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大豆生产与布局历史演变分析
《大豆科技 》 2024
摘要:新疆种植大豆历史悠久,是我国优质大豆产区。文章基于1 952—2023年新疆大豆生产统计和调研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从新疆大豆生产规模与产量、大豆空间生产布局及主要种植模式3个视角对新疆大豆生产在不同时段的发展变化特点和总体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大豆生产规模和总产量先后经历稳中有增、大幅扩张、稳定发展、萎缩、恢复增长5个阶段,生产规模扩张对大豆产量贡献率均高于50%。单产变异系数高于全国及美国平均水平,但其贡献率整体较低。大豆生产由以地方为主转变为以兵团为主,空间布局由以昌吉州、塔城地区、伊犁州直为主转变为北有伊犁州直、南有喀什地区的新局面,种植模式由以早熟春播大豆为主转变为夏播为主,春播为辅。


葡萄叶片对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吸收累积特征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索葡萄叶片及其内部组成物质对空气中PAEs的吸收累积特征,阐明葡萄叶片从空气中吸收累积DBP、DEHP、DIBP的能力及规律。【方法】试验采用盆栽葡萄覆盖玻璃罩的方式,在玻璃罩内放置盛有DBP、DEHP、DIBP混合物的甲醇溶液培养皿,让PAEs自然挥发被植株吸收累积,研究叶片及其内部组成物质脂肪、糖、蛋白质对PAEs的吸收累积特征。【结果】3个品种葡萄叶片对DBP、DEHP和DIBP的累积量随着PAEs处理浓度的增高而增大,且不同污染水平各单体含量及总含量差异显著(P<0.05)。葡萄叶片对DEHP的累积量最高,在高污染处理中其累积量占比在92.90%~93.86%,其次为DBP和DIBP。叶片脂肪、糖、蛋白质中均检出DBP、DEHP和DIBP,各污染处理3种化合物的含量与空白差异显著(P<0.05),三者在脂肪中的累积量最多,最高可达87.06 mg/kg,在糖中最高仅为5.818 mg/kg,在蛋白质中最高仅为3.793 mg/kg。通过对葡萄叶片累积PAEs能力与组成物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葡萄叶片PAEs累积量与脂肪中PAE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与糖和蛋白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葡萄叶片可从空气中吸收累积PAEs,其累积PAEs能力与脂肪密切相关。


取食不同聚乙烯材料对大蜡螟种群延续的影响
《中国蜂业 》 2024
摘要:取食聚乙烯材料对大蜡螟种群延续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大蜡螟取食并生物降解废弃聚乙烯塑料应用的可行性,为验证该影响规律,以农业中常用降解新膜(JJXM)、PE新膜(PEXM)、农田残留滴灌带(FDGD)、农田残膜(NTCM)为不同聚乙烯材料食物,人工饲料(RGSL,对照组)做对比,恒温30℃、相对湿度(RH)60%±10%RH条件下连续饲养大蜡螟两个世代.结果表明:取食不同聚乙烯材料较RGSL首先显著降低了大蜡螟取食量,进而显著降低了大蜡螟蛹重蛹长、成虫体重体长、产卵量、孵化率;第二代取食不同聚乙烯材料量均较第一代增加,而蛹重、蛹长、成虫体重、孵化率均低于第一代(P>0.05);不同聚乙烯材料处理产卵量由高到低依次为NTCM、FDGD、PEXM、JJXM;5龄期大蜡螟幼虫在不同聚乙烯处理条件下较RGSL处理总历期有缩短的趋势.


肉苁蓉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功能菌株的分离筛选
《微生物学通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植物内生菌是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进化的宝库。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是列当科的药用植物之一,有“沙漠人参”的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然而有关肉苁蓉内生菌的相关研究较为有限。【目的】解析不同种类肉苁蓉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并挖掘相关内生细菌资源。【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管花肉苁蓉(GH)和荒漠肉苁蓉(HM)群落组成差异及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方法开展相关内生细菌分离培养,利用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初步明确菌株的分类定位,进一步测定菌株的抗逆、促生及抑菌特性。【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GH和HM共获得内生菌OTU1086个,其中共有OTU为46个,仅占总数的4.24%;所获得的内生细菌OTU共涉及19个门104个目226个属及一些未分类的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共同的优势菌门,占69.46%,但两种肉苁蓉样品之间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实验分离获得65株肉苁蓉内生细菌,归属于芽孢杆菌门(Bacill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等3个门20个属34个种,其中芽孢杆菌门(Bacillota)占比最高,并分离筛选多株抗逆、促生及抑菌菌株。【结论】管花肉苁蓉(GH)和荒漠肉苁蓉(HM)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实验获得一批肉苁蓉内生细菌菌株,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肉苁蓉内生菌提供了前期基础。
关键词: 肉苁蓉 内生细菌 高通量测序 抗逆 促生作用 抑菌活性


