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特早熟荔枝"科技一号"在海南陵水的引种表现
《中国南方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进一步优化海南荔枝品种结构,充分发挥海南荔枝产区早熟优势,选育和推广早熟荔枝品种,2018年通过高接换种方式在海南省陵水县引种“科技一号”荔枝,以特早熟荔枝“桂早荔”为对照,比较分析两个品种在海南省陵水县的植物学性状、物候期、经济性状以及抗逆性等。结果表明,“科技一号”荔枝果实椭圆形,果皮暗红色,平均单果质量19.4 g,果形指数1.05,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2%,平均可食率63%,部分种子焦核,成熟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比同区域“桂早荔”早15 d左右,是适宜在海南适度种植推广的特早熟荔枝。


猪CD205分子CysR-FN Ⅱ蛋白特异性纳米抗体的筛选与鉴定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猪CD205分子作为猪树突状细胞(DC)特异性的抗原提呈受体,在抗原提呈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针对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进行筛选以获得其特异性的纳米抗体,为猪CD205靶向抗原提呈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前期制备的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进行羊驼免疫,经6次皮下免疫后采集羊驼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后反转录获得cDNA,经PCR扩增编码纳米抗体的基因片段,构建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基因文库,再运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针对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进行亲和筛选,随机挑选单克隆菌落并使用Phage-ELISA方法鉴定出针对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的特异性纳米抗体。[结果]4轮亲和筛选后,通过Phage-ELISA方法鉴定和序列比对分析,共成功获得12个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特异性纳米抗体,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7×10~3。[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并获得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特异性的纳米抗体。
关键词: 猪 CD205 CysR-FNⅡ 纳米抗体 噬菌体展示


复合菌群接种剂在热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温多雨的天气导致热区农业面临着病虫害的多发与频发等诸多挑战.目前,木霉、芽孢杆菌和链霉菌等微生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保障热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生产中,且接种不同功能微生物的组合作为植物生长促进剂和生物防治剂具有更大的潜力.本文综述常见的几类微生物及其制剂在热带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概述其功能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包括重寄生、产生抗生素等直接作用机制,以及竞争空间和营养物质、激活宿主植物防御能力和修饰根际微生物群等间接作用机制,并展望未来复合菌群在农业生产应用中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火龙果茎多糖组成及抗氧化稳定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火龙果茎中提取的多糖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储存条件与食品加工方式对其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热水浸提醇沉法制备火龙果茎多糖,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NaNO2-Al(NO3)3-NaOH显色法、福林酚法和离子色谱法分析多糖的总糖、黄酮和酚类含量以及单糖组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多糖微观形态,并以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为抗氧化指标,通过模拟不同食品储存和加工条件,系统地研究火龙果茎多糖的抗氧化稳定性。结果:热水提取法得到的火龙果茎多糖的得率为7.22%,总糖含量为334.63 mg/g,黄酮和酚类残留量分别为5.91 mg/g和5.05 mg/g,进一步分析其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和甘露糖等组成,单糖摩尔比为5.27:2.77:0.77:0.71:0.32:0.17;在SEM下,火龙果茎多糖呈现紧密、多孔的不规则形状;火龙果茎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增强(P<0.05)。温度、pH、部分金属离子(钙、钾和钠离子)、部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苯甲酸钠和葡萄糖)和杀菌方式对火龙果茎多糖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较小;光照对火龙果茎多糖抗氧化稳定性影响较大,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火龙果茎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抑制能力逐渐降低,故耐光性较差;而增加金属铁、铜离子和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也会显著(P<0.05)降低火龙果茎多糖抗氧化活性。结论:火龙果茎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稳定性,但是在火龙果茎的储存和食品加工中应避免长期光照、直接接触金属铁离子和铜离子以及高浓度的蔗糖溶液。


不同澳洲坚果品种果实矿质营养特性的综合评价
《经济林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了解澳洲坚果果实不同部位的矿质营养特性,为澳洲坚果果实营养调控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3个澳洲坚果品种为试材,果皮、果壳、果仁中N、P、K、Ca、Mg、Fe、Mn、Cu、Zn、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并采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澳洲坚果品种果仁矿质元素含量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品种及果实不同部位的矿质元素含量均存在差异。果皮中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的是K,其次是N,含量最低的是微量元素B;果壳中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的是N,其次是Ca和K,含量最低的是微量元素B;果仁中大、中量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的是N,其次是K、P、Mg、Ca。通过对果仁的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0个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指标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672%;矿质元素含量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最高的是HAES344,其次是NY3,最低的是NY12。通过聚类,可将13个品种分为3类。【结论】不同品种和果实不同部位的矿质元素存在较大差异,N、Ca对果实矿质营养品质影响较大,Mn、Cu、Zn、B是重要的微量元素。果皮和果壳中含有丰富的大、中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开展果皮和果壳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植保无人飞机作业参数对雾滴在杧果冠层沉积分布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保无人飞机作业参数对无人飞机喷洒过程中的雾滴分布有显著影响,从而影响农药的利用率和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为探究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作业参数对杧果树冠层喷雾质量与效果的影响,以提高植保无人飞机施药的对靶高效沉积,本研究应用大疆T40型植保无人飞机采用正交试验对杧果树进行喷雾作业,对主要作业参数雾滴粒径(80、100、120μm)、作业高度(2.0、2.5、3.0 m)、作业速度(3.0、4.0、5.0 m/s)进行优选。结果表明:施药参数为雾滴粒径80μm、作业高度2.0 m、作业速度3.0 m/s时,植保无人飞机雾滴在杧果树各个冠层的雾滴沉积密度、覆盖率、雾滴均匀性等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组。雾滴沉积密度、覆盖率、作业高度与作业速度呈负相关。极差分析结果显示,雾滴粒径是影响杧果树冠层雾滴沉积密度的主要因素;作业高度是影响杧果树下层叶片正面与内层叶片背面雾滴覆盖率的主要因素;作业速度是影响杧果树上层叶片背面雾滴覆盖率的主要因素;其余各层叶片正面与背面的喷雾粒径是影响雾滴覆盖率的主要因素。植保无人飞机在杧果树冠层的雾滴分布差异性较大,影响雾滴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是雾滴粒径,其次是作业速度、作业高度。根据T40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在杧果树冠层的雾滴沉积密度、雾滴覆盖率、雾滴均匀性结果综合得到植保无人飞机在杧果树上作业的最佳参数组合为雾滴粒径80μm,作业高度2.0 m,作业速度3.0 m/s,为小型植保无人飞机在杧果及其他类似果园空中喷洒作业提供指导。


