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基于耳石Sr同位素反演鄱阳湖刀鲚出生起源及早期发育阶段生境履历的初步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通过耳石Sr/Ca比值可以确定刀鲚(Coilia nasus)经历淡水、河口及海洋的洄游生活史,然而在追溯刀鲚个体的出生起源及早期发育阶段淡水生境履历转变方面仍存在困难。为探索新的追溯鄱阳湖中刀鲚的孵化场来源及早期生活史中不同淡水栖息地转变的方法,利用激光剥蚀连接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技术,分析了2023年7—8月采自鄱阳湖都昌水域的10尾刀鲚(Coilianasus)成鱼个体以及3尾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成鱼矢耳石的锶同位素(87Sr/86Sr)组成特征。从耳石核心到边缘的87Sr/86Sr线分析结果显示, 3尾短颌鲚的耳石87Sr/86Sr比值变化不大,在0.71448附近波动,反映了其鄱阳湖定居生活史;9尾刀鲚核心附近87Sr/86Sr比值接近0.71448,显示其孵化自鄱阳湖,并“回归”至出生栖息地鄱阳湖,其中4尾个体在仔稚鱼阶段迁出鄱阳湖,5尾个体在幼鱼阶段迁出;1尾刀鲚耳石核心附近87Sr/86Sr比值平均值为0.71078,显示为长江干流出生,在上溯洄游的过程中没有回到出生栖息地,而是进入了非出生栖息地鄱阳湖。这些结果反映了耳石87Sr/86Sr比值作为鄱阳湖刀鲚产卵场地理标志和区分鄱阳湖与长江干流生活史方面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稳定性,初步显示了其作为刀鲚出生起源和生境自然标签的潜力,也初步表明了鄱阳湖刀鲚早期个体迁出鄱阳湖时机的多样性。

关键词: 刀鲚 耳石 Sr同位素 87Sr/86Sr 鄱阳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应激对大口黑鲈crh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和皮质醇浓度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急性高温应激对大口黑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基因(crh)及其受体基因(crhr1和crhr2)表达和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深入分析crh、crhr1和crhr2基因与皮质醇间的作用关系,为揭示大口黑鲈应激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大口黑鲈crh、crhr1和crhr2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这3种基因在大口黑鲈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对大口黑鲈进行急性高温应激胁迫后分别采集血样及脑组织,以25.0℃为初始水温[设为对照(CK)],测定不同时间点大口黑鲈脑组织中的crh、crhr1和crhr2基因相对表达量及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大口黑鲈crh、crhr1、crhr2基因ORF序列分别长510、1392和1245 bp,对应编码169、463和414个氨基酸残基;基于crh、crhr1和crhr2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大口黑鲈与鲈形目鱼类聚为一支,尤其与小口黑鲈的亲缘关系最近。crh、crhr1和crhr2基因在大口黑鲈心脏、肝脏、肠道、肾脏、脑、鳃和肌肉等组织均有表达,且以脑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急性高温应激后,大口黑鲈脑组织中crh、crhr1和crhr2基因相对表达量及血清皮质醇浓度均随时间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crh和crhr1基因相对表达量及血清皮质醇浓度在高温应激后3 h(33.0℃)时达峰值,crhr2基因表达变化存在一定滞后性,其相对表达量在高温应激后6 h(30.4℃)时才达峰值。【结论】急性高温应激后大口黑鲈crh和crhr1基因的表达与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化趋势一致,而crhr2基因的表达滞后于皮质醇浓度变化,由此推测crh和crhr1基因参与皮质醇合成与分泌过程,与应激启动有关,而crhr2基因参与皮质醇的分解,与应激恢复相关。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高温应激 crh基因 crhr1基因 crhr2基因 皮质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连市2022年贝藻养殖碳汇能力评估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辽宁省大连市拥有丰富的贝类藻类养殖等蓝碳资源,发展蓝碳经济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大连市的绿色生态养殖产业就是重要的近海增汇活动,具备发展蓝碳经济所必需的产业基础和能力。本文以2022年大连市主要贝藻养殖品种(扇贝、牡蛎、蛤、蚶、贻贝、海带和裙带菜)为碳汇研究对象开展了碳汇能力核算。结果显示,2022年大连市贝藻养殖总碳汇量达82.69万t,其中,净碳汇量达53.84万t,移出碳为26.15万t,相当于减排CO2197.43万t,碳汇总价值为7 944.71万元。大连市贝类养殖产量约占全省的64.48%,碳汇贡献率达55.58%;藻类养殖产量占全省的94.75%,碳汇贡献率高达94.68%。大连市藻类和贝类中的海带和蛤的碳汇量最高,在整个辽宁省藻类和贝类碳汇量中贡献率分别达66.12%和31.37%。贻贝作为碳含量更高的碳汇渔业贝类,因大连市养殖面积小、产量低等因素,仅贡献了大连市碳汇量的0.72%。建议加强高碳汇贡献率藻类和贻贝的增养殖,推广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在实现海洋生物碳汇有效扩增的同时,优化大连市养殖产业结构(养殖品种、空间布局),改变养殖产业碳流通格局,推动大连市水产养殖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连市 渔业碳汇 贝藻海水养殖碳汇量评估 贝藻综合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优化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膨化食品中3种大麻酚类化合物的含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净化剂和提取溶剂用量,提出了题示方法.取2 g粉碎后的膨化食品样品,依次加入10 mL水、10 mL乙腈、4 g无水硫酸镁和1 g氯化钠,涡旋振荡15 min,离心5 min.取2 mL上清液置于含有200 mg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和30 mg N-丙基乙二胺(PSA)的离心管中,涡旋2 min,离心5 min,上清液过0.22 μm滤膜,滤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Q-TOF/MS)测定.滤液中的大麻二酚、大麻酚、四氢大麻酚在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上用不同体积比的0.1%(体积分数)氨水溶液和乙腈的混合溶液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电离,基质匹配法定量.结果显示:建立的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模型为二次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994 9,最优条件(C18、PSA和乙腈用量分别为200 mg、30 mg和10 mL)下考察指标四氢大麻酚的回收率试验值(94.1%)和预测值(93.6%)吻合;3种目标物的质量浓度在5.0~200 μg·L-1内和对应的母离子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均为10.0 μg·kg-1;对阴性米饼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1.9%~94.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3.9%~7.3%.方法用于米饼、饼干、薯片样品的分析,在1个进口饼干样品中检出了大麻酚(27.8 μg·kg-1)、大麻二酚(113 μg·kg-1)和四氢大麻酚(30.6 μg·kg-1),其他样品均未检出这3种目标物.

