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乌鲁木齐市五大蔬菜流通消费市场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主要五大蔬菜消费流通市场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为乌鲁木齐市蔬菜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市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采集乌鲁木齐市五大蔬菜批发市场的价格、供应量、交易量和品种等数据,收集乌鲁木齐市居民的消费行为和市场认知偏好有效问卷160份。【结果】乌鲁木齐市主要蔬菜市场流通消费季节性特征较强,受气候和地理位置影响较大,价格波动相对频繁。夏季以本地蔬菜供应为主,冬季则较多以疆外与本地相结合方式供应,蔬菜交易量中疆外菜品占比较高。社区政府菜店是居民首选购买场所,消费者更看重蔬菜质量优和价格适中。同时,消费者对蔬菜销售价格和质量尚有期望之处。【结论】乌鲁木齐市五大蔬菜流通市场是多级市场体系、流通组织化程度较高和消费者满意度尚佳。需市场体系建设,提升流通效率,增强消费者对新型销售平台的认可度,并通过提高蔬菜质量和价格透明度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基于多源多维数据融合分析的新疆甜瓜产地溯源研究
《核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新疆县市级地理尺度间甜瓜原产地溯源,本研究以新疆15个县市主产区的239份甜瓜样本为对象,分析样本稳定同位素、多元素、1H核磁波谱特征;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模提取多源数据中的主要贡献变量。结果表明,δ2H、Al、P、Na、δ18O和1H核磁共振波谱中化学位移(δ)为2.552 8和2.525 3时的响应信号为最重要的判别变量(VIP>1);单独应用稳定同位素及多元素、核磁共振波谱建模,总体判别准确度分别为85.8%和72.8%,难以满足溯源应用的要求;多源多维数据融合建模可提升甜瓜判别准确度至95.8%,能够实现县市级微观地理尺度间的新疆甜瓜溯源。本研究可为新疆甜瓜原产地确证与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甜瓜 稳定同位素及多元素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多变量统计方法 溯源


