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不同除草剂防治甘薯田杂草药效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6个除草剂药剂16个不同处理,研究并比较甘薯大田使用不同化学除草剂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药效最好的是5%精喹禾灵乳油,施用量2 700 mL/hm2;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效果次之,施用量1 800 mL/hm2。甘薯大田除草推荐使用5%精喹禾灵乳油,施用量2 700 mL/hm2。最佳除草剂施用期为杂草2~3叶期。

关键词: 除草剂 甘薯田 杂草 药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芽魔芋“3414”肥料效应试验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在湖北主要魔芋产区恩施市开展"3414"肥效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方施肥对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bulbifer)产量的影响,并成功拟合建立了产量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结果表明,合理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可显著提高魔芋产量,施肥量不足或过量施肥会导致魔芋产量降低;在试验地力土壤条件下,珠芽魔芋最高产量为40 863.4 kg/hm2,此时N、P2O5、K2O的施用量分别为295.1、76.5、193.5 kg/hm2;珠芽魔芋最佳经济产量为40 863.0 kg/hm2,N、P2O5、K2O的施用量分别为290.1、75.5、189.0 kg/hm2。

关键词: 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bulbifer) 配方施肥 ”3414”试验 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10年来湖北省审(认)定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表现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湖北省小麦抗条锈性现状,对湖北近10年来审(认)定的小麦品种进行了田间成株期抗条锈性评价,并采用系谱朔源法对各品种的条锈抗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目前审(认)定的小麦品种抗条锈性整体水平较低;抗性主要来自繁六、南大2419、阿夫、洛类等抗源,有效抗源较单一且抗性已基本丧失,抗锈育种亟待加强。

关键词: 小麦 湖北 条锈病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检测miRNA活性的双荧光素酶单载体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报道了微小RNA靶分子鉴定及其活性分析的内参内置型双荧光素酶单载体与其应用.利用非连接酶依赖的基因克隆技术,借助一步式二元搭桥耦联长距离PCR及大肠杆菌体内同源重组方法,将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Firefly luc)融合到pRL-TK载体的海肾荧光素酶基因(Renillaluc)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之间,构建为两种荧光素酶基因表达框并置的单载体报告系统,命名为pMiSensor.在海肾荧光素酶基因的3'非翻译区引入多克隆位点Xba I和Apa I,便于克隆目的基因的3'UTR.海肾荧光素酶为报告基因,萤火虫荧光素酶为内参基因.多种哺乳动物细胞系的转染实验证实,pMiSensor可同时有效表达两种报告基因,其酶活显示出宽广的线性范围.通过构建pMiSensor-CCNE1报告载体,证明pMiSensor能够重现miR16对细胞周期蛋白CCNE1的调控作用.通过转染miR16抑制剂,证明pMiSensor-CCNE1可作为一种灵敏的生物感应器,探测细胞内微小RNA的活性变化.该双荧光素酶单载体具有重复性高、操作简便、定量准确的优点,适用于微小RNA靶分子的筛选、鉴定和确认,也适用于在细胞水平定量分析微小RNA的活性变化.

关键词: 微小RNA 荧光素酶 非连接酶依赖 mRNA靶分子 单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歇式加压技术快速腌制皮蛋工艺研究

食品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缩短皮蛋的生产周期,按照U10(108)均匀试验设计,采用间歇式加压技术进行腌制,利用压力控制程序调控腌制罐中的加压及卸压过程,利用高压加快腌制液中碱向蛋内渗透,低压时,蛋内压力小于蛋外环境的压力,从而加速蛋内产生的水分和H2S、NH3及CO2等气体向外逸出,有利于碱进一步向蛋内渗透,起到加快皮蛋成熟的作用。通过对皮蛋蛋清、外层蛋黄及内层蛋黄的游离碱度、蛋黄硬化率和感官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分,选出最优工艺条件组合为:碱(食品级氢氧化钠)质量分数5%,高压180kPa保持40min,低压保持12min,腌制206h;用此法腌制皮蛋最多可将生产周期缩短到传统工艺的78%,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各因素对皮蛋品质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P<0.05),影响作用按大小顺序排列为腌制时长>低压保持时间>高压保持时间>碱质量分数>高压压力,综合品质与高压值呈负相关关系,在腌制时长一定的条件下,高低压分配对皮蛋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低压保持时间对内层蛋黄游离碱度影响最显著。

