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不同品种大米淀粉功能特性及主成分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品种大米淀粉功能特性差异,为大米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种植15种不同的大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碱法提取淀粉,测定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沉降积、冻融稳定性、透光率、糊化特性、质构特性、溶解度和膨胀度等参数,并对各指标进行显著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5种大米的总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差异(P<0.05),新粳9号直链淀粉含量最高(28.88%);溶解度差异显著(P<0.05),膨胀度在59%~70%。冻融稳定性与冻融循环次数成反比,透光率随静置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稻米56号和新粳9号的耐咀嚼性最佳,大米品种与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质构特性呈显著相关性,新梗9号得分最高。【结论】不同品种大米理化、功能特性存在差异,其中新粳9号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

关键词: 大米淀粉 理化性质 加工特性 相关性 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围绕高质高效、结构优化、绿色低碳和要素融合4个方面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评价中国31个省区市农业发展质量水平,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选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荷兰和韩国等8个国家与中国农业发展高质量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对中国31个省区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判断中国新疆农业高发展质量水平。【结果】中国与8个国家农业发展质量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实现度为8个国家平均水平的56.1%;中国新疆农业发展质量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18位,实现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6.7%,其中,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最差,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04%,高质高效发展水平仅达到68.32%,结构优化发展水平仅达到70.30%,要素融合发展与全国水平基本相当。【结论】中国新疆农业高质高效、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等方面还存在短板。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持续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和完善相互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要素生产效率。

关键词: 农业 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构建 国际比较评价 熵值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蔬菜LED补光技术研究进展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汇总分析国内外蔬菜LED补光技术研究现状和进展,为LED补光技术在我国设施蔬菜高效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整理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LED光源是设施农业生产的理想光源,适宜的光配方(光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以及日累计光照量)可显著提升设施蔬菜幼苗干物质量和壮苗指数。长季节栽培顶部和株间补光可改善冠层光分布,增强植株整体光合作用。通过将补光方式与栽培环境参数相结合进行光环境动态精准调控实现设施蔬菜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有效途径。【结论】人工补光是改善温室光照环境、解决冬季设施蔬菜生产弱光和光照时间不足等不利光因素的有效方式,优化光配方与蔬菜品种和栽培环境,可综合提升设施蔬菜生产效能。

关键词: 设施蔬菜 LED补光 光质 光照强度 光周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土壤滴水-蒸发过程中的水盐运移特征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

摘要:为探讨单次灌水后土壤蒸发过程中水分、盐分及离子的变化规律,分析表层土壤蒸发返盐规律及盐分与蒸发时间的函数关系,本研究通过室外土柱模拟试验,对砂土、黏土、壤土分别进行覆膜和不覆膜处理,探究灌水后土壤在蒸发过程中的水盐及离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土壤蒸发过程中,表层土壤中总盐及Cl-、SO42-、Ca2+、Mg2+、K+、Na+含量上升,覆膜处理上升幅度低于不覆膜处理。其中总盐分、Na+、Cl-、SO42-含量上升较显著,且在砂土中含量最高,黏土中最低。蒸发过程中,砂土总盐日均浓度变化率最大,为0.48 g·kg-1·d-1,黏土最小,为0.11 g·kg-1·d-1。在离子方面,不同质地土壤中Na+和Cl-日均浓度变化率较大,覆膜和不覆膜处理下其向上层运移规律与总盐基本一致。不同质地土壤表层盐分浓度与土壤蒸发时间呈正相关。研究表明,灌溉后的土壤在蒸发过程中,覆膜可抑制水分散失,降低盐分表聚。随着时间推移,盐离子随水分蒸发在土壤表层积累,不同质地土壤中Na+、Cl-表聚量较大,Na+直接影响表层土壤总盐含量的增加。总盐分、Na+、Cl-在砂土表层积累最多,在黏土中最少。该结果可为南疆盐碱耕地“干播湿出”种植技术制定合理灌溉制度及防治次生盐渍化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 盐碱土 干播湿出 蒸发 水盐 离子 返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性核桃壳生物炭制备固定化PGPR的研究

石河子科技 2024

摘要:为提高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ia,PGPR)在土壤中的存活率和稳定性,以改性生物炭制备PGPR的固定化菌剂。本文采用酸法改性核桃壳生物炭以加强其对微生物的固定化能力。研究改性剂的浓度、改性时间和改性温度对固定化PGPR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mol/L乙酸在70℃下改性30min的效果最佳,改性生物炭固定化PGPR可在植物根际施用,解决菌体受环境胁迫容易死亡等问题。

