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基于GIS的儋州市橡胶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

土壤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儋州市丰富的橡胶土地资源,运用GIS与数学模型对橡胶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儋州市宜橡胶用地面积为17.11万hm2,占全市农用地总面积的67%。全市宜橡胶用地质量总体较好,其中橡胶最适宜、适宜和次适宜用地面积分别是6.08万hm2、6.91万hm2和4.12万hm2,分别占宜橡胶用地面积的35.55%、40.39%和24.07%;风害、旱、涝、障碍层砂砾多、土壤养分贫瘠等是儋州市橡胶用地的主要限制因子。

关键词: GIS 橡胶 适宜性评价 限制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柄草2C型蛋白磷酸酶基因BdPP2C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短柄草中克隆获得一个2C型蛋白磷酸酶基因,命名为BdPP2C2。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ORF的长度为1 368 bp。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与拟南芥AtPP2C56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表达显著受ABA、乙烯、双氧水3种信号分子诱导,并且受高盐和低温胁迫诱导。这些结果表明,BdPP2C2是非生物逆境胁迫中的一个应答因子,并且可能受相关信号分子调控。

关键词: 短柄草 PP2C 克隆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主要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比较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区域和全球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估算并量化区域乃至全球土壤碳储量已经成为碳循环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工林是重要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中国对小尺度区域内一个或数个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和储量等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缺乏对全国尺度下主要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比较研究。本文通过对近10 a内的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桉树(Eucalyptus sp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杨树(Populus spp.)、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落叶松(Larix spp.)等9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53篇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估算了中国主要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及储量等。结果表明,9种人工林0~6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介于4.0~31.1 g·kg-1,平均14.8 g·kg-1;0~6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8~15.1 kg·m-2,平均8.7 kg·m-2;0~60 cm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介于28.2~158.1 Mg·hm-2,平均84.5 Mg·hm-2。以落叶松最高,毛竹、马尾松、桉树、杉木和油松等人工林居中,杨树和橡胶仅高于刺槐,刺槐最低。中国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具有较为明显的经度分布性,从西向东逐渐升高;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纬度分布性,大致表现为南低北高;9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虽明显低于同气候带的天然林,但仍具有很高的固碳潜力。人工林生产管理中,亟待寻找能有效增加土壤碳固定及减少碳损失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中国 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新品种华南12号的选育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新品种华南12号(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cv.SC No.12)是利用OMR36-34-1(♀)与ZM99247(♂)杂交的杂种后代,经实生苗试验、初级系比、中级系比、高级系比、区域性和生产性试验等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鲜薯产量约39.37 t/hm2,比现大面积种植的当家品种华南205增产28.65%;其干物率和淀粉含量分别为42.19%和31.11%,分别比华南205高2.51和1.86个百分点;氢氰酸含量低,为42.20 mg/kg。说明华南12号是一个高产、优质、食用型和工业应用型兼备的木薯新品种。此外,还对华南12号建立了分子指纹图谱,为新品种保护与产权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木薯 品种选育 产量性状 SSR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萎病菌侵染后香蕉乙烯形成酶基因MaA CO及乙烯响应因子MaERF1表达水平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与枯萎病互作机理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对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及香蕉的感、抗病机理还不清楚。本文利用前期表达谱分析结果克隆了乙烯合成及调控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乙烯形成酶基因(MaACO)和乙烯响应因子基因(MaERF1),通过RT-PCR检测,对这两个基因在感、抗病香蕉种质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aACO和MaERF1基因对机械损伤非常敏感,尤其在损伤初期(3h)的表达水平远高于后期;对于枯萎病菌侵染处理的植株,尤其在感染初期(3h)MaACO和MaERF1的表达水平在抗性植株中的表达量均比感病植株中的低;抗性种质中乙烯途径可能受到抑制,香蕉的感病性可能与侵染初期对乙烯信号的敏感性相关。本研究为利用乙烯抑制剂进行香蕉抗枯萎病新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菌 MaA CO MaERF1 表达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控橡胶树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转录因子的初步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橡胶树中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Hb FPS)的表达调控机制,采用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了胶乳中与Hb FPS启动子结合的蛋白因子。将Hb FPS启动子与报告质粒p HIS2.1连接构建诱饵质粒p His-FPS,经筛选确定抑制背景表达的3-氨基三唑(3-aminotriazole,3-AT)浓度为10 mmol/L。同时以橡胶树胶乳m RNA为模板合成双链c DNA,并将双链c DNA、线性化的p GADT7Rec2载体和诱饵质粒p His-FPS共同转化酵母菌株Y187,两载体共转化效率为1.7×106 cfu/μg。筛选共得到阳性克隆36个,获得31条序列。对获得的c 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2个转录因子序列,分别为类乙烯响应转录因子ERF003和Hb LMYC2。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b FPS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橡胶树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 转录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茸果鹧鸪花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茸果鹧鸪花[Trichilia sinensis Bentv.]叶与根的脂溶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通过Nist2008和Wiley275质谱库检索分别鉴定各化学成分;经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样品中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分别从茸果鹧鸪花叶、根的脂溶性成分中分离出22、4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了其中的20、41个化合物,所鉴定的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分别占各脂溶性成分总量的86.99%、91.33%。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其脂溶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茸果鹧鸪花 根叶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抗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试管微型薯与田间块根的结构发育比较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华南8号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cv.South China 8)无菌苗嫩茎为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试管微型薯,利用组织解剖学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木薯试管微块根(微型薯)的形态结构发育以及田间木薯块根形态结构发育,结果表明:木薯在组培条件下形成的微型薯没有次生结构的分化,微型薯的膨大在结构上表现为初生根皮层细胞体积的增大以及细胞间隙的增加。而田间块根的膨大在结构上表现为次生结构的产生以及大量淀粉的积累;组培微型薯和田间块根淀粉积累相比,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早期生长的微型薯没有淀粉的积累,生长5~10 d后在皮层薄壁细胞可见淀粉粒分布。而田间生长的木薯块根的淀粉是在初生根产生次生结构后就开始积累,淀粉主要积累在次生木质部,少部分分布于皮层薄壁细胞和韧皮部。

