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薯乙烯信号途径重要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是全球三大薯类作物之一,具有抗逆、耐瘠的特性。气态植物激素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收集了木薯乙烯信号途径中的受体基因家族(MeERS1,MeERS2,MeERS3,MeERS4,MeERS5,MeETR2和MeEIN4)和部分转录因子基因家族(MeEIL1,MeEIL2),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些基因进行了多重比对、保守结构域预测和聚类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它们在木薯华南五号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转录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受体蛋白都含有高度保守的GAF和HisKA结构域,而转录因子则含有EIN3结构域。另外,受体蛋白都具有跨膜结构域,有的还具有信号肽,而转录因子不具有这些结构域。转录表达分析结果表明,MeERS1、MeERS3、MeEIN4和MeEIL2成组成型表达,在茎、根、块根和叶中没有明显的表达差异;而另一部分基因则成组织器官差异型表达,其中MeERS2和MeETR2主要在茎和叶中高表达,MaERS4、MaERS5和MaEIL1主要在根、茎和叶中表达,在块根中表达量较低。这些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乙烯信号途径在木薯抗胁迫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T-DNA插入突变体Focr4-1453表型特征及致病性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尖孢镰刀菌古巴转化型是引起香蕉枯萎病的主要病原菌,呈世界多态性分布,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楚。Focr4-1453为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出的一株与致病性相关的突变体。在克隆出其失活基因之后,将野生型菌株中的相同基因进行敲除和互补,得到敲除突变体ΔFoc4-1453和互补突变体ΔFoc4-1453-cp-1。对获得的3株突变体进行生物学表型研究发现,这些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产孢能力以及孢子萌发率较野生型菌株明显降低,且无法透过玻璃纸进行生长。致病性测定试验表明,该基因失活会导致病原菌侵染能力显著减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柑橘中4种苯甲酰脲类农药残留
《农药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柑橘中虱螨脲、灭幼脲、氟啶脲和除虫脲4种苯甲酰脲类农药同时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负离子模式检测测定。结果表明:在0.01~0.2μg/mL范围内,4种供试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其相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4。在0.01、0.05和0.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4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92%~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3.3%(n=5)。4种农药在柑橘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该方法准确、灵敏、简单,适用于同时测定柑橘中4种苯甲酰脲类农药的残留量。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 柑橘 苯甲酰脲类农药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周期间作胶园间作花生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全周期间作胶园间作花生的可行性,通过在全周期间作胶园大行间(20 m)距离橡胶树不同位置间作花生,并开展其生长、产量、品质、养分含量以及经济性状表现观测。结果表明,间作的花生均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并能获得一定的产量,其中行间距橡胶树(东)6 m至(西)8 m之间6 m范围内(相当于25%的胶园面积)间作花生的产量与单作花生无显著差异,间作花生的蛋白质与粗脂肪与单作花生均无显著差异。试验期间(2013年5~7月份),间作花生的全周期间作胶园的橡胶树平均每刀次单株干胶产量和单位面积干胶产量与不间作的全周期间作胶园无显著差异。在全周期间作胶园间作花生能提高胶园收益29.15%,达3 065.04元/hm2。这表明,在全周期间作胶园大行间间作花生是有利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淀粉生料发酵生产酒精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生淀粉生产酒精工艺淀粉需蒸煮糊化,蒸煮糊化工序所需能耗占整个酒精生产30%左右,研究木薯生淀粉生产酒精工艺能降低生产所需能耗,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木薯生淀粉发酵生产酒精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正交实验进行条件优化,得出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因素为发酵时间,生淀粉酶用量和酵母接种量等,木薯生淀粉发酵生产酒精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2.5,生淀粉糖化酶用量315 U/g,酵母接种量7500 cfu/mL,发酵时间5天。发酵醪酒精浓度可达到12.9%(v/v),残糖含量为0.38%,淀粉利用率为73.86%。淀粉利用率不高与低温水解发酵工艺相比尚有一段距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HbHEV3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EST序列信息,通过RT-PCR获得了一个编码橡胶素前体的基因,命名为HbHEV3。HbHEV3编码区cDNA长度为630bp,编码209个氨基酸。预测的HbHEV3蛋白包含1个信号肽,1个具有几丁质结合特性的Hevein结构域和1个Barwinn结构域,HbHEV3与橡胶树及其他植物中类似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分离获得了HbHEV3起始密码子上游1 050bp的启动子序列,该序列含有众多应答激素和胁迫信号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HbHEV3在所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胶乳中的表达量最高,乙烯诱导能显著上调胶乳中HbHEV3的表达。研究表明,HbHEV3可能参与了橡胶树乙烯介导的防御反应,并在橡胶凝集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后荔枝果皮中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的表达与酶活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荔枝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Lc GST)的表达与果皮褐变之间的关系,在荔枝c DNA芯片中获得了荔枝Lc GST全长c DNA序列(ABR15777)。该序列全长913 bp,5′-UTR长53 bp,3′-UTR长215 bp,含一个64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含21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该氨基酸残基序列与沙梨等物种的谷胱甘肽转移酶蛋白相似性较高。基因表达分析表明,Lc GST在常温储存条件下基因的最大表达量出现在24 h,在保湿储存条件下,Lc GST的最大表达量出现在48 h。GST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常温储存条件下酶活性的最大值出现在24 h,在保湿储存条件下酶活性的最大值出现在48 h。说明Lc GST在荔枝果皮褐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TaPP2C59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C型蛋白磷酸酶(PP2C)是ABA信号途径的关键组分,在ABA信号转导及植物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给TaPP2C59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小麦对非生物胁迫应答的信号转导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从小麦中克隆了第一个PP2C基因TaPP2C59,并对其在逆境胁迫以及多种信号分子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855bp,编码284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水稻OsPP2C45蛋白和拟南芥AtPP2C59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TaPP2C59具有PP2C家族蛋白的保守结构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的表达显著受ABA、低温和高盐胁迫抑制。因此,可以推测TaPP2C59可能作为负调控因子参与ABA信号及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