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氮水平和栽植密度对两优616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亚热带农业研究 》 2015
摘要:以两优616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氮肥用量(0、90、180、270、360 kg·hm-2)和栽植密度(15、18、25万丛·hm-2)对两优616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生育期的影响较大,栽植密度对生育期没有影响;施氮量和栽植密度以及施氮量与栽植密度的互作对两优61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两优616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和栽植密度的降低,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氮180 kg·hm-2与栽植密度18万丛·hm-2有利于实现两优616的高产。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中物质组分GC-MS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采用极性从低到高的5种有机溶剂对微生物发酵床养猪中垫料的物质组分进行梯度萃取,物质提取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不同溶剂层的物质组分进行分析鉴定。研究结果显示,垫料中的物质组分以酯类物质和烃类物质为主,其中石油醚和氯仿对低极性的酯类物质和长链烷烃的提取效果较好,但氯仿层提取的种类更多,对不饱和烃的提取效果要优于石油醚层;乙酸乙酯对烯烃类化合物(包括多环芳烃)有较好的提取效果;丙酮适合全物质提取,对垫料中低极性的烷烃组分到高极性酯组分的提取效果均较好;乙醇溶剂适合极性较高的酯类物质的提取。


基于CNKI源的国内茶树栽培领域文献计量学分析与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文献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对文献的诸计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示文献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因此,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并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03—2013年际间茶树栽培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与评价。分别采用年际、期刊源、关键词、文献传播与扩散(被引频次、下载量)、基金资助状况5个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以揭示该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共获取有效文献284篇,其中期刊载文251篇,分布于93种期刊;年际载文量分布不均衡,但总体呈增加趋势;以关键词频次、文献传播与扩散状况分析得出的关注内容基本涵盖了当前茶树栽培领域的研究热点;期刊载文的基金资助比例与研究性论文占比均较低,分别为13.94%和40.24%。综上,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与评价了当前国内茶树栽培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SUSIRI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转录因子是植物生长发育及其对外界环境的应答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调控因子,一般含有DNA结构域、转录调控域、寡聚化位点和核定位信号。WRKY蛋白是一类具有重要作用的转录调控因子。在水稻的基因组中预测到的WRKY基因多达103个,对这些基因的功能加以注释具有重要的意义。SUSIRI基因是前人从粳稻日本晴中克隆的一个WRKY家族的转录因子。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755 bp,可编码584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双WRKY结构域。为了进一步研究SSUSIRI基因,阐明它在水稻中的生物调控功能。通过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该基因的预测蛋白进行了结构与功能的分析。利用EBI的interpro数据库分析SUSIRI基因序列的基序(motif),并结合NCBI的CDD(conserved domains)数据库分析该蛋白的保守结构域,用DNAMAN软件和CBS的TMHMM软件分析蛋白氨基酸残基的亲(疏)水性特点和跨膜结构域,用CBS的Protcomp version9.0软件和Protfun软件分别分析了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功能预测;通过实验设计把SUSIRI基因与GFP基因相融合,构建了由actin启动子驱动的SUSIRI基因的荧光表达载体p NSUGFP。通过采用基因枪法把该载体转入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亚细胞定位鉴定。结果表明,生物信息学预测值显示:SUSIRI基因具有转录、转录调控、信号转导类功能的可能性最高,预测值分别为0.973、1.598和0.602;同时,其参与翻译功能、中间代谢功能和脂肪酸代谢功能的可能性也较大,预测值分别为4.800、1.490和1.265;由于SUSIRI蛋白中含有的亲水性氨基酸残基较多,该蛋白不具有跨膜性,是一种非跨膜类蛋白。对其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在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较强的核定位信号,所以定位于细胞核内的可能性很大。进一步用荧光显微镜对基因枪轰击的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发现:对照的GFP蛋白主要沿细胞壁表达,而SUSIRI-GFP融合蛋白在细胞核中有很强的表达。通过试验研究得出:SUSIRI基因可能是一个参与中间代谢调控功能的基因,主要在基因转录环节发挥作用,是一种核定位蛋白。


利用狼尾草栽培球盖菇在有机幼龄茶园套种模式研究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 2015
摘要:在有机幼龄茶园开展利用狼尾草栽培球盖菇套种模式研究。通过套种两年对茶树生长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及球盖菇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研究表明:套种后茶园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得到显著提升:其中套种后第二年有机质含量达3.68g/kg,比没套种球盖菇(CK)的1.87 g/kg提高了96.79%,全氮含量(g/kg)、有效磷含量(mg/kg)、速效钾含量(mg/kg)分别达到0.206%、17.6%、341.7%,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103.96%、165.15%、346.67%,球盖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均达到WHO/FAO理想营养价值的标准。研究提出利用"茶-草(狼尾草及豆科牧草)-菌(球盖菇等食用菌)-畜禽(羊、鸡)"种养模式构建有机茶园,达到茶叶种植的高产优质目的。
关键词: 狼尾草 球盖菇 有机幼龄茶园 主要限制因子 营养成分


