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花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核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调查和综合评价黑龙江省种植的花生品种抗寒能力,本研究以该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4个花生品种吉花3号(JH3)、四粒红(SLH)、白沙1016(BS1016)、宏花1号(HH1)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温度下出苗率、出苗时间、生理生化特征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加剧,出苗时间(ED)延长,出苗率(ER)降低,丙二醛(MDA)、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积累,相对膜透性(RMP)、抗氧化酶活性逐渐增加。低温胁迫下SLH出苗时间最短,出苗率最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个品种苗期抗寒性发现,SLH抗寒性最强,JH3抗寒性中等,BS1016和HH1抗寒性弱。相关性分析表明,抗寒综合评价值与S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D和CA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但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抗寒性评价和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均表明多粒型SLH具有较强抗寒性,适宜黑龙江省气候条件种植。本研究为耐低温花生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陆川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掌握近年来纯种陆川猪群中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感染状况,试验采用PCR方法对2016年3—12月份期间采自广西陆川县及周边地区的389份样品分别进行了猪肺炎支原体(Mhp)、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副猪嗜血杆菌(HPS)、猪链球菌2型(SS2)、猪伤寒沙门氏杆菌(ST)、大肠杆菌(E.coli)、猪附红细胞体(E.suis)和猪弓形体(TP)等病原的检测。结果表明:以上病原阳性率分别为26.74%(104/389)、15.42%(60/389)、10.80%(42/389)、11.83%(46/389)、7.71%(30/389)、30.33%(118/389)、21.59%(84/389)、11.31%(44/389),其中E.coli、Mhp和E.suis感染最为严重。从感染的模式看,陆川猪的这些免疫抑制病病原多表现为混合感染,两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的样品占74.65%(162/217),其中以Mhp或E.coli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类型为主,分别占61.11%(99/162)和56.79%(92/162)。说明纯种陆川猪群中普遍存在免疫抑制病病原感染且以混合感染为主,其中Mhp和E.coli是混合感染的主要病原。


不同马铃薯品种对疮痂病的田间抗性比较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马铃薯疮痂病已成为马铃薯生产上四大主要病害之一。由于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其危害也在加重,严重影响马铃薯种薯生产和商品薯销售。为更好地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筛选抗病品种,通过随机区组试验,比较了12份马铃薯品种的疮痂病病情差异及感病后的各品种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克新28病情指数最小,为12.11,对疮痂病的抗性最高,但该品种商品产量不高。克新19与克新28的发病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产量差异却极显著,综合品种表现以克新19为最优。


辣椒对疫霉抗性的快速鉴定
《植物保护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发现叶、茎、茎基部和果实接种4种方法均能用于鉴定辣椒对辣椒疫霉的抗性。叶与茎接种法操作简单,接种部位发病快,可同时检测大量品种,但要求空气湿度大;茎基部接种法模拟田间病害的发生过程,最能反映品种的真实抗性,但需要菌量大,工作量也大;果实接种法不仅操作简单、接种部位发病快、菌需求量小,而且可同时筛选大量品种,可以通过量化达到有效区分抗病和感病品种的目的,更具有完整保存原有植株的优势。


深耕对黑土水分特征及动态变化影响
《土壤通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水分特征曲线是反映土壤持水性、供水性和水分有效性的重要参数。为明确深耕对黑土土壤水分特征及有效性的影响,通过田间多点取样,比较研究了深耕与常规耕作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孔隙组成及水分动态变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深耕提高土壤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符合Van Genuchten模型,相关显著;深耕提高土壤有效孔隙比例,有效孔隙增加5.48%~82.00%;深耕提高了0~40 cm土层有效水储量,其中速效储水量和迟效储水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54和1.21倍;深耕改变了作物整个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5 cm土层土壤受降雨影响波动性大,对照、深耕无差异,15 cm、25 cm土层对照水分高于深耕,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对照低于深耕;对照0~30 cm土层土壤耗水量高于深耕7.8 mm,30~60 cm土层低于深耕7.2 mm,深耕深层土壤水分利用率高,是对照的1.74倍。黑土深耕可提高土壤水分有效性和总储量。
关键词: 深耕 水分特征曲线 有效性 土壤孔隙 储水量 耗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