关键词: 分散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膨化食品 大麻酚类化合物 响应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怀洪新河蓄水性河段浮游植物功能群演替及水生态评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怀洪新河蓄水性河段浮游植物功能群演替及水生态现状,于2019-2020年在怀洪新河新浍河段开展8次季度调查.采用浮游植物功能群划分法和冗余分析(RDA)探究浮游植物功能群演替特征以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多样性指数、河流生态健康指数(Qr)对水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怀洪新河浮游植物共8门70属136种,绿藻门种类数量占比最高(52.21%),蓝藻门(19.12%)与硅藻门次之(13.24%).浮游植物丰度季度均值变化范围为1.60×106~3.61×107 L-1,平均为(8.99±3.84)×106 L-1;生物量季度均值变化范围为0.59~6.07 mg·L-1,平均为(2.48±0.35)mg·L-1.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梅尼小环藻(Cryptocryptophyta acuminatum)和微囊藻(Microcystis)等.怀洪新河共划分出25个功能群,其中优势功能群9个,2019-2020年优势功能群季节演替特征为 B、X2、Y(春季)→M、J、Y(夏季)→B、P、Y(秋季)→B、X2、Y(冬季)→B、X2、Y(春季)→J、S1、S2、Y(夏季)→B、P、J、Y(秋季)→B、E、Y(冬季),主要优势功能群B、Y指示怀洪新河水体为中至富营养静水状态.RDA结果显示,温度、氮磷营养盐和pH值是影响怀洪新河优势功能群演替的主要环境因子.Qr指数指示怀洪新河新浍河段水质为"好-中等",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相近.相较于多样性指数,Qr指数更适用于怀洪新河蓄水河段水生态评价.

关键词: 怀洪新河 浮游植物 功能群 演替 水生态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STM的气候变化对中西太平洋围网黄鳍金枪鱼和鲣CPUE影响的滞后效应

海洋学报 2024 CSCD

摘要: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鲣(Katsuwonus pelamis)是大洋性高度洄游物种,也是全球大洋性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其种群分布和资源密度容易受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化影响,且存在响应滞后。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中西太平洋海域(WCPO)低龄黄鳍金枪鱼和鲣群体影响及滞后效应,本研究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分析了海洋尼诺指数(ONI)对1982年至2021年间WCPO围网黄鳍金枪鱼和鲣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影响,利用不同时间步长模拟不同滞后期(0~12个月)下CPUE对ONI响应。结果表明:LSTM适用于对黄鳍金枪鱼和鲣等大洋性种群资源密度与ONI等环境因素间滞后效应的分析;WCPO赤道南北不同海域围网黄鳍金枪鱼和鲣CPUE对ONI的响应存在滞后,且不同海域的最佳滞后期均为12个月;最佳滞后期与渔获群体年龄相当,表明WCPO黄鳍金枪鱼和鲣的繁殖能力或幼鱼存活率易受到气候变化及其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动影响,表现出时长为捕捞年龄的滞后时间。研究方法与结果为后续开展WCPO关键物种群体分布研究提供了资源变动机制上的新思路。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海洋尼诺指数 滞后效应 LSTM 中西太平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必需氨基酸对斑鳢幼鱼生长性能、肌肉氨基酸组成、血浆生化指标及肝脏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必需氨基酸对斑鳢幼鱼生长性能、肌肉氨基酸组成、血浆生化指标及肝脏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540尾健康的斑鳢幼鱼,初始体重为(16.85±0.21) g,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高蛋白质组(HP组,对照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48%的高蛋白质饲料,低蛋白质组(LP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42%的低蛋白质饲料,低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组(LP+EAA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44%的低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HP组和LP+EAA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LP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LP组(P<0.05)。LP组和LP+EAA组的氮沉积率显著高于HP组(P<0.05)。2) LP组的鱼体粗脂肪和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HP组和LP+EAA组(P<0.05)。LP+EAA组的肌肉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总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HP组和LP组(P<0.05),肌肉酪氨酸和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HP组(P<0.05)。3) LP+EAA组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HP组(P<0.05),LP组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HP组和LP+EAA组(P<0.05),LP组的血浆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LP+EAA组(P<0.05)。4) LP组的肝脏中y+L型氨基酸转运体(y+LAT2)、雷帕霉素靶蛋白(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小肽转运体1(PepT1)和增强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HP组(P<0.05),肝脏中真核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和发育和DNA损伤反应调节蛋白1(REDD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HP组(P<0.05);LP+EAA组的肝脏中PepT1和CHOP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HP组(P<0.05)。5)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LP组肝脏空泡化严重,而LP+EAA组肝脏形态正常。综上所述,饲料粗蛋白质水平从48%降低到42%并补充必需氨基酸,不影响斑鳢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提高了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维持了肝脏健康。

