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52条记录
优质蛋白玉米在贵州实现产业化的前景

种子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优质蛋白玉米的产量已达到生产上主推的普通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水平 ,并且优质蛋白玉米的营养价值大大高于普通玉米 ,经济效益也显著高于普通玉米。优质蛋白玉米不仅可以收获籽粒作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 ,而且它的茎秆及叶片也因其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玉米、适口性更好 ,更适宜作青饲饲料、青贮原料。值得注意的是 ,优质蛋白玉米嫩穗因其风味独特 ,使其完全有能力与糯玉米、甜玉米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抢占玉米鲜食市场 ,进一步提高经济价值。当前 ,我国农业正处在调整种植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的进程中 ,在玉米生产上大力推广种植优质蛋白玉米 ,使优质蛋白玉米形成产业化 ,无疑是一良方。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产业化 经济效益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鹿血血浆和血球蛋白粉加工工艺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初步研究并制定了鹿血血浆、血球蛋白粉制作的工艺路线与技术参数,并就影响产品品质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鹿血 血浆蛋白粉 加工工艺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N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素研究

矿物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对贵州玉米-油菜轮作田、大豆-冬小麦轮作田和休耕地N2O释放通量的田间观测,研究了气候、农业活动和土壤性状对田间N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适宜于反硝化作用进行时,降雨事件与N2O季节释放峰间存在明显的驱动-响应关系;形成N2O释放峰的最佳WFPS在48%~80%,气温在15~25℃;自然土壤冬春季N2O释放通量与温度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施肥增加了土壤N2O释放峰的强度,而翻耕能形成弱的N2O释放峰,农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释放通量的季节变化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微弱差异对N2O的释放产生长远影响,三试验田N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与土壤有效N含量间不存在直接的定量关系.

关键词: N2O 释放 土壤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NDC模型对我国旱地N2O释放的拟合对比分析

矿物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根据贵州省玉米-油菜轮作田、休耕地和大豆-冬小麦轮作田的N2O释放通量及其影响因子季节变化的田间观测结果,对比分析了DNDC模型计算与三试验田田间观测在N2O释放通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季节变化上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对N2O释放通量、土壤NO3-和NH4+含量、土壤湿度和土温,模型计算结果与田间观测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模式和相近的数值,模型较好地反映了上述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据此,推算出贵州省农业土壤N2O年释放量,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和农业活动对释放量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 N2O DNDC 释放 旱地 拟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良新材料RM5637A的遗传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育系RM5637A与Polima CMS和陕2A CMS的保持系,恢复系和核不育两型系以及116份国内外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作杂交试验.结果表明,RM5637A不育系是不同于Polima CMS和陕2A CMS及核不育两型系遗传背景的另一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不育性除受胞质不育基因控制外还受3对独立遗传并具有相同作用的重叠隐性基因控制,恢复源十分广泛,现有甘蓝型油菜中约有73.3%的品种(系)均为其恢复系.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基因型 遗传 RM5637A不育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硫甙粗测中葡萄糖试纸法和分光光度法与测试时的温度关系

种子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葡萄糖试纸法与分光光度法是油菜品质育种硫甙粗测的主要手段。研究表明 :同样的样品用葡萄糖试纸在室温分别为 10℃、2 0℃和 31℃下测定 ,其结果相对稳定 ,分析结果与温度无确定的相关性 ,且相关不显著 ,变量分析结果不同温度间差异不显著 ;而用 72 1分光光度计对比同样样品在相同的环境下分析测试结果 ,表现与环境温度成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 ,不同温度之间的差异达接近显著到极显著水平。因此葡萄糖试纸法粗测稳定性较好 ,而 72 1分光光度法应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使用

关键词: 油菜籽 硫甙 温度 分光光度法 试纸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新材料RM5637A的遗传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育系RM 5 6 37A与PolimaCMS和陕 2ACMS的保持系、恢复系和核不育两型系以及 116份国内外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 (系 )作杂交试验 ,结果表明 ,RM5 6 37A不育系是不同于PolimaCMS和陕 2ACMS及核不育两型系遗传背景的另一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不育性除受胞质不育基因控制外还受 3对独立遗传并具有相同作用的重叠隐性基因控制 ,恢复源十分广泛 ,现有甘蓝型油菜中约有 73.3%的品种 (系 )均为其恢复系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基因型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九号恢复系5862R的选育

种子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以优良的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系 60 0 3和黄籽双低高油分品系 40 8作为基础材料 ,采用杂交育种程序 ,经过 5年 8代 (含杂交当代 )的连续定向选择 ,育成了黄籽频率达 91 .6%~ 96.2 % ,含油量 46.7%~ 49.3% ,芥酸 0 .0 8%~ 0 .1 4 % ,硫甙 2 4 .6~ 39.1 4μmol/ g,丰产性与中双 4号相当的甘蓝型黄籽双低新品系 5862 R,并被用作恢复系组配成功一个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九号 ,于 1 998年通过贵州省审定 ,至 2 0 0 1年秋在长江流域各省已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 4万公顷左右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黄籽双低品系 粒色指数 恢复系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蓝型低芥酸油菜自交不亲和系 184和黄籽双低常规油菜品系 878- 8- 1、737、32 31、4 0 8等为材料 ,经过 5年 8代连续定向培育 ,育成了黄籽高油分双低自交不亲和系SI975 0 0 2、SI975 113、SI975 2 18和SI975 2 30等 ,具有自交不亲和性基本稳定、黄籽率 90 %以上、芥酸 <1%、硫甙 <2 5 .0 μmol/g、含油量 4 4 %左右等特点 ,并作为重要的基础材料用于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的组配及筛选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自交不亲和系 黄籽 双低 亲和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退耕还林和种草牧鸡的效果

中国家禽 2002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