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电子鼻系统在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判别与控制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电子鼻系统是近年来新兴的快速无损检测系统,文章阐述了电子鼻系统在农产品品质等级评判、农产品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电子鼻数据网络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将电子鼻系统应用于农产品物流过程,并对其开发潜力和应用价值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电子鼻系统在农产品物流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方法。

关键词: 电子鼻系统 农产品 质量安全 物流 信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市种业发展政策的系统分析与转型创新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依据产业政策理论和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了北京市种业发展政策体系的三维分析模型,系统梳理了国家和北京市种业政策的支持要点,运用系统机理分析方法研究了北京种业政策的投入、机制、产出及其作用过程,分析了北京种业发展的企业效应、创新效应、产业效应和区域效应。转型期北京市要实现"种业之都"的创新发展,需要集成种业政策与金融支持投入,打造高通量研发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种业交易与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大力提升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完善种业人才吸引与激励政策。

关键词: 种业政策 系统分析 政策效应 政策创新 北京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碳源对聚磷菌与聚糖菌竞争的影响

化学工程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生物除磷系统的运行效率,采用A2/O工艺进行了连续实验,考察不同碳源(乙酸、丙酸、葡萄糖)对聚磷菌(PAO)和聚糖菌(GAO)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丙酸作为碳源时,胞内物质糖原和PHA的变化量最小,富集GAO最少,释磷量为38.3 mg/L,TP(总磷)去除率最高(93.8%);利用乙酸作为碳源时,富集PAO最多,释磷量最高(55.7 mg/L),TP去除率为89.1%;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时,释磷量最低(4.9 mg/L),富集GAO最多,TP去除率最低(57.5%)。PAO易利用乙酸和丙酸作为能量来源,成为优势菌种;GAO易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成为优势菌种。

关键词: 碳源 PAO GAO A2/O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的我国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实力评价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所有涉农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总称。在明确我国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职能定位、梳理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对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实力的分级评价,并根据结果对评价指标提出修正建议。

关键词: 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 Matlab 综合实力评价 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ODV的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和休眠算法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AODV路由协议的基础上,改进了一种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和休眠算法.算法首先通过剩余能量进行路由节点的筛选,然后通过路由中节点的采集周期长短和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路径的选择,确定路由后根据节点所在路径中其他节点的采集周期确定休眠周期.通过路径选择和适时休眠达到减少总体能耗和避免的局部节点能量过度消耗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提高网络总体能量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延长网络寿命的目标.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路由算法 节点休眠 间断性采集 AODV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蝇蛆粉替代鱼粉对罗非鱼生长、肌肉组成和肝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水产科技情报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以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肝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将450尾初始体质量为(80.26±7.36)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平行,进行了饲养对比试验。试验组分别用蝇蛆粉替代基础饲料中20%、40%、60%、80%和100%的鱼粉,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养殖周期60 d。试验结果,以蝇蛆粉替代鱼粉,各替代水平组试验鱼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成活率、饲料系数、肌肉中粗蛋白、水分含量、肝脏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除20%替代组外,其它各试验组鱼的肝体比、脏体比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随着蝇蛆粉替代水平的增加,罗非鱼肌肉中粗灰分、总磷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替代水平不超过40%时,各替代组试验鱼肌肉中粗脂肪、钙及肝脏超氧化歧化酶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当替代水平不小于60%时,试验鱼肌肉中粗脂肪、钙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肝脏超氧化歧化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肌肉成分和肝脏非特异性免疫作为评价指标,蝇蛆粉可完全替代罗非鱼饲料中的鱼粉。