关键词: 鸭蛋 间歇加压 生产周期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鄂西北小麦枯白穗病原物类型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鄂西北4个不同县(市、区)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病样跟踪调查,初步掌握了引起鄂西北小麦枯白穗的病原物发生现状。分离培养结果表明,鄂西北小麦枯白穗是由多种病原物复合侵染所致,主要致病病原物有根腐蠕孢菌(Biopolaris)、白绢病菌(Sclerotium)、全蚀病菌(Gaemannomyces)、镰刀菌(Fusarium)、丝核菌(Rhizoctonia)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6个属。其中全蚀病菌单胞分离方法及小麦白绢病菌菌核的培养方法均为国内首次报道。

关键词: 小麦枯白穗 病原物 小麦白绢病菌(Sclerotium) 全蚀病菌(Gaemannomyce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椹成熟过程中部分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摘要:以10个果桑品种为材料,检测成熟桑椹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桑椹中的3种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红果2号和蜀椹1号为材料,自盛花期后采样检测桑椹发育成熟过程鲜果肉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红果2号和蜀椹1号盛花期后第3天的果肉中,DNJ质量分数分别为0.0741%和0.0725%,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DNJ含量逐渐降低,2个品种盛花期后第31天果肉中的DNJ含量比第3天的样品分别下降了49.80%和58.90%;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多糖含量逐渐增加,至盛花期后第27天达到最大,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572%和10.276%;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黄酮含量呈现双峰变化,盛花期后第11天和第27天,果肉中总黄酮的含量达到峰值,质量分数分别为0.313%、0.444%和0.264%、0.326%。另检测红果2号和蜀椹1号成熟桑子中的DNJ含量远远高于果肉中的含量,但总黄酮含量却远远低于果肉中的含量,且未检测到多糖。依据检测结果初步认为,盛花期后第27天的桑椹是生产药食两用桑椹食品的优质原料

关键词: 桑椹 1-脱氧野尻霉素 多糖 黄酮类化合物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莲草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防治经济阈值

植物保护学报 2012 CSCD

摘要:为明确大田条件下旱莲草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和为其防治提供有效经济参数,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旱莲草密度下水稻田间透光率、水稻株高和产量性状的变化。当旱莲草密度≥2株/m2时,田间透光率显著降低,且随着旱莲草密度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等显著降低,空粒率显著增加,导致产量显著下降。二次曲线模型y=-0.0189x2+2.3546x+2.0819能很好地拟合旱莲草密度与水稻产量损失间的关系。人工拔除方法和10%苄嘧磺隆WP防除旱莲草,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分别为22.22%和4.67%,经济阈值分别为9.3株/m2和1.1株/m2。

关键词: 旱莲草 水稻 产量性状 经济阈值

少核柑橘新品种——‘金水椪柑2号’

果农之友 2012

摘要:1选育经过2004年秋季,我们在当阳金水柑基地进行大规模群体选优,初选出具有不同优良经济性状的单株6个,其中3个单株表现出少核性状,命名为金优1号、2号和3号,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与比较,发现‘金优3号’表现更为优良,属于椪柑中的少核大果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瓜适宜氮磷肥用量初探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对嘉鱼县蜜本南瓜种植的适宜氮肥、磷肥施用量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蜜本南瓜的适宜施氮(以N计)量为226.9 kg/hm2,适宜施磷(以P计)量为32.7 kg/hm2。对蜜本南瓜而言,鸡粪中的氮当季有效性与等量化学氮相当,而鸡粪中的磷在当季则基本无效。

关键词: 南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