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花药培养力基因型差异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春小麦品种花药培养力基因型差异,建立新疆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技术体系,鉴定新疆主栽及近期审定的14 个春小麦品种花药培养力,筛选新疆小麦高花培力核心亲本种质.[方法]以新疆主栽及近期审定的春小麦品种为参验材料,采用以C17诱导培养基与NT5分化培养基为主的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计算参试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绿苗产率、白苗分化率和白苗产率,分析5 个花药培养力性状的相关性.[结果]14 个基因型的春小麦品种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绿苗产率、白苗分化率及白苗产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3.33%、0%~220%、0%~7.30%、0%~50%和0%~0.66%,各花药培养力性状在不同基因型中差异明显,其中绿苗分化率基因型间差异最大.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特性与绿苗、白苗的分化呈正相关,愈伤再生分化成绿苗或是白苗无相关性.[结论]筛选出能产生愈伤组织的基因型5 个,分别为新春6 号、新春39 号、新春43 号、新春44 号和新春48 号;新春39 号花药分化绿苗产率7.30%,新春44 号花药分化绿苗产率1.50%,筛选出新春39 号和新春44 号2 个花培育种核心亲本材料.


中国农田暗管排水排盐技术研究进展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4
摘要:我国盐碱地面积广阔,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可有效缓解国家耕地紧缺,同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暗管排水排盐技术是改良盐碱地的重要技术之一,其排水排盐效益的充分发挥是暗管材料、结构、外包料、工程布置形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概述了我国暗管排水排盐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在暗管材料与结构、明沟-暗管等组合排盐系统的布置参数以及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现有暗管系统在暗管淤堵、灌排结合和施工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的盐渍农田暗管排水排盐技术将向节能环保、智能化、综合管理和多源互补等方向发展。本文旨在为我国暗管排水排盐技术相关理论研究及应用实践提供参考。


陆地棉GhUGP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UGPase在棉花中的作用,根据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筛选且克隆了在陆地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基因GhUGP1.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将GhUGP1基因的编码序列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4x上,通过IPTG诱导蛋白表达来确定IPTG诱导蛋白的最佳条件,最后利用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结果显示,GhUGP1(XP_040931642.1)全长序列6572 bp,编码区1404 bp,编码46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约为51.493 ku,等电点为5.86.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在陆地棉、亚洲棉、木槿等不同物种间UGP序列的相似率为90.63%.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GhUGP1蛋白与亚洲棉UGP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最高并在一个分支上.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蛋白为核膜共定位.蛋白诱导时由于IPTG浓度梯度结果差别不明显,选择IPTG终浓度为0.3 mmol/L,而温度梯度和时间梯度结果差异明显,确定最佳诱导温度为28℃,最佳诱导时间为6 h,蛋白溶解及纯化的温度和时间为28℃诱导6 h.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的大小正确,最终成功获得了大小为95.9 ku的pMAL-C4x-GhUGP1重组蛋白,为后期对GhUGP1功能深度解析提供帮助.
关键词: 陆地棉 GhUGP1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种间竞争取代研究综述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综述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的研究历史、现状,分析亚洲玉米螟入侵取代本地欧洲玉米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文献资料,根据实地调研等数据,于室内建立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种群并测定毒力,分析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竞争取代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亚洲玉米螟对高温适应性、寄主范围的广度明显高于欧洲玉米螟;同域亚洲玉米螟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明显低于欧洲玉米螟,亚洲玉米螟的生殖力明显高于欧洲玉米螟。【结论】取代是种间竞争最为极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新疆亚洲玉米螟已取代欧洲玉米螟,且大部分地区成为为害玉米作物的主要优势种,并区域性暴发,亚洲玉米螟的生殖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均高于欧洲玉米螟。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数的延长、玉米种植面积增大、机械化程度提高等因素是加速亚洲玉米螟取代欧洲玉米螟的主要因素。


新疆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引起新疆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为筛选防治该病药剂奠定基础。【方法】从新疆吉木萨尔县、奇台县、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和昭苏县等马铃薯种植区采集马铃薯块茎,通过组织分离法从带有马铃薯黑痣病的块茎分离病原菌,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对峙培养和ITS序列分析,鉴定融合群。【结果】从新疆吉木萨尔县、奇台县、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和昭苏县分离的4株病原菌均能使马铃薯块茎出现马铃薯黑痣病症状,分离菌株均为AG3融合群。【结论】AG3融合群是新疆马铃薯黑痣病的主要致病群。


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杂草种子库及环境因子对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杂草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及其优势种。【方法】分析优势种密度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及环境因子对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土壤样品中共检出玉米田杂草种子11科19种,覆膜滴灌、漫灌和不覆膜滴灌分别为14种、13种和17种,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 P.Beauv.、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 Beauv.、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kus和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 L.为杂草种子库中玉米田优势杂草;土壤EC值是影响反枝苋密度、灰绿藜密度和稗草密度的主要因素,有机质是影响狗尾草密度的主要因素,磷是影响苘麻的主要因素,磷对野西瓜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反枝苋、狗尾草、灰绿藜、野西瓜苗、苘麻和稗草6种玉米田杂草种子的发芽率与温度和水势呈正相关,而与盐胁迫呈负相关。在pH 8~10条件下6种玉米田杂草种子均能正常萌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