UV-C处理在水果采后保鲜上的应用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UV-C照射处理属于非生物胁迫下非电离辐射和非加热的物理处理技术。果实在能接受的合适剂量内经过UV-C照射后,可以表面杀菌,抑制腐烂变质,保持化学物质含量、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诱导提高果实的抗氧化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从而增强果实自身的抗病性,最终改善果实的贮藏品质,延长货架期。与其他处理如1-MCP、涂膜和气调包装等结合使用,形成耦合的栅栏技术,可以起到叠加的保鲜效果。另外,UV-C处理技术对环境友好、成本低、效益好、易于推广、处理手段简单易行,已逐步成为农产品保鲜的主推技术,在电商流通过程中可以用于商品化前处理。本研究综述了近5年UV-C处理在采后保鲜和鲜切水果上的应用效果,并对未来的使用进行展望,以期对UV-C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不同青贮时间、水分和添加剂对百香果果皮发酵品质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青贮时间、水分和添加剂对百香果果皮发酵品质的影响。研究分两个试验进行,试验一:取48个聚乙烯青贮袋,分别装入100 g切碎的百香果果皮混匀后真空密封发酵,然后于发酵第1、3、7、14、21、28、42、56天各开袋6袋,比较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变化。试验二设定不同水分含量(75%组和85%组)与添加剂(T1为对照组、T2为1/1 000 g乳酸菌组和T3为3 mL糖蜜组),以试验一相同方法制备6个青贮发酵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发酵60 d后,分析发酵品质,再用瘤胃体外模拟方法对上述样品进行培养,分析干物质消化率和瘤胃液发酵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延长,pH逐渐下降,并在21天时基本达到稳定,乳酸含量逐渐升高,在56天时达到最高。85%组的青贮百香果果皮pH显著低于75%组;两个水分条件下,各处理组乳酸含量均呈现T2>T1>T3(P<0.05)。经体外培养后,尽管75%水分条件下的青贮百香果果皮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偏高(P<0.05),但影响程度较小,水分和添加剂不影响瘤胃液发酵参数。综上,百香果皮营养价值较高,易制备青贮,且发酵品质在42 d左右趋于稳定。在85%水分含量下,适当添加乳酸菌后,青贮百香果果皮表现了更加优异的发酵特性和干物质消化率,可以更大发挥其饲料价值。


褐毛荔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果树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云南省的褐毛荔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褐毛荔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褐毛荔分布较多的云南省10个县调查收集褐毛荔种质资源,采集成熟果实,评价果实的16个描述性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并对资源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共调查收集到93份褐毛荔资源,其中1份为焦核资源.褐毛荔种质资源果实表型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均高于描述性性状,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种子质量,为2.98.变异系数最高的是果皮质量,为38.36%.果实的主要特征包括:形状为歪心形,果皮颜色淡红带微黄,果肩和果顶形状多为双肩斜和钝圆;龟裂片多为平滑,裂片峰多为毛尖,缝合线不明显,果肉颜色以蜡白色为主,果肉内膜褐色为无或少,种子形状以椭圆形为主,种皮颜色以浅褐色为主,肉质多为细嫩,香味、风味和涩味以无香、酸甜、微涩为主,种子多为大核.根据果实数量性状分析将93份荔枝资源分为5类,其中第Ⅱ类的可食率最高,为62.49%,第Ⅴ类的果实最大.根据果实描述性性状可将荔枝资源分为4类,其中第Ⅳ类的果实风味较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2个主成分主要体现了果实大小、果实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依据主成分得分,筛选出2株优异单株.[结论]褐毛荔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可用于荔枝新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
关键词: 褐毛荔(Litchi chinensis var.fulvosus Y.Q.Lee) 果实 表型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中国橡胶树抗逆栽培:成就与展望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 Arg.)原产于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喜高温多雨,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中国植胶业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在热带北缘橡胶次适宜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橡胶树抗逆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世界植胶史上的一次壮举——橡胶北移.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橡胶树的引种栽培历史,总结了包括高抗橡胶树品种的选育与配置、种苗繁育、防灾减灾、胶园培肥和采胶技术等在内的技术变革及其贡献.同时,结合目前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劳动力短缺、机械化管理水平低等产业问题,分析了中国天然橡胶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提出了通过加速良种选育、创新栽培模式、加强科技支撑、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促进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