美洲大蠊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酶活性、抑菌作用测定
《微生物学杂志 》 2015 CSCD
摘要:分离美洲大蠊内生细菌并测定菌体的淀粉、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及抑菌特性。对虫体表面消毒,以LB和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虫体内部细菌并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变色圈法测定降解酶活性,抑菌圈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共分离到11株细菌,4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6株分别属于肠杆菌属(Enterbacter)、变形菌属(Prote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另有1株菌在NCBI中与肠杆菌的相似度最高,为95%,可能代表着一个潜在的新种。4株链霉菌均有淀粉和纤维素降解能力。有3株菌对青枯雷尔氏菌有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美洲大蠊内生菌具有某些功能,甚至含有尚未发现的新菌种,是重要的菌种资源。


花椰菜EST-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花椰菜EST-SSR优化扩增体系,本研究以‘喜美’花椰菜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对EST-SSR反应体系的Mg2+、d NTP、Taq酶、引物和DNA浓度分别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花椰菜EST-SSR25μL优化反应体系为:2.5μL 10×Buffer,2.0 mmol/L Mg2+,0.2 mmol/L d NTP,1 U Taq酶,0.56 mmol/L引物,100 ng DNA。利用该反应体系,选用引物EST529-1在10个花椰菜品种中进行优化反应体系的验证。结果显示扩增产物条带清晰明亮、多态性丰富且特异性强、重复性好,表明本研究所确定的反应体系适用于花椰菜的EST-SSR分子标记。


哈茨木霉FJAT-9040生防菌剂固体发酵及其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枯萎病生防菌哈茨木霉F J A T-9 0 4 0生防菌剂的固体发酵条件,本研究以农业副产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为主要培养基成分,采用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法进行菌株F J A T-9 0 4 0的固体发酵,分析了接种方式、装料量和培养时间等因子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发酵产物对苦瓜植株生长的影响及其对苦瓜枯萎病的田间小区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拌菌后装袋培养处理组优于装袋后接菌培养处理组。综合比较发现,采用拌菌后装袋培养,当装料量为6 0%~7 0%时,第1 8~2 0 d时产孢量达到最大值,为(4.3 3~4.4 6)×1 0 8孢子/g,较初始接菌量增加了4个数量级。此时,外观观察发现菌丝体呈深绿色,且长满整个培养袋。使用5%和1 0%哈茨木霉F J A T-9 0 4 0生防菌剂处理苦瓜苗,能显著促进植株根系与藤蔓的增长,比对照组分别长(8.0~8.3)m m和(2 7.5~5 1.2)m m,但对叶片数影响不显著。移栽时及移栽后共使用2次该生防菌剂对田间苦瓜枯萎病防治效果为6 1.2 1%,与相同处理方式的化学药剂多菌灵的防治效果5 9.9 3%相当。


6种血清型鸭疫里默氏菌SSP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为了解鸭疫里默氏菌SSPA基因的生物学信息,参照GenBank登录的鸭疫里默氏菌SSPA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成功克隆6种血清型鸭疫里默氏菌SSPA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及在线分析工具SignalP V4.0、TM-HMM Server V.2.0、NetNGly c1.0、YinOYang 1.0和NetPhos 2.0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的ORF全长1 692bp,可编码56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含有1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1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以及38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包括12个丝氨酸、9个苏氨酸和17个酪氨酸位点),无跨膜区;该蛋白信号肽切割部位位于第19位的A(丙氨酸)和第20位的Q(谷氨酰胺)之间;6种血清型鸭疫里默氏菌SSPA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7%~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2%~100.0%。


黄秋葵资源的植物学特征特性与生态适应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0份黄秋葵资源进行18个植物学形态特征、14个植物学特性指标及生态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18个植物学形态特征指标多样性丰富,聚类分析可将资源分为2个形态类型;214个植物学特性指标变异分析表明,果数变异系数最大,变异系数高达61.32%,营养器官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分枝数>叶片宽度>叶柄长>叶片长度,生殖器官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果数>果长>单果重;314个植物学特性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提高蒴果产量可选择生育期较长、分枝数较多、叶柄长的资源;4生态适应性评价表明,供试材料均适宜在闽南地区种植,其中平均单株蒴果产量以FJQK-24和FJQK-7较高,分别为1 387.2和1 113.0 g,达极显著或显著差异水平,FJQK-29资源果数最多,且在闽南地区可宿根生长,是选育种较好的亲本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