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荷兰和比利时马铃薯生产概况对比分析
《中国马铃薯 》 2018
摘要:马铃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马铃薯已成为中国农业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作物。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但并不是生产强国。因此,明确中国马铃薯发展方向,提高种植者效益,保证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比较分析了中国、荷兰和比利时在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等方面的差距情况,找出中国与发达国家马铃薯生产差距的原因,在扩大品种资源引进,建立种薯认证体系,提高机械水平和调整出口策略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从而全面提升中国马铃薯生产水平。


七月鲜苹果在牡丹江地区的发展及建议
《中国林副特产 》 2018
摘要:介绍了七月鲜苹果引进牡丹江地区栽培的发展过程,并以金红苹果为对照进行了生长情况、产量、效益等对比调查。结果表明,抗冻抗病优于金红,产量低于金红,价格高于金红,效益高于金红。对其大面积发展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群体构成方式对大豆百粒重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百粒重是大豆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在一定条件下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用传统的育种方法其遗传增益不明显。本研究对280份大豆品种进行了多年多点田间鉴定,通过混合线性模型预测获得品种百粒重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同时利用分布在大豆全基因组的5361个SNP标记鉴定参试品种基因型,结合随机回归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模型和交互验证方法,探讨了群体构成方式对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变化范围为–0.15~+0.75;群体构成方式对百粒重的预测准确度影响明显;亚群内的预测准确度(+0.24~+0.75)高于亚群间(-0.15~+0.29);当群体间遗传距离由0.1566增加到0.2201时,预测准确度下降27.87%;相比随机构建的训练群体,基于群体遗传结构构建的训练群体能将百粒重的预测准确度提高2.34%。本研究明确了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阐明了群体结构对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早熟玉米新品种龙辐玉10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龙辐玉10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011年以辐3018为母本,辐9199为父本杂交组配的单交种。根据各年试验鉴定结果,该品种表现早熟、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多抗等特点。2018年4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马铃薯药肥一体化防病增产技术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缓解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马铃薯种植区施用农药化肥混乱的现状,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3为试验材料,采用意大利世科姆公司的菌肥一体化技术与该地区常用农药、化肥进行对比。通过对出苗率、晚疫病病情指数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方差分析,筛选出一套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马铃薯药肥一体化防病增产技术。结果表明:优美达(N∶P∶Zn=11∶50∶1)30kg·hm~(-2)作为种肥与马铃薯同时施入,马铃薯播种后覆土前用西普达(20%嘧菌酯)1 125kg·hm~(-2)兑水喷沟,再在马铃薯发病初期诺凡(60%霜脲·嘧菌酯)1 000倍液喷雾防病最佳。


发酵黑荸荠中挥发性物质的GC-MS分析
《中国调味品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提取荸荠和黑荸荠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运用GC-MS对加工前后荸荠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荸荠和黑荸荠样品中各分离出8个和7个色谱峰,黑荸荠中主要产物为3-呋喃甲醛、软脂酸、苯乙醛、冰片。新增成分冰片,赋予了黑荸荠清热止痛、开窍醒神等药学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