基于低场核磁的西梅干燥过程水分迁移规律
《农业工程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西梅在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情况以及在不同温度(50、65、80℃)和风速(1、2、3 m/s)下的干燥特性,该研究基于毕渥数建立了西梅干燥动力学模型,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干燥过程中不同干燥质量的西梅个体内部水分的分布状态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西梅热泵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先为外部扩散控制,随后为内部扩散控制。基于毕渥数的Bi-G模型可以较为准确的描述西梅干燥过程。西梅的干制时长受干燥温度和风速影响,半干时间为3.61~34.47 h,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为0.32×10-8~5.72×10-8 m2/s。其中,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升高温度能够显著缩短干燥时长,加速西梅内部自由水、半结合水、结合水的扩散与相互转换。在干燥过程中,一方面水分由西梅表皮向外界空气蒸发扩散,另一方面升温干燥使得西梅内部水分传递势发生变化,水分遵循传递势差异向西梅内部扩散达到新的平衡。核磁共振成像图显示,西梅鲜果内部水分分布不均,在干燥质量为60%时内部水分达到平衡点。此后,随着干燥的进行,西梅外表皮水分快速流失,对应干燥中后期出现的结壳现象。这种现象导致水分迁移通道受阻,影响西梅干制时长和品质。因此,基于不同干燥质量的核磁共振成像图,针对西梅不同干燥阶段选择不同的干燥温度进行降温干燥。结果表明,阶段降温干燥能够减少干燥后期表皮结壳硬化带来的影响,缩短干燥时长,提高西梅干燥品质。研究结果可为西梅干燥工艺优化和过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灌水梯度及覆膜组合模式对滴灌棉田蒸散规律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地膜覆盖与灌水对棉田蒸散量及水热状况的影响,开展测坑和桶栽试验,设置三个灌水水平:3 360(W1)、4 200(W2)、5 040 m3·hm-2(W3);两种地膜覆盖方式:覆膜(P1)和裸土(P2)。结果表明:(1)覆膜能有效降低棉花全生育期总蒸散量,W1、W2、W3灌溉水平下,覆膜处理棉花蒸散量分别降低25.31%、25.39%、25.75%。灌水量与蒸散量呈正相关关系,P1方式下,W3处理比W1、W2处理棉花蒸散量分别提高8.71%、7.50%;P2方式下,W3处理比W1、W2处理棉花蒸散量分别提高8.82%、8.02%。(2)覆膜能改变棉田土壤水热状况,可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覆膜对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土壤温度与灌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与灌水量呈正相关关系。(3)土壤含水率对裸土处理棉花蒸散量的相关系数影响最大,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温度对棉花蒸散量的相关系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P1处理在20 cm土层相关系数最高,P2处理则在25 cm土层最高。探索覆膜滴灌对干旱区农田蒸散过程的影响对理解绿洲水文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可为干旱区有限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春灌淋洗暗管排水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分析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4
摘要:为探讨灌排协调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并提出适宜的暗管工程布局,本研究于2024年在新疆伽师县示范区通过春灌淋洗结合暗管布设(4种埋深:1.2、1.4、1.6 m和1.8 m;3种间距:20、30 m和40 m)分析排水排盐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分布规律及土壤脱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春灌淋洗期间各小区暗管排水量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矿化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暗管间距与暗管排水排盐量呈负相关关系。同时,排水矿化度与暗管埋深呈正相关,与暗管间距呈负相关。春灌前0~40 cm深度平均土壤含水率为0.30 cm3·cm-3,160 cm以下土壤含水率接近饱和,为0.44 cm3·cm-3。春灌淋洗结束后,0~40 cm平均含盐量变化范围为4.33~12.12 g·kg-1,40~200 cm平均含盐量变化范围为2.51~8.49 g·kg-1,说明土壤剖面含水率整体呈现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上升的趋势,土壤剖面含盐量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少。春灌后1.2、1.4、1.6 m和1.8 m暗管埋深的平均脱盐率分别为29.06%、31.97%、34.45%和36.20%,20、30 m和40 m暗管间距的平均脱盐率分别为36.46%、33.13%和29.17%,说明土壤脱盐率随着暗管埋深增大而增大,随暗管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综合考虑淋洗后土壤脱盐率和暗管布设成本等因素,研究推荐在该地区以及类似地区布设1.8 m埋深、30 m间距暗管较为合适。研究表明,春灌淋洗结合暗管技术可有效降低土壤含盐量,从而有效治理土壤盐碱化问题,推动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


不同品种李子品质特性及其酿酒适宜性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李子果酒发酵的适宜品种,本研究以四川省主栽和新选育的7个李子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理化分析、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结合差异显著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了7个品种的基本理化特性,全面分析比较7个品种发酵李子酒的品质。结果表明,7个品种李果实的品质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其中紫皇(ZH)和大石早生(DS)具有可溶性固形物(SSC)、多酚和黄酮含量高等优点,是酿造高品质李子酒的佳选原料。通过对7个品种李子发酵果酒品质比较可知,ZH和DS发酵果酒抗氧化能力、干浸出物(>52.08g/L)和酒精度(>14.03%vol)均显著高于其它五个品种(P<0.05),且挥发性风味物质丰富,其中ZH酒体中酯类、醇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丰富,赋予其显著的果香和花香特征,DS酒体中特征香气物质为庚酸乙酯、叔丁基丙二酸酯、1-庚醇和橙花醇等,李子典型香气好。此外,在感官评价中ZH和DS这2个品种,在香气、滋味和口感方面评分较高,表明ZH和DS两个品种适宜于李子果酒发酵,该研究为李子酒适酿品种的选择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苗龄和多效唑处理对非洲角瓜砧木嫁接甜瓜接穗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瓜菜 》 2024
摘要:甜瓜是一种重要的园艺作物,生产上常采用抗性砧木嫁接解决土壤连作障碍问题。甜瓜属植物非洲角瓜具有高抗南方根结线虫的特性,但植株茎秆细小,不利于嫁接操作。研究非洲角瓜ZM4砧木苗龄和多效唑处理对甜瓜嫁接苗生长的影响,以获取最佳嫁接苗龄和多效唑浓度。结果表明,非洲角瓜ZM4砧木在3叶1心时株高、茎粗和嫁接速度均显著大于1叶1心和2叶1心处理,3叶1心时嫁接甜瓜接穗鲜质量、茎粗、株高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在3个苗龄中均最高。采用75 mg·L-1多效唑喷施非洲角瓜ZM4砧木,嫁接甜瓜接穗的株高、茎粗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显著高于0、50和100 mg·L-1处理。综上所述,与其他苗龄相比,砧木苗龄控制在3叶1心时,可以显著缩短嫁接时间,促进接穗生长。此外,在砧木3叶1心嫁接时,与其他浓度相比,叶片喷施75 mg·L-1的多效唑可以显著增加茎粗,既有利于嫁接操作,也可以促进接穗生长。研究结果为抗南方根结线虫的非洲角瓜砧木在甜瓜嫁接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数。


