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PVD)对甘薯产量的影晌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对我国不同甘薯品种产量的影响,选择徐薯18、徐薯22、徐薯25和徐薯27等4个甘薯品种,分别在同一发病苗床剪取有症苗和无症苗栽种,对其产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栽种后35d,4个甘薯品种苗床无症苗的SPVD田间病情指数分别为18.06%、O.22%、5.81%和54.56%,苗床有症苗的田间病情指数分别为82.27%、88.14%、78.09%和81.42%;参试的4个甘薯品种收获期产量理论损失率分别为77.84%、80.14%、68.16%和31.06%.
关键词: 甘薯 病毒病 SPVD 产量 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 SPVD Yiel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菌核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及对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油菜菌核病菌对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和该药剂与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不同地区的110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啶酰菌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菌核净、异菌脲、腐霉利、多菌灵、咪鲜胺和戊唑醇等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株间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差异显著,EC50值在0.0021~0.2113μg·mL-1之间,平均为0.0882±0.0548μg·mL-1;根据EC50值相关性分析,油菜菌核病菌对啶酰菌胺与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镇稻15号机插配套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总结了早熟晚粳镇稻15号机插栽培高产技术,提出了关于镇稻15号适合在长江下游稻区推广的育秧、机插和大田管理等技术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耐盐生理及耐盐基因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对盐分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就植物耐盐生理和耐盐基因两个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这对植物抗逆育种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朱顶红鳞茎切割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朱顶红鳞片扦插繁育技术的几种不同切割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母球(周径24~26 cm)被分别切割成8等份、12等份、16等份和36等份。结果表明,8片法、12片法、16片法和36片法鳞块(鳞片)扦插并定植生长12个月后,平均总子球数分别为11.0、17.7、18.3、27.0个,母球切割片数越多,总子球数越多,而子球鲜重越小。36片法、双鳞片法等内外分割切割法是获得较高总子球数的有效方法,但不利因素也很明显。从子球质量、繁育速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根据母球规格确定一个合理等份的切割法扦插繁育,如12片法或24片法,比单纯追求最高的扩繁倍数也许更有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以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稻草还田与不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以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小区试验研究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率、出苗整齐度、均匀性、产量以及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稻草还田使小麦出苗率以及出苗均匀性下降;稻草还田条件下,免耕降低了出苗整齐度,旋耕、浅翻耕、深翻耕提高了出苗整齐度;稻草还田后影响小麦产量主要原因是小麦出苗率、出苗均匀性低;稻草还田后小麦出苗率变低、均匀性变差,通过影响小麦千粒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而影响小麦产量。
关键词: 稻草还田 耕作方式 出苗率 产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用型甘薯不同品种组织培养差异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不同菜用型甘薯品种组织培养的差异,为菜用甘薯的离体保存、脱毒培养以及生产利用奠定基础。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诱导、分化及快繁培养基,对来自全国的10个菜用甘薯品种进行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百薯1号茎尖分生组织未能芽分化和获得植株外,其余品种都获得了较高的芽分化率和植株再生率;(2)获得再生植株的参试品种的芽分化率及植株再生率,主要集中在75%~100%;(3)不同品种再生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台农71>海菜1号、广菜3号>五爪金龙>福7-6>海菜2号>蒲薯53>西蒙1号>浙薯726>百薯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