关键词: 木薯 组培 微型薯 块根 解剖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茎成熟相关基因的分离与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甘蔗的成熟,甘蔗茎秆中积累的糖分在不断增加,其薄壁细胞的渗透压也在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大量与糖分积累和抗逆相关的基因也得到了大量的表达,对这些基因进行分离和鉴定有助于了解甘蔗茎成熟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果蔗品种拔地拉(Badila)的成熟茎节与未成熟茎节为材料,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了甘蔗茎成熟相关基因的差减cDNA文库。挑取200个重组子进行测序,其中与甘蔗茎成熟相关基因片段有22个,包括2个与信号转导相关的cDNA片段,5个转录翻译相关蛋白,2个光合系统蛋白,8个物质能量代谢cDNA片段,抗逆、糖转运相关蛋白5个,另外还有一些片段通过GenBank搜索未发现有相关的同源序列,推测这些片段可能是功能未知的新基因。这些基因的获得为进一步提高甘蔗的糖分和抗逆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甘蔗 抵制消减杂交 茎杆 成熟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园不同林下经济模式对红脉穗螟发生数量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对槟榔园间种胡椒、香蕉、火龙果,林间养鸡、鸭等模式下园区红脉穗螟的发生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间种胡椒和火龙果的红脉穗螟种群数量明显比对照(未间种)少,而间种香蕉后虫源数量未发生显著变化;林间养鸡、鸭等家禽可显著降低园区内红脉穗螟的种群数量。合理间种间养不仅可增加槟榔园的经济收入,还可抑制红脉穗螟发生。

关键词: 槟榔园 红脉穗螟 间种 间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