关键词: 生物炭 载体 改性 PGP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科青年管理人员培养与科研院所管理实践能力建设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农业青年管理人员培养与农业管理实践能力建设现状和特点,结合新疆农业科学院的实践,提出具体的培养方式,以种子地促进青年管理人员成长成才。【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查阅、实际调研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针对现状及存在短板提出对策。【结果】新疆农业科学院年龄41岁至50岁管理人员占比最高,达到44.74%,40岁及以下管理人员占比22.81%;女性多于男性;本科及以上学历管理人员占比达84.21%;五级、六级岗位人员占比67.55%,四级及以上岗位人员占比5.26%;参加各类培训136人次。【结论】新疆农业科学院青年管理人员从工作力度、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方面营造良好的长效机制,促进了青年管理人员的成长。但该群体40岁以下青年管理人员比例偏低、管理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后备力量不足,四级以上高级岗较缺乏,青年管理人员晋升空间相对较窄,培训次数偏少、时间短、形式稍显单一、内容比较大众化。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青年管理人员 教育培养 成长路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氮配施腐植酸对新疆海岛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减氮配施腐植酸对新疆海岛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海岛棉‘新7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别设置不施氮(CK)、常规施氮600 kg/hm2(OF1)、减量施氮300 kg/hm2(OF2)、减量施氮300 kg/hm2+腐植酸150 kg/hm2(OF3)、施腐植酸300 kg/hm2(OF4)5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海岛棉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率和叶片SPAD、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及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OF3可显著提高海岛棉的LAI、PAR截获率和叶片SPAD。OF3的LAI在盛铃期达到峰值,比CK、OF2、OF4分别升高7.56%、6.41%、6.37%,与OF1无显著差异(P<0.05)。群体PAR截获率全生育期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OF3盛铃期在垂直距离70 cm处可达0.9以上,且OF3在盛铃期叶片SPAD分别比CK、OF2、OF4高6.00%、4.77%、3.67%(P<0.05),与OF1无显著差异。减氮配施腐植酸可使光合特性保持较高水平,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海岛棉产量。整个生育期内,OF1和OF3海岛棉的P_n、GS和Tr均显著高于CK、OF2和OF4,且OF3与OF1无显著差异(P<0.05)。光合参数在盛铃期差异达到最大值,OF1的P_n、GS和Tr分别比OF3高2.62%、1.75%、1.51%,OF1的Ci较OF3降低4.64%。同时,OF3可使海岛棉植株干物质积累比CK、OF1、OF2、OF4提前4~13 d进入快速积累期,海岛棉产量升高6.31%~20.89%,并获得最大的积累速率(1.53 g/d)和生长特征值(60.67),分别比OF1高出25.41%和2.67%。综上,在新疆海岛棉种植中采用氮300 kg/hm2+腐植酸150 kg/hm2(OF3)的施肥策略可显著提高海岛棉LAI和PAR截获率,保持较好光合特性促进产量的形成,有利于实现减氮和产量提升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 海岛棉 氮肥 腐植酸 光合特性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叶蜂种群动态及4种杀虫剂对其室内活性与田间防效测定

农药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麦叶蜂发生为害规律,筛选对麦叶蜂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虫剂,为麦叶蜂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调查、室内叶片浸渍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明确麦叶蜂田间种群消长规律及4种杀虫剂对麦叶蜂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2017—2018年麦叶蜂幼虫发生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室内药后48 h,25 g/L溴氰菊酯乳油6.25~100 mg/L用量处理、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2.50~2000 mg/L用量处理、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530、5060 mg/L用量处理对麦叶蜂的致死率均超过75.00%。田间药后7 d时,25 g/L溴氰菊酯乳油9.375 g a.i./hm2、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 g a.i./hm2、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75.90 g a.i./hm2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2.00 g a.i./hm2对麦叶蜂幼虫的防治效果在84.13%~97.77%之间。[结论]麦叶蜂幼虫发生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25 g/L溴氰菊酯乳油、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对麦叶蜂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大田轮换使用。

关键词: 麦叶蜂 种群动态 杀虫剂 室内生物活性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机采棉花生产关键技术模式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机采棉花生产关键技术模式。【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及前期研究为基本数据,运用统计学、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汇总。【结果】“采棉机+配套农艺技术”运行的生产技术模式;“机采性、配套性、整体性”是机采棉花生产关键技术模式的重要特征;确立了机采棉关键技术内容。【结论】通过机采棉花生产关键技术模式的实施,可形成大型采棉机和生产农艺配套,从而提高采净率、采收率和采收品质,减少机损,提高机采棉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机采棉 棉花品种 关键技术 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施微生物肥对设施黄瓜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增施微生物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微生物肥的使用、土壤改良及提高蔬菜产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蔬菜为黄瓜,以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以不施用微生物肥土壤为对照,采用16S rRNA和真菌ITS区测序,分析微生物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增施微生物肥可增加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细菌丰度和担子菌门的真菌丰度,降低子囊菌门和被孢霉门的真菌丰度;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均匀度和细菌的多样性,降低真菌多样性;通过增加有益细菌的含量、减少病源真菌、丰富种群,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强于对照土壤。【结论】施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营养环境,为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能源,从而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丰富种群,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

关键词: 黄瓜 微生物肥 细菌 真菌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