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种子纯度鉴定技术研究
《种子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2000~2003年油研七号、油研八号、油研九号、油研十号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品种纯度鉴定结果的对比研究得出,油研系列品种的异型株率在0.37%~0.87%之间,各品种的苗期纯度在99.13%~99.63%之间,思南花期不育株率在3.31%~7.10%之间,花期纯度在92.90%~96.69%之间;威宁不育株率在3.31%~6.97%之间,花期纯度在93.03%~96.69%之间,两地花期纯度相差0.01~0.25个百分点,说明:威宁鉴定结果与思南正季鉴定结果一致,是可靠的。


水分和N胁迫下玉米杂交种的抗逆性及综合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水分和N胁迫下玉米不同杂交种抗旱耐瘠性的试验研究,选择与抗逆性密切相关的9个性状的抗逆系数、抗逆指数为指标,以各指标隶属度为评定标准,分析评价参试品种的抗逆性。结果表明:黔玉3号、黔2599、遵玉3号、黔2411、贵毕302、中单2号和兴黄单89-2的抗逆性表现较好,黔单10号、黔西4号、安单136、黔2451和黔玉1号表现较差。以产量抗逆系数、产量抗逆指数、各性状抗逆系数隶属度及各性状抗逆指数隶属度4个参数进行综合鉴定评价,均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结果,表明这些参数指标可以作为玉米抗逆性的有效评价参数。
当前贵州省玉米育种形势的分析
《玉米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目前玉米育种的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分析了贵州玉米育种的现状和成绩。提出今后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仍以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充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和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加强群体改良,创建新的杂交模式,以及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另外对特用玉米的选育和引种试验应加强力度。


杂交水稻恢复系Q431选育及其组合金优431优异性分析
《种子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贵州高海拔冷凉地区杂交水稻耐寒性较差的问 题,利用“同恢渗粳”方法将极耐冷的贵州高原粳地方高杆品种 “赫章小黄谷”的耐寒基因导入同质恢复材料中,通过多次聚合 杂交和定向选择,培育出配合力强、恢复谱广、耐寒水平高、较 抗稻瘟病的同质恢复系Q431,并以之为父本组配成杂交组合 金优431等高产、特耐寒的杂交水稻组合。金优431不仅特耐 寒,而且产量潜力大,在热量不足、低温寡照的贵州中高海拔地 区连续两年(2002年、2003年)获得正超高产,分别为832.2 kg/667m2、855.8kg/667m2。根据贵州地形和气候特点,对贵 州耐寒育种采取枝梗分化期、减数分裂期、抽穗扬花期并重的 观点进行了探讨。


甘蓝型油菜凸耳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转育及育性表现
《种子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自育的甘蓝型油菜双低细胞核隐性核不育材料98116A为母本与甘蓝型油菜凸耳双低品系T2632为杂交父本进行杂交转育,在F1可育株自交的同时进行去雄与杂交父本进行正反交,在杂交后代中选取生长健壮具有凸耳性状的可育株自交,并调查自交后代中的育性分离比例,自交4个世代后进行兄妹交,即获得双低的凸耳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远高于98116A,其不育株率达到90%以上,而且其育性遗传恢复机理也发生了改变。该不育系在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优育种的研究与利用中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浅析Tuxpeno和Suwan等(亚)热带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
《玉米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至今Tuxpeno、Suwan、墨黄9号和西南山区地方品种等(亚)热带种质选系及改良系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优良玉米群体Tuxpeno、Suwan和墨黄9号等,优良玉米自交系S37、S11、S1611、QB39、毕405、449、D19、M9、五-151、J51和5311等,优良玉米杂交种恩单2号、会单4号、雅玉2号、桂单19、兴黄单89-2、交三单交和黔单13等,对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其间利用的主要杂优模式为SuwanT(uxpeno等)×西南山区地方品种选系或温改地选系或典型温带种质选系等。新世纪如何继续沿用原有杂优模式和利用(亚)热带种质改良中国骨干类群并创建新的杂优模式都值得玉米育种家高度重视,为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