关键词: 斑鳢 低蛋白质饲料 必需氨基酸 生长性能 肝脏健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双层鱼类选育苗种池塘养殖网箱

水产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现有网箱养殖中放养苗种需要前期培育、清洗更换网箱工作强度大的问题,研发出一种双层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网箱.双层网箱呈长方形,箱体网衣由上层大网目和下层小网目组成,两种网衣高度均为 1m,鱼苗在下层小网目(0.42 mm)水体中培育,随着鱼苗生长逐渐升高水位,苗种在上层大网目(0.6 cm)和下层小网目合围的水体中养殖.结果显示,双层网箱可以进行大鳞鲃鱼苗到鱼种的连续养殖,漂浮网箱适合大规格鱼苗(全长>2.0 cm)到鱼种的养殖.双层网箱养殖大鳞鲃 1 龄鱼种的全长、体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漂浮网箱养殖的鱼种.3 个月养殖期间,双层网箱不需要更换清洗网箱,漂浮网箱需要更换清洗网箱 5 次.结果表明,双层网箱大鳞鲃 1 龄鱼种的养殖效果显著优于漂浮网箱,并且养殖管理工作强度显著降低.为了验证双层网箱苗种选育的养殖效果,以大鳞鲃耐盐碱选育家系为养殖对象,分别在 3 个 660 m2 的池塘中平行安装 6 个相同规格的网箱,进行从鱼苗到 1 龄鱼种的池塘养殖.在双层网箱养殖条件下,大鳞鲃选育家系 1龄鱼种体长为 13.87~16.07 cm,体重为 34.71~42.07 g,与池塘养殖条件下的 1 龄鱼种规格相似,并且6 个家系呈现出不同的生长性状.研究表明,在池塘中进行多个双层网箱养殖,可为鱼类选育苗种提供相同的养殖条件和准确的生长数据.双层网箱可为鱼类选育苗种提供一种池塘养殖方式.

关键词: 大鳞鲃 养殖网箱 双层网衣 池塘连续养殖 免清洗 家系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FD的某远洋围网渔船纵倾节能技术

渔业现代化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蓝色倡议"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降低某40 m远洋围网渔船整个营运周期的能耗和运营成本,提高远洋渔船的能效管理技术水平,本研究依托渔船数字化研发平台,基于雷诺平均方程法(RANS),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软件STAR-CCM+对该远洋围网渔船不同吃水、不同纵倾状态下的船舶阻力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其阻力的变化规律并寻找不同吃水不同航速下的最佳纵倾角度,针对围网渔船完整营运周期中关键工况点的排水量和航速需求,建立全工况最佳纵倾操作手册和主机功率的经济性选择方案,并通过船舶正浮状态和最佳纵倾状态能耗对比计算验证纵倾优化的实际节能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远洋渔船的节能减排优化设计和运营管理提供案例参考.

关键词: 围网渔船 仿真计算 纵倾节能 主机能效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特征

环境工程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在水产养殖环境中的传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被认为是环境友好且能够防止抗生素和抗性基因污染沿海水域的养殖模式,但关于抗性基因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分布和扩散的信息较少.采用高通量定量PCR和基于16SrRNA的Illumina测序分析,研究了来自2个循环水养殖系统各环节水体中的抗性基因和细菌群落结构及动态.2个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共检出8种抗性201个亚类的抗性基因,以四环素类、磺胺类和多耐药类抗性基因为主.循环水中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X和tetG-02相对丰度最高.2个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中的优势菌均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但优势细菌属的组成不同.多个菌属与不同亚类的抗性基因之间共现正相关,表明抗性基因在这些菌属中的水平转移与扩散传播.总氮、总磷、氨氮和磷酸盐是影响循环水中抗性基因分布和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抗性基因在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中普遍存在,可能对环境构成潜在风险,这将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对水产养殖中的抗性基因进行风险管理和评估.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抗生素抗性基因 细菌群落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