关键词: 罗非鱼 蝇蛆粉 鱼粉 生长性能 肌肉组成 肝脏非特异性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变量施肥条件下冬小麦植株氮与生物量的时空变异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作物的田间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2013-2014年的冬小麦试验为基础,设置常规推荐施氮(NM,施氮量150kg·hm-2)、不施氮(CK)、饱和施氮(BH,施氮量为NM处理的150%)、基于SPAD的变量施氮(S)、基于Dualex的变量施氮(D)、基于Multiplex的变量施氮(M)、基于光谱参数OSAVI的变量施氮(A)等8个处理,采用常规统计与地统计分析法探索植株氮素累积量与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变量施肥对植株氮素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内植株氮素累积量与生物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起身期二者变异系数分别为31.32%和28.64%,收获期分别为16.38%和15.20%;在开花与灌浆期,8个处理间植株氮素累积量差异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拔节期与挑旗期,不同处理间生物量差异也均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其他时期,CK、BH、NM、A、D处理间二指标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地统计分析表明,试验区小麦在开花期植株氮素累积量普遍较低,其块基比为40.53%,变程为80m,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灌浆期与收获期空间植株氮素累积量分布较连续,块基比分别为45.84%和43.60%,变程分别为62.9和67.0m,西部累积量高于东部;起身期、拔节期、挑旗期植株氮素累积量空间分布差异大,块基比分别为55.14%、57.59%和72.74%,变程分别为28.9、41.3和31.9m,南部含量高于北部;生物量在起身期、开花期、收获期空间分布图连续性强,挑旗期块基比为69.22%,变程最小,为10.4m,空间分布差异大,拔节期与灌浆期块基比分别为64.59%和72.04%,变程分别为34.5和27.3m,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试验区在起身期南部生物量大于北部,开花期、灌浆期与收获期西部生物量高于东部。

关键词: 小麦 植株氮 生物量 时空变异 变量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能量高效的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关联路由算法

农业机械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分布不均、能量约束严格等特点,提出了一种能量高效的簇头选择方法TBCS-EA,在以剩余能量进行簇头选择的基础上根据节点拓扑位置、拓扑密度等进行加权,使距离sink较近的节点与密集区节点大概率成为簇头,提高成簇能量使用效率。针对现有成簇算法频繁进行簇头选举,算法开销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能量逼近式簇头轮换机制,节点连续担任簇头并以某一目标进行能量逼近,在达到逼近目标后进行根据簇内信息指定新簇头,减少簇头选择的次数与协议开销。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TBCS-EA算法的网络生命周期约为LEACH的2.2倍,CHCS的1.5倍,从节点能量曲线看能耗均衡效果与CHCS相当,明显优于LEACH。结果显示TBCS-EA综合性能较之于现有算法有明显提升。

关键词: 农田 无线传感器网络 网络拓扑 路由协议 能耗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条锈病严重度不同估算方法对比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遥感监测小麦条锈病病害严重度的准确性,寻找小麦病害的较优反演模型,在国家精准农业示范研究基地基于野外定位调查小麦病情指数及冠层光谱数据,利用与小麦病害发生呈显著关系且有效反映植被生理生长状况的7种高光谱植被指数,尝试分别采用PLS(偏最小二乘回归)、BP神经网络和植被指数经验法三种方法建立小麦条锈病病情反演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病害严重度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R2分别为0.936,0.918,0.767。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监测小麦病情指数效果更好,为探寻不同种类植被指数对模型的贡献,尝试用代表植被绿度的NDVI,GNDVI,MSR和代表水分含量的NDWI和MSI植被指数分别作为PLS模型的输入变量,建立病害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中,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比冠层水含量的变化对病情指数更为敏感,对病害有更好的解释作用。然而,两模型精度都低于七种植被指数全部参与时的预测结果,即输入变量中采用多种植被指数比用单类指数模拟准确度高。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条锈病 偏最小二乘法 神经网络 病情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观测卫星图像模拟技术研究

国土资源遥感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卫星图像模拟是在卫星发射之前,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模拟图像的波段特征、空间几何特征、辐射特征、星历数据和格式编排的一项技术。为研究陆地卫星图像模拟技术,回顾了我国过去6 a自主开发卫星遥感图像模拟系统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图像模拟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的实现情况。目前该系统具备的模拟波段包括可见光、近红外到热红外波段,模拟的空间分辨率在300~3 m。在模拟过程中,采用遥感辐射传输模型实现光谱特征模拟;采用PROSPECT+SAIL模型模拟植被覆盖区的光谱,采用波谱库数据模拟非植被区的光谱;基于对大气辐射传输过程的线性分解,建立了大气辐射传输过程查找表(LUT),在保证一定模拟精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模拟计算的速度;采用考虑地形起伏的高精度几何定位模型,逐像元计算出卫星观测视线与地球表层的交点,实现了几何信息的精确模拟;最后,采用卫星发射后的观测数据和实验场测量数据验证了该技术的模拟精度。

关键词: 卫星图像模拟 辐射传输模型 系统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