生物降解地膜和灌溉定额对棉田土壤水热特性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新疆棉区生物降解地膜覆盖下棉田土壤水热特性及其适宜灌溉量,以地膜为主区,设新疆宝利丰达热氧―生物双降解地膜(BF)、宿州天壮全生物降解地膜(TZ)、蓝山屯河生物降解地膜(LS)和聚乙烯地膜(PE)4个处理;灌溉定额为副区,设3150(亏缺灌溉,W1)、4050(常规灌溉,W2)和4950 m3/hm2(增量灌溉,W3)3个处理,PE为对照,研究生物降解地膜和灌溉定额对棉田土壤温度、水分分布、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的降解率表现为BF>TZ>LS>PE。相同地膜覆盖下,W3处理较W1和W2处理可增加0~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降低,可促进棉花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籽棉产量分别提高3.15%和1.49%。与PE相比,BF和LS保温保墒效果较弱,不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产量降低,而TZ降解速率适中,籽棉产量达5665.20~5776.36 kg/hm2,当灌溉定额较W3高6.53%时,籽棉产量增加1.27%。因此,天壮全生物降解地膜和灌溉定额在4050~5361 m3/hm2范围内组合,在南疆棉区应用可使土壤保持较好的温度和水分,确保产量不下降的同时降低残膜污染。


32份板蓝根栽培种质在新疆产区的性状表现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板蓝根栽培种质在新疆产区的性状表现,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板蓝根优良种质.[方法]收集全国板蓝根产区的32 份板蓝根栽培种质,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种植.以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为指标,分析板蓝根种质在新疆的性状表现.[结果]多数板蓝根栽培种质角果呈浅褐色、倒披针形,长/宽比2.2~5.0,厚度1~3 mm,千粒重6~20 g;叶形多以椭圆型为主,叶缘形多以中、弱的强度为主,叶缘缺刻程度以浅、中为主,花青甙显色情况以4 种程度(无、弱、中和强)分布较为均匀,叶长 15~25 cm;根长35~45 cm;根粗1.5~2.5 cm.侧根数在4~6 个;单根重大多集中在100~150 g,以XJ-1 和XJ-2 种质表现较佳.各种质间(R,S)-告依春含量存在显著差异,XJ-1 和HN-1 种质表现优异,侧根数与根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根粗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重与根粗、侧根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粗与根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各板蓝根种质在新疆产区性状表现存在差异,HLJ-1 在根长、叶长等农艺性状方面表现优异,XJ-1 在根重和有效成分含量方面表现出相对优势.


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谷子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谷子不同生长时期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间的关系,阐明干旱胁迫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新引3个粮用谷子品种为材料,通过人工控制水分灌溉量,于谷子不同生育时期进行旱胁迫处理,探究不同时期旱胁迫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1)抽穗期干旱胁迫对谷子农艺性状的影响显著,其中济07607株高下降10.2%,嫩选10号株高和穗长分别下降了10.9%和16.0%,保谷22穗长和茎基粗分别下降了22.8%和14.6%。(2)抽穗期干旱胁迫对谷子SPAD值、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影响显著。(3)抽穗期干旱对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显著,产量分别较对照降低19.6%、37.5%和18.4%。灌水量与地上部干质量、生物量和产量在0.001水平显著正相关。(4)不同粮用谷子品种的抗旱性表现为保谷22>济07607>嫩选10号。【结论】抽穗期是谷子干旱胁迫敏感时期,栽培中应保证抽穗期谷子充足的土壤水分,以保证谷子产量的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