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退耕还林背景下桑蚕茧技术效率及生产弹性分析

林业经济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在退耕还林工程和东桑西移工程的背景下,运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量桑蚕茧的技术效率及生产弹性,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8年桑蚕茧的平均技术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各桑蚕茧主产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效率水平缺失;自然灾害能显著降低蚕茧的技术效率,农村居民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能有效提高技术效率水平;中西部单位面积桑蚕的劳动力投入出现过剩局面,单位面积桑蚕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有限。因此应在优化蚕桑业区域结构的同时,加快西部地区的技术推广和技术创新,加大固定资产的投入,提高桑蚕茧的技术效率;并调控单位面积桑蚕茧的劳动投入量,扩大退耕栽桑的面积,提高桑蚕茧生产的劳动效率。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桑蚕茧 技术效率 生产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锦橙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果树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锦橙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10月、11月、12月、翌年1月的锦橙鲜果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检测到47,50,57,46种成分,主要成分为烃类、醛类、醇类和酯类。挥发性物质的总峰面积以及烃类、酯类在12月的果实中达到最大,反式-2-己烯醛、反式-2-己烯-1-醇、顺式-3-己烯-1-醇以及香叶醇这几种醇醛类物质都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增加。柠檬烯、芳樟醇、β-月桂烯、γ-松油烯、α-蒎烯、丁酸乙酯、反式-2-己烯-1-醇和顺式-3-己烯-1-醇和香叶醛是锦橙汁的特征香气化合物。除香叶醛和丁酸乙酯外,这些特征成分均在12月采收的果实中最高。因此,应选择特征香气化合物含量最高的12月初采收锦橙果实进行加工。

关键词: 锦橙 香气化合物 果实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立丰灵对机直播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机械精量穴直播(以下简称机直播)、机直播+抗倒剂和人工手插3个处理对比,研究了抗倒剂立丰灵对机直播水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倒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植株的高度,促进了水稻植株的矮壮与抗倒性能;机直播+抗倒剂和机直播处理较人工手插处理显著地提高了结实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实际产量分别增13.58%和10.00%,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 水稻 精量穴直播 抗倒剂 产量 生育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等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是一种遗传上半自主性的细胞器,编码与自身功能相关的部分基因,参与生命活动一些过程。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较动物的更为复杂,且与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物种进化密切相关。本文概述了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组成形式、基因组序列的结构特征、基因组成,分析表达特点、RNA编辑、序列重组,以及线粒体基因组进化、线粒体相关的雄性不育机理研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植物 线粒体 基因组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方恩诺沙星粉临床试验

北方蚕业 2011

摘要:复方恩诺沙星250mg/L试验剂量对家蚕黑胸败血病的治疗保护率达95.24%,对灵菌败血病的治疗保护率在91.44%,是保护率大于90%的最低配比。

关键词: 复方恩诺沙星 家蚕细菌病 防治 保护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猪标准化饲养技术讲座——猪场建设与引种

湖北畜牧兽医 2011

摘要: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生猪产品安全,积极推行以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为特点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猪标准化饲养是生猪产业的一种先进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品种良种化、饲料配方优质化、饲养管理科学化、疫病防制规范化和生产过程标准化,从而达到养猪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是养猪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本刊特邀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梅书棋研究员对生猪标准化饲养技术进行概述,为广大生猪规模养殖场及农村专业户提供技术参考。主要内容包括猪场建设与引种、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废弃物综合处理技术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后棉种植模式的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麦后棉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及棉田综合效益,阐明了麦后棉的适宜育苗方式为营养钵育苗移栽、合理的播种期为4月20日至5月5日、最佳种植密度为3.00万~3.75万株/hm2。

关键词: 麦后棉 种植模式 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培育及其抗性表现

应用昆虫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发掘和利用新的抗褐飞虱基因培育抗性品种是目前防治褐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抗褐飞虱基因来自药用野生稻的抗虫品种B5,对褐飞虱生物型1和2具有高度抗性,B5携带的抗性基因Bph14被定位在第3染色体上。本研究以B5-10为抗源,以优良杂交稻亲本扬稻6号为受体亲本,通过复交和回交,利用与Bph14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MRG2329在后代中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苗期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最后育成恢复系R476和杂交组合广两优476。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技术对R476和广两优476的褐飞虱抗性进行了鉴定,R476和广两优476的抗性水平分别为中抗和中感。广两优476在稻飞虱发生较重的稻田进行试种示范,与对照品种扬两优6号和两优培九相比,广两优476对稻飞虱表现出明显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育种过程中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Bph14基因是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标记辅助选择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根腐病相关AFLP标记筛选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甘薯根腐病是由甘薯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 McClure,简称FSB]引起的一种真菌性毁灭性病害,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近年有向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传播的趋势,对甘薯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在已有的徐薯18与胜利百号F1分离群体抗性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分离群体混合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与AFLP技术相结合,通过筛选80对引物,定位与甘薯根腐病相关的分子标记,在感病群体中定位到一个显性标记,即标记Eco(45)-Mse(45)被发现与感病基因连锁。所获试验结果对甘薯抗病遗传改良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甘薯根腐病 AFLP标记 分离群体混合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卵母细胞极体排出的规律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把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于体外分别培养24、32、38、44、48和54 h,观察它们在不同时间排出的极体数,以研究体外卵母细胞排出极体的规律。结果表明,A级和B级的COCs培养48 h的极体排出率最高(83.2%和65.7%),明显高于同级水平培养24、32和38 h的;不同级别COCs体外培养相同时间后,A级与B级的极体排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与C级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A级、B级COCs能获得高的极体排出率,培养48 h的极体排出达到高峰,排出过程呈现前期上升快、后期下降慢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 体外成熟 极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