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凸耳”性状遗传分析
《种子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着生“凸耳”与未着生“凸耳”的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遗传试验 ,对其 F1 、F2 、BC1 及 BC2 进行性状观察及遗传分析 ,结果表明 :甘蓝型油菜“凸耳”性状对非“凸耳”性状为显性 ,受两对基因控制。


小菜蛾对苦皮藤素抗性选育及交互抗性测定
《昆虫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敏感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 (L .)经苦皮藤素 2 0代的抗性选育 ,其抗性增长 2 1 5 7倍。选育的小菜蛾抗性品系对杀虫双、杀螟丹和叶蝉散分别有 4 6 3、 4 11和 3 71倍的交互抗性 ;对溴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分别有 0 2 2、 0 0 1和 0 2 6倍的负交互抗性。高抗杀螟丹、杀虫双小菜蛾品系对苦皮藤素无明显交互抗性 ,而高抗溴氰菊酯小菜蛾品系对苦皮藤素有3 6 1倍的交互抗性。


单倍体育种技术在油菜育种材料创新上的应用研究 Ⅰ.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胚状体的诱导发生
《种子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 ,对 9个甘蓝型杂交油菜 (品种 )组合的 F1 代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 2月底 ,当供体植株的第一朵花开时 ,取长度在 2 .5~ 3.5 mm的花蕾通过离心分离出小孢子 ,并在 NL N13液体培养基中浅层培养诱导胚状体产生 ,培养 30天左右 ,可见到多种类型的胚状体产生。其中 ,黔杂991、黔杂 2 71和黔杂 18分别诱导出了 30个、12个和 2个胚状体 ,其余组合未能产生胚状体。表明 :不同基因型材料 ,不同培养密度和不同生理状态 ,其小孢子胚状体产生的频率差异较大。


新恢复系Uni2与明恢63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比较
《种子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杂交水稻新恢复系 Uni2与明恢 6 3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Uni2播始历期、主茎叶片数、有效积温分别为 119d ,17.6叶 ,10 94 .7℃。分别比明恢 6 3早 5 d ,少 0 .9叶和少 5 3.9℃。单株颖花数为 14 32 .2朵 ,比明恢 6 3多12 .1% ,抽穗速度略快于明恢 6 3。日开花高峰略早于明恢 6 3。并对汕优联合 2号制种花期安排进行了讨论。


水稻强化栽培(SRI)在“秋风”气候条件下的效果分析
《种子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2年选用9个贵州省自育杂交稻组合在贵州贵阳(海拔1140m)进行SRI试验,以同组合的高产栽培试验作对照。2002年8月中旬贵州遭受历史罕见低温(秋风)危害,8月9日-20日试验点上连续12d平均气温低于20℃,伴随降雨达10d,连续10d日照时数为0,参试杂交稻组合均遭受“秋风”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RI能有效地提高穗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提早齐穗期2-3d;采用30cm×30cm规格,黔两优58、金优467、K优467、金优431产量较高。本文讨论了SRI在贵州中高海拔稻区避低温(秋风)影响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