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产、抗旱和耐盐选择对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生产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胁迫,其中干旱和盐害是两大最重要的非生物逆境,培育抗旱和耐盐品种是减轻这两种逆境危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利用籼型供体广恢122、Bg94-1和粳型供体原粳7号、沈农89366导入高产优质籼型品种丰矮占1号背景,创建BC3F5导入系群体,经目标性状筛选,以获得的2个高产抗旱导入系丰矮占1号/广恢122和丰矮占1号/原粳7号为亲本进行高产抗旱聚合,以高产耐盐导入系丰矮占1号/沈农89366和丰矮占1号/Bg94-1进行高产耐盐聚合。以聚合亲本为对照,在2个F2聚合群体中分别进行抗旱、耐盐、高产筛选,每个聚合群体分别获得30~42个不等的抗旱、耐盐和高产性状的极端个体,不同性状的选择强度变幅为8.3%~11.7%。3个目标性状极端选择后代在正常水田种植,其产量相关性状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均呈现明显的分离,各性状的变异方向因不同的选择群体和选择性状而异。在2个聚合组合的6个选择群体后代,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前者平均贡献率为18.5%,变幅为12.9%~27.4%,后者平均贡献率为13.1%,变幅为9.0%~21.2%。经过不同性状的交叉筛选,2个聚合组合的抗旱选择群体分别出现10.0%和36.7%耐盐的株系,其平均耐盐水平与耐盐选择群体相当,表明水稻抗旱和耐盐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重叠。提出了利用回交导入系先进行抗旱、耐盐筛选,再进行产量选择和在此基础上对3个性状进一步聚合的高产抗旱和高产耐盐新品种培育策略。
植物抗生素—牛至油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饲料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污染、无残留且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成为一种消费时尚。由于药物残留和耐药性问题,在饲料中使用化学合成的抗生素,已不能适应全世界范围内对食品安全要求提高的需要,许多国家对抗生素的限制越


饲料中不同亚麻酸/亚油酸比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亚麻酸(C18:3n-3)/亚油酸(C18:2n-6)比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鱼油、亚麻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以不同的比例配制4种粗脂肪水平约为7.2%的等氮饲料,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17、0.30、0.56和0.68。选用平均体重为(0.573±0.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分别记为L0.17、L0.30、L0.56和L0.68。试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C18:3n-3/C18:2n-6比的升高,凡纳滨对虾幼虾增重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饲料系数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二元回归分析得出增重率(y)与C18:3n-3/C18:2n-6比(x)的关系为y=-1333.2x2+1175.5x+785.66(R2=0.7238),并得出当C18:3n-3/C18:2n-6比为0.44时,增重率最高。全虾粗蛋白质含量以L0.68组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全虾水分和粗脂肪含量以及肝胰指数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对虾肌肉中C18:2n-6和C18:3n-3含量低于它们在肝胰腺中的含量,而C20:4n-6、C20:5n-3(EPA)、C22:6n-3(DHA)在肌肉中的含量高于其在肝胰腺中的含量。L0.68组肝胰腺EPA含量显著高于L0.30组(P<0.05),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肌肉EPA、DHA含量以L0.30组最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C18:3n-3/C18:2n-6比一定程度地影响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显著影响肝胰腺和肌肉中C18:3n-3和C18:2n-6系列脂肪酸的含量。以增重率作为判定指标,建议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44。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亚麻酸/亚油酸比 生长性能 脂肪酸组成


新生仔猪赖氨酸的需要量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粮赖氨酸水平对新生仔猪生长性能、氮利用及体沉积的影响,探讨新生仔猪赖氨酸的需要量。选取4日龄、平均体重为(1.90±0.05)kg的杜×长×大三元杂新生仔猪46头,其中40头按窝别和体重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另外6头在试验开始时屠宰,测定体成分;各组日粮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27%(对照组)、1.37%、1.47%、1.57%及1.67%,饲养至21日龄。结果表明:1)1.47%~1.67%组仔猪21日龄体重、15~21日龄及4~21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1.57%组平均日增重最大。1.57%组和1.67%组在15~21日龄及4~21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37%~1.67%组的仔猪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1.47%~1.67%组仔猪氮的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1.27%~1.37%组(P<0.05)。3)日粮赖氨酸水平未显著影响能量和脂肪沉积(P>0.05);随日粮赖氨酸水平的提高,蛋白质的每日沉积量增加,1.47%~1.67%组显著高于1.27%~1.37%组(P<0.05),以1.67%组最大。综合各项测定指标得出,4~21日龄仔猪日粮赖氨酸适宜水平为1.57%,即赖氨酸含量为73.1g/kgCP或0.85g/MJDE;仔猪每日赖氨酸需要量为2.43g/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