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农科院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的主要做法和实践
《新疆农业科技 》 2012
摘要:新疆农科院是新疆农业科技人才集中、学科齐全、规模庞大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之一。长期以来,新疆农科院始终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作为推进农业科技事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积极探索科技支撑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疆农科院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升,高层次人才队伍比较稳定,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迅速成长,成为创新发展的骨干、中


新疆喀什地区设施栽培条件下丽蚜小蜂扩散功能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喀什设施蔬菜种植区人工繁殖丽蚜小蜂的扩散功能,为利用人工繁殖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试验设置三个重复处理,放蜂数量均为2 000头,放蜂点设在温室大棚的中部,以放蜂点为中心点,对距离中心点东西方向2、4、6、8 m处植株作插牌标记,放蜂后3 d,采集标记植株叶片,带回室内观察寄生率,分析扩散距离与寄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丽蚜小蜂释放后第3 d,寄生率由中心点向东西两侧呈降低趋势,放蜂中心点和距中心点2 m处被丽蚜小蜂所寄生的白粉虱若虫寄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中心点83.94%、2 m处为80.79%和77.36%,而与距中心点4、6和8 m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距中心点8 m处平均寄生率最低,为11.46%和3.17%。[结论]在温室条件下,人工繁殖丽蚜小蜂由放蜂中心点向两侧扩散距离越远,寄生率越低。放蜂后3 d丽蚜小蜂的扩散范围集中在半径2 m的范围内,有部分个体扩散距离可以达到4~6 m,有极少数个体扩散距离可以达到8m。


超高产小麦新春30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12
摘要:利用优质强筋品种新春9号为母本,超高产品种新春6号为父本杂交,当代杂交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成功选育出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新春30号。新春30号保持了新春6号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突出优点,克服了新春6号中感锈病、高感白粉病的缺点,品质比新春6号明显改善,早熟性超双亲。文章对新春30号的亲本选配及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主要特点、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测定啤酒花中脂肪酸
《酿酒科技 》 2012
摘要:对啤酒花中的脂肪酸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啤酒花样品中脂肪酸进行提取,运用气质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提取物甲酯化的化学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啤酒花中主要含有棕榈酸甲酯、亚麻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等22种脂肪酸;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脂肪酸相对含量,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与亚油酸含量超过70%。


小黑麦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麦类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基因型小黑麦萌发期的耐盐能力,以87份小黑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溶液(100~250mmol·L-1)处理后小黑麦种子萌发的变化。结果表明,200~250mmol·L-1 NaCl对小黑麦种子萌发影响显著。在200mmol·L-1 NaCl胁迫下,可以鉴别不同小黑麦材料的耐盐性差异。利用200mmol·L-1 NaCl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干重的耐盐系数进行聚类分析,87份材料中,耐盐性较强的材料有32份,中间型有14份,盐敏感型41份。


新疆不同年代27个棉花品种(系)种子萌发阶段耐盐能力比较
《西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6种不同盐浓度梯度下,对新疆1979年以来常用的27个棉花品种(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进行测定。用耐盐浓度、耐盐半致死浓度、耐盐极限浓度进行耐盐性分析,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各品种(系)的发芽势、发芽率随盐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相对盐害率逐渐增加,不同品种(系)对盐胁迫的反应不同。以150mmol.L-1 NaCl作为划分耐盐级别的临界浓度,27个棉花品种(系)种子萌发阶段耐盐性极强的占33%,强耐盐的占37%,中度耐盐的占26%,弱耐盐的占4%。说明,适合在新疆棉区生长的棉花品种(系)在萌发阶段的耐盐能力差别不大。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种子萌发阶段耐盐性极强的品种为新海17号、新海16号、中棉43号、豫棉15号、新海20号、新陆中20号、新陆早12号、新陆中10号和中棉42号。
关键词: 棉花 耐盐性 耐盐半致死浓度 耐盐极限浓度 综合评价


啤酒大麦新品种05C/18选育及栽培要点
《农村科技 》 2012
摘要:一、选育经过用0873作母本,TR139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2011年10月通过自治区种子管理总站认定登记,命名为05C/18。二、产量表现1.产量鉴定及品系比较试验2004年进入鉴定圃,参试品系80个,对照为法瓦维特,产量位居第5位,折合产量5901.0千克/公顷,比对照增产23.2%。2005年产量鉴定,参试品系92个,对照为法瓦维特,产量位居第7位,折合产量7000.35千克/公顷,比对照增产10.98%。2006~2007年品系比较试验,参试品系10个,对照为法瓦维特,产量位居第1位,折合产量6831.0千克/公顷,比对照增产19.2%。2.区域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