度在秋播条件下有随播期的延迟而下降的趋势 ,且前者比后者下降更明显。在春播和夏播条件下两者的不育度较秋播大幅度下降 ,且前者下降的幅度更大。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不育系 育性级别 育性指数 群体不育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野生苏铁观赏植物种质资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有野生苏铁科植物22种(含新种),其中19种仅分布于大陆(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1种分布于海南,1种分布于台湾。其生境类型可分为南亚热带半干旱稀树草丛岩生型,南亚热带湿润岩生型和热带雨林季雨林岩生型。以南亚热带半干旱稀树草丛岩生型的种类较多。其用途为观赏、食用和药用兼用型。所有的野生苏铁植物均处于濒危状态。

关键词: 中国 野生苏铁 种质资源 生境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约束与基本思路

经济体制改革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关键在于积极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目前我国农村市场化进程受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投资体制、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制度约束 ,必须针对这一系列制度约束 ,加强制度创新 ,为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农村市场化 制度约束 基本思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双隐性基因细胞核+广恢型细胞质双重雄性不育系ZCL801A的选育

种子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 RM 5 6 37B作母本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 5 82 4 AB中的可育株作父本杂交 ,采用自交、回交和测交等方法经过 4年 8代的选育育成了 RRGCMS保持系 ZCL 80 1 B,又以 RM 5 6 37A作母本与 ZCL 80 1 B选育过程中的 BC3代开始及以后世代中核不育与可育为 1∶ 1育性分离比的株系中的可育株为父本杂交并逐代回交 ,经过 4年 6代的回交转育育成了 RRGCMS不育系 ZCL 80 1 A。其不育系 ZCL 80 1 A群体中质不育与核不育呈1∶ 1分离 ,群体不育株率 1 0 0 %,不育度达 97.8%~ 98.3%,比原质不育系 RM 5 6 37A提高了 1 .5 %~ 1 .6 %,无粉花朵增加了 4 .6 %~ 5 .5 %,预计在贵州生态条件下制种更有希望达到规定的杂种纯度指标 ,其质量风险也将更小。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隐性基因细胞核+广恢型细胞质双重不育 不育度 育性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光谱仪与凯氏定氮法测定油菜蛋白质含量的比较

种子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近红外光谱仪和凯氏定氮法测定油菜籽中蛋白质含量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相同样品用两种分析方法测试结果基本吻合 ,其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 2 % ,说明近红外光谱仪所建模型稳定性较好 ,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用于日常检验和基础材料的筛选是可行的

关键词: 油菜籽 蛋白质含量 近红外光谱分析 凯氏定氮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量·密度和行距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表明 ,密度、行距和密度与行距的互作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施肥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密度 12万株 /hm2 比 9万株 /hm2 的增产 10 .87% ,宽窄行比等行距的增产 5 .71% ,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密度 12万株 /hm2 时宽窄行处理比等行距处理增产 12 .3 0 %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密度 9万株 /hm2 时宽窄行处理与等行距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油研九号高产栽培措施为密度 12万株 /hm2 ,宽窄行栽植 ,施纯氮 2 70kg/hm2 ,P2 O5180kg/hm2 ,K2 O 2 2 5kg/hm2 ,硼砂 2 2 .5kg/hm2 ,最高产量可达3 73 8.90kg/hm2 。

关键词: 油研九号 密度 行距 施肥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型优质两系杂交水稻黔香优2000的选育及应用

杂交水稻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 3 60S与自育优质抗病恢复系Uni2 0 0 0配组 ,育成香型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黔香优 2 0 0 0。经2 0 0 2— 2 0 0 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试鉴定和在不同生态区进行生产试验 ,黔香优 2 0 0 0平均产量分别为 795 5 .5 5和 73 19.2 5kg hm2 ,与高产对照相当 ,且米质优 ,12项指标均达部颁优质米标准二级以上 ,其中 9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标准一级。稻瘟病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 ,该组合抗稻瘟病。抗寒性亦强于对照。黔香优 2 0 0 0于 2 0 0 4年 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可在贵州省中高海拔地区推广。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优质 抗稻瘟病 抗寒 黔香优2000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岩溶易旱区不同耕作覆盖方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常规平作为对照,探讨了贵州岩溶易旱区玉米在不同耕作覆盖方式下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哪种耕作覆盖方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耗水规律与平作不覆盖是基本一致的;秸秆、地膜覆盖可减少棵间土壤蒸发,总体耗水量有所减少;垄作覆膜、垄作秸秆覆盖可使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水分利用率也相应提高;垄作比平作有较明显的增产节水效果。因此,垄作地膜覆盖,垄作秸秆覆盖及单纯垄作在贵州岩溶易旱区是提高作物降水利用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率 岩溶易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662的选育

种子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自育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611S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多系 1号配组 ,育成了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 662”。经贵州省两年杂交水稻区试鉴定 ,平均产量 7.43t/hm2 ,比对照汕优 63平均增产 6.3 % ;一年生产试验鉴定 ,平均产量 7.15t/hm2 ,比对照平均增产 13 .4%。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 ,两优 662对稻瘟病有较好的抗性。该组合于 2 0 0 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两用核不育系 两系法杂交水稻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外源激素对韭葱种子发芽的影响

种子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以韭葱为材料 ,用几种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 :吲哚乙酸 (IAA)、萘乙酸 (NAA)和赤霉素 (GA3)处理 ,结果表明 ,除10 0 mg/ L的 NAA外 ,各种处理对韭葱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其中以 5 0 mg/ L的 GA3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 韭葱 种子 发芽率 发芽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