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性的现实遗传力
《昆虫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室内选育 119代的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抗性品系 ,分析了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药性的现实遗传力 ,并对遗传力和杀虫剂的杀死率对抗性发展速率的影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 ,室内继代药剂选择 119代后 ,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性的遗传力很低 (h2 =0 0 3)。因此 ,小菜蛾对这两种药剂产生更高水平抗性的潜力不大。在选择的前半段 (F30 ) ,杀虫双和杀螟丹的抗性遗传力 (分别为 0 14和 0 11)高于选择后半段 (F80 )的遗传力 (均为 0 0 5) ,选择前、后半段的选择差数没有明显差别。即使在室内选择条件下 ,假如斜率 =2 0 (δP=0 5) ,h2 =0 0 5,群体中 70 %个体致死时要获得 10倍的抗性 ,约需 34代。田间条件下 ,由于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环境变异等因素的影响 ,抗性增长 10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因此田间条件下小菜蛾在短期内不易对杀虫双和杀螟丹产生高水平抗性


黔白2号大白菜新品种的选育
《种子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黔白 2号是由贵州农家品种‘包头青’及省外引入品种‘河头早’中选育出的两个自交不亲和系 b85 - 3- 1- 5 - 9- 3和 f91-2 - 8- 11- 6 - 8互为父母本配制而成。生育期 77d(d) ,外叶深绿 ,叶面皱缩刺毛稀少 ,叶球高桩叠抱、浅绿色 ,球形指数 2 .5 9,叶帮比 1.0 ,净菜率 71% ,单球重量 1.1kg,平均每 6 6 7m2 产净菜2 5 0 0~ 30 0 0 kg。具有包心早 ,结球紧实 ,抗病性强 ,品质优良 ,商品性好等特点


优质大白菜新品种——黔白1号
《园艺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白 1号’为中熟大白菜一代杂种 ,生育期 82d左右 ,主要适于秋冬冷凉季节栽培。净菜产量为 60t/hm2 ,具有优质、抗病、高产、适应性强等优良性状。


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黔豆6号的选育研究
《种子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大豆新品种黔豆 6号是用黔豆 2号为母本 ,86 - 6 2 70为父本 ,通过有性杂交 ,经过 4年 6代选育而成的品种 ,经过 10年的小区试验及生产试验示范 ,结果表明 ,该品种丰产性好 ,生育期适中 ,适应性强 ,品质较优。 2 0 0 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黔豆 6号 ,准予在贵州省内各地区推广种植


二双斑唇瓢虫对矢尖蚧的捕食作用
《生态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二双斑唇瓢虫 (Chilocorusbijugus Mulsant)对矢尖蚧 (Unaspisyanonensis Kuwana)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 ,瓢虫雌成虫对矢尖蚧各虫态的功能反应呈 Holling II型。瓢虫对矢尖蚧的捕食效应随捕食者个体间干扰作用的增加而下降 ,捕食作用率 (E)随着瓢虫数增加呈幂函数下降曲线。温度对瓢虫的捕食效应具有显著的影响 ,寻找效率 (a)和处置时间 (Th)与温度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猎物密度对瓢虫生殖力的影响呈 logistic曲线。
关键词: 二双斑唇瓢虫 矢尖蚧 功能反应 干扰反应 数值反应


贵州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与施肥管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近年来化肥施用量倍增后 ,贵州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在 1985年土壤调查的基础上 ,1998年再次进行了土壤和肥料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在目前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 ,养分供应以化肥为主的施肥结构下 ,水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有所增加 ,旱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 ,土壤磷素有积累。由于钾肥施用不足 ,水田、旱地土壤钾素含量都明显降低。土壤微量元素中 ,有效态硼、锌、钼普遍增加。今后需增加钾肥的施用 ,并重视施用有机肥、秸杆还田和防治水土流失 ,以培肥土壤 ,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