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基于GIS的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评价研究——以佛山市高明区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建成大面积连片的基本农田,就必须考虑基本农田的空间连片性。该研究针对目前区域基本农田存在的基本农田调整后其空间连片性无从评价的问题,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并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基本农田规划调整前后的连片性对比分析为例,引入基本农田连片性指数概念,提出了较为高效、简便的基本农田连片性评价方法,为科学评价基本农田连片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GIS 基本农田 连片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鳕苗种的试养驯化

科学养鱼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江鳕属鳕形目,鳕科,江鳕属。我国只产江鳕一种,又称山鲇鱼。2013年5月,北京市从新疆引进了江鳕苗种,在国家级北京鱼类良种场暨北京水产科学研究所十渡基地开展试验,现将试养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北京水产科学研究所十渡基地位于房山区十渡镇,交通便利;东傍拒马河,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新,符合渔业用水标准。2.试验条件试验在基地育种车间内进行。试验池为圆形玻璃钢材料,直径2米、高50厘米,中间排污;进水采取喷淋式,缸内安装微孔曝气装置,水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种植制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综述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种植制度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种植制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研究对于深刻认识农业土地利用的过去和现在并预测将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评估我国粮食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种植制度重要组成要素:熟制、种植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及驱动力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分别归纳了熟制变化及主要驱动因素以及种植结构调整及主要驱动因子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并总结了熟制变化、种植结构调整的现状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以期为种植制度调整策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种植制度 熟制 种植结构 时空变化 驱动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农业信息化评价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2012年中国31个省(市、区)农业信息化相关数据为依据,建立了一个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我国农业信息化实际发展情况基本符合,主成分分析法作为构建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的方法客观有效。从全国范围来看,东部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普遍较好,西部省份则发展相对落后,但重庆、陕西、宁夏等西部省份的农业信息化也已经初具规模。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冻害胁迫小麦的图谱特征解析研究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冻害是造成中国农业生产重大损失的气象灾害之一,对国内粮食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冻害前后小麦的覆盖度特征,用高光谱技术研究冻害前后小麦的光谱变化特征并确定遥感诊断的敏感波段。研究结果表明:可见光波段的绿、红光可用于诊断冻害胁迫,尤其在绿峰与红谷位置表现明显;近红外波段是判断冻害胁迫的敏感区间。综上,光谱分析结合图像处理技术用于田间小麦冻害特征区间提取是可行的。

关键词: 地面覆盖度 冻害胁迫 高光谱和图像特征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压脉冲电场对餐厨垃圾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

硅酸盐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现餐厨垃圾的减量化,采用高压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对餐厨垃圾预处理后接种厌氧污泥进行厌氧发酵,考察pH、挥发性有机酸(VFA)与日产气量的关系,分析PEF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50℃条件下,日产气量与pH成正比例变化趋势,与VFA呈反比例关系。经PEF(电场强度为9.0 k V·cm-1)预处理后,接种20%厌氧污泥,餐厨垃圾干物质产气量(285.1 m L·(g·TS)-1)与TS去除率(28.5%)均达到最高,高于无PEF预处理餐厨垃圾的干物质产气量(267.3 m L·(g·TS)-1)和TS去除率(26.8%)。PEF能够杀死餐厨垃圾样品中的微生物,改善接种后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减少微生物发生种间竞争的概率,利于提高产气量。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厌氧发酵 高压脉冲电场 挥发性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蚁群算法的玉米植株热红外图像边缘检测

农机化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热红外图像目标与背景区分不明显、效果模糊,以及传统的Roberts、Sobel、Canny等边缘检测方法难以取得理想检测效果的特点,以玉米植株为测试对象,首次将蚁群优化算法应用于热红外图像边缘检测。该算法由初始化过程开始,进行N步迭代构造信息素矩阵,然后执行信息素过更新过程,最后图像边缘由决策过程给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传统边缘检测算法相比,能够较好地得到边缘检测结果,可为农作物热红外图像处理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 蚁群优化算法 玉米植株 热红外图像 边缘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负水头灌溉施肥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日光温室番茄栽培试验,研究了3种负水头灌溉施肥模式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负水头灌溉的常规基追施肥处理(CK)、按EC值调配的常规肥料处理(T1)和山崎番茄大量元素配方施肥处理(T2)的株高、叶片数和品质均无显著差异,但T2处理的茎粗显著高于CK处理和T1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单果重和产量均以T2处理的最高,与CK和T1处理相比,T2处理可分别增产13%和11%。番茄生育期内,T2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最高,比CK和T1处理分别提高了12%和10%。综合番茄生长、产量以及氮素利用等指标,采用基于负水头的营养液管理施肥模式能有效地控制水分和肥料适时供应,满足作物对养分的全面需求,是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灌溉施肥新模式。

关键词: 负水头 灌溉施肥 番茄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的时空分异及分区研究

经济地理 2015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采用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借助Arc GIS等软件从地区和县域两个尺度揭示2000—2012年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格局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蔬菜种植面积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13年间总计增加了25.76万hm2,蔬菜产量和蔬菜单产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县域蔬菜生产呈现"北进南移"的态势,京津所辖县域的蔬菜种植面积下降,冀北坝上高原区和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的蔬菜生产优势进一步显现,县域人均蔬菜种植面积呈现两极分化趋势。采用双重自组织模型将173个县域划分为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山地丘陵特色蔬菜种植区、平原规模化蔬菜生产区、冀北高原错季蔬菜生产区、冀东南蔬菜生产区5个区。该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地区蔬菜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蔬菜生产 蔬菜种植面积 时空分异 双重自组织模型 京津冀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ualex氮平衡指数测量仪的作物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叶绿素含量的实时、无损及快速的监测,对及时掌握作物的胁迫状况、营养水平及环境适应性,进而对农田管理进行科学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论证是否可以通过Dualex氮平衡指数测量仪构建通用的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以期实现叶绿素含量的快速及无损监测和估算。结果表明:1)Dualex估测叶绿素质量分数(Chl-M)和单位面积的叶绿素质量(Chl-S)具有较好的精度(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7和0.88),与SPAD叶绿素仪的估算模型(R2分别为0.66和0.79)相比,模型精度更高;2)Dualex估测Chl-S的精度明显高于Dualex对Chl-M的估测精度,Dualex与Chl-M的关系需要考虑叶片厚度的影响,而Dualex与Chl-S的线性关系更加一致;3)构建的Chl-S通用模型的R2,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8,4.80 mg/dm2和8.33%,模型的精度较高,并且通用模型的数据范围为12.2~105.6 mg/dm2,较大的数据范围适用于冬小麦和玉米各关键生育期Chl-S的估算。该研究为Dualex实现冬小麦和玉米叶绿素含量监测和估算提供校准模型,为及时了解作物养分状况及作物营养诊断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叶绿素 模型 作物 Dualex SPAD 冬小麦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