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奎河污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节水灌溉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污染的地表水资源,探讨重污染的地表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文采用劣Ⅴ类污染河水——奎河水,对种植金边吊兰的土壤进行灌溉。实验采用盆栽法,分为2大组,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的沙土和壤土,灌溉用水分别采用稀释一倍(即50%浓度)的奎河水和污水原液进行灌溉。结果表明:奎河水灌溉导致土壤吸湿水含量的下降和pH值的减少,不同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用奎河水进行灌溉后,土壤表层有机质、速效磷含量均高于对照,沙土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含量明显大于壤土,尤其是未经稀释的沙土组的速效磷含量是对照的6倍。用奎河水对园林植物及草坪植物进行灌溉是可行的,但在灌溉的过程中,最好能将原水进行稀释,起到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能有效利用污染地表水资源的作用。种植草坪植物最好采用保水性较好的壤土,可以促进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表层土壤的污染物的积累,从而减少表层土壤中的污染物随降雨径流又回到地表水的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NaCl胁迫条件下马齿苋幼苗生长及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法,研究了0(CK)、50、100、150和200 mmol·L~(-1)Na Cl胁迫处理21 d对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inn.)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胁迫处理0、1、3、7和15 d时叶片中O-·2和MDA含量以及SOD、POD和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Na Cl浓度的升高,幼苗株高、根长、单株叶片数、主茎直径以及单株干质量和鲜质量均逐渐降低;在50 mmol·L~(-1)Na Cl胁迫条件下,幼苗单株干质量和鲜质量及主茎直径均高于对照,单株叶片数、株高和根长均低于对照且差异均不显著;而在100、150和200 mmol·L~(-1)Na Cl胁迫条件下,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均低于对照且总体上差异显著。除50 mmol·L~(-1)Na Cl处理组外,随Na Cl浓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幼苗叶片中的O-·2和MDA含量总体上逐渐提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随胁迫时间延长,各处理组叶片的SOD和POD活性均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且Na Cl浓度越高酶活性变幅越大;其中,100、150和200 mmol·L~(-1)Na Cl处理组的SOD和POD活性在处理前期和中期(1、3和7 d)均显著高于对照、而在处理后期(15 d)则显著低于对照。随胁迫时间延长,在50、100和150 mmol·L~(-1)Na Cl胁迫条件下叶片CAT活性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其中,50和100 mmol·L~(-1)Na Cl胁迫条件下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在200 mmol·L~(-1)Na Cl胁迫条件下CAT活性则逐渐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高浓度Na Cl胁迫明显抑制马齿苋幼苗生长,并导致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而低浓度Na Cl胁迫对其幼苗生长及部分生理指标均无明显影响,显示苗期马齿苋对Na Cl胁迫具有一定的耐性。
关键词: 马齿苋 耐盐性 Na Cl胁迫 生长指标 抗氧化酶活性 苗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环丙沙星耐药性的形成与gyrA,grlA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中国食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环丙沙星耐药性的形成与gyr A和grl A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E-test法测定来源于上海市的135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药物敏感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PCR技术扩增gyr A和grl A基因并测序。运用同源比对方法分析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在这两个基因序列上的差异性。结果:135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36.30%,gyr A和grl A的携带率均为93.33%,gyr A和grl A的突变率分别为37.30%和53.97%。结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的形成与gyr A和grl A的突变密切相关,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首要靶位点是拓扑异构酶IV。如果仅grl A发生突变,则导致该菌株低水平耐药性的形成;如果gyr A和grl A同时发生突变,就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高水平耐药性的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土壤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检测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乙酸-乙腈溶液(体积比1∶99)超声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吸附剂进行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GC-ECD),用该方法检测了土壤中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结果显示,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0.004~2.000 mg/L范围内农药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7种农药在0.01~0.50 mg/kg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91.6%~100.3%,相对标准偏差为1.3%~9.8%,检出限为0.001 8~0.008 8 mg/kg,定量限为0.029 0~0.005 8 mg/kg。将该方法应用于16份茶园土壤样品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测定,其中4份样品含有高效氯氟氰菊酯,含量为0.007 5~0.013 4 mg/kg,1份样品含有氟氯氰菊酯,含量为0.038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溶剂用量少、分析成本低,可以满足土壤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检测需要。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拟除虫菊酯农药 残留 分散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型薏米乳饮料的工艺条件研究
《中国食品添加剂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薏米、脱脂奶粉作为主要原料,采用乳酸菌作为发酵菌株,生产发酵型薏米乳饮料。以感官鉴评为评分标准,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在接种量4%(m L/m L)、发酵温度38℃、蔗糖量8%(g/m L),发酵时间7h的条件下,所得发酵乳液口感绵柔,风味浓郁,色泽鲜亮,感官鉴评得分最高,为91分。再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调配工艺配方为:薏米25%(m L/m L)、蔗糖2%(g/m L)、柠檬酸0.06%(g/m L)、CMC 0.4%(g/m L)。调配过后,发酵乳液中增加了薏米的特殊风味,呈乳白色,奶香纯正,酸甜适当,口感爽滑,乳液均匀细腻,感官鉴评得分为95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句容市草莓大棚冬前小型昆虫发生规律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大棚草莓种植规模扩大和长期固定地点的种植模式,病虫害问题日显突出,分别于2010年、2011年、2013年采用色板诱集、随机调查等方法调查草莓大棚内小型昆虫发生规律、危害状况,明确草莓大棚内主要昆虫种类,不同昆虫的颜色趋向性,以及大棚内危害草莓的主要小型昆虫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本试验共调查到缨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5目8科的昆虫,蓟马数量接近一半。不同昆虫对颜色的趋向性有所不同,蓟马、蝽类对蓝色的趋向性强于黄色,蚜虫、粉虱则相反;叶蝉、蝇类、蜂类对黄、蓝2色均有一定的趋向性;鳞翅目害虫对颜色没有很强的趋向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7个株高差异比较明显的啤酒大麦品种(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 II配制21个杂交组合,2年重复试验,分析大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关系。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均存在广泛的变异,除倒1节间长度外,其余节间长度的平均优势均为负值,倒3,4节间长平均优势最大;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同时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以加性效应为主;苏啤3号和港啤2号的株高及各节间长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表现为较明显的负向效应,其在育种工作中对改良啤用大麦后代株高结构有良好的作用;品系连0719穗长一般配合力具有较大的正向效应,在改善穗长性状育种中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除倒5节间长外,杂种组合扬农啤5号×苏引麦2号、港啤1号×苏啤3号、苏引麦2号×苏啤3号的各节间长均表现为较明显的负向效应,其穗长均表现为正向效应,可作为选育矮秆或半矮秆大麦品种的较优组合;株高及其构成因素具有较高的遗传力,表型变异受环境影响较小,宜早代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草莓土传病害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发展绿色食品草莓,根据江苏省设施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生产实际,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提出设施草莓土传病害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包括防治原则与策略、选择抗病品种与无病种苗、选择育苗田及设施栽培园、加强栽培管理、太阳能高温还原消毒等具体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