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篱技术发展回顾和贵州省的研究进展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国际国内植物篱技术发展的回顾,认为通过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可供推广应用的坡耕地治理技术。植物篱技术的优点在于能有效的控制坡地的水土流失,增加作物的产量,增加经济收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在逐步形成梯地的过程中,投资较省、地力得到提高。但在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因受地域条件差异的影响和农民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使成篱作物较难选择,形成的植物篱容易破坏。我们采用农民参与选择成篱作物的方法,实践证明在一定范围内,农民能选择出风险小、经济效益较高,适合当地条件的,受群众欢迎的新型植物篱模式,能促进植物篱技术发展,明显地提高了植物篱技术推广的成功率。


甘蓝型油菜紫红叶标记性状的遗传及利用探讨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遗传分析得出:紫红叶色甘蓝型油菜的紫红叶性状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紫红叶色对绿色呈显性。利用紫红叶色标记性状材料作父本,绿叶核不育系作母本进行隔离制种试验,结果表明:制种中必须拔除不育系中的可育株。同时进行了紫红叶标记材料利用方法探讨。


夏秋番茄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引进的5个番茄品种:好运105、铁将军2号、磊石八号、铁帅106、金粉101(ck),在贵阳地区进行夏秋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铁将军2号综合表现最佳,产量为5 517 kg/667 m2,比对照高11.4%,好运105次之,产量为5 516 kg/667 m2,比对照高4.2%。


杂交油菜黔油17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研究Ⅰ父母本不同间比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农作物父本中心式制种技术”的不同间比制种与常规行比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心式技术各处理产量均大于对照行比法,以1∶4处理的制种产量最高,2年平均制种产量为96.70 kg/667 m2,比常规行比的平均制种产量77.60 kg/667 m2增加19.1 kg/667 m2,增产幅度为24.6%。(2)“农作物父本中心式制种技术”的核心是增加制种田中的不育株数,在父本花粉量能满足母本正常结实的条件下,尽量减少父本比例,增加母本株数,从而提高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


化控技术在杂交油菜黔油14号制种上的应用研究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杂交油菜“黔油14号”制种上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父本上喷施“920”能够提高父本植株的高度、增加单株有效角数、结角密度及每角粒数;母本喷施多效唑能够降低株高和分枝部位,显著提高每角粒数,构建良好的株形结构。父本喷施“920”、母本喷施多效唑及仅在母本上喷施多效唑能够提高制种产量,分别较ck(父母本均不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增产12.424%和6.943%。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型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2次回归正交旋转结合设计方法,研究马铃薯白引1号生产成本、纯收益、产投比与密度、氮、磷、钾施用量间的优化数学模型。在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试验提出两套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型,即产投比高于1.69,纯收入高于4000元/hm2,密度40312.5~42975kg/hm2,纯N45.045~52.5375kg/hm2,P2O5126.495~143.505kg/hm2,K2O147.015~160.99kg/hm2;产投比高于2,纯收入高于4500元/hm2,密度39697.5~43807.5kg/hm2,纯N42.323~51.57kg/hm2,P2O5124.695~145.305kg/hm2,K2O133.515~165.848kg/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