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SRAP标记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连锁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以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T6A和相应的保持系T6B为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与甜椒不育基因相关的特异片段。对该特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并用Blastn和Blastx程序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检索和相似性比对。128对SRAP引物扩增共获得了3 844条100~1 000 bp的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可扩增出31条清晰的条带。检测到3个多态性位点,其中仅在不育系中扩出1条稳定的特异条带CMS T6A201。用Blastn程序进行核苷酸同源序列比较,特异片段CMS T6A201的序列与Ty3-gypsy类逆转座子的部分序列高度同源;用Blastx程序与蛋白质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对,由该片段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水稻假拟Ty3-gypsy逆转座子蛋白质、蒺藜苜蓿的反转录酶、水稻gag-pol蛋白质以及马铃薯的假拟gag-pol蛋白质等相似性较高。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特异片段CMS T6A201的功能可能与逆转座子有关。
关键词: 甜椒 细胞质雄性不育(CMS) SRAP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与肥料对甘薯生长调控的研究进展
《土壤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其具备耐旱耐贫瘠的特征,常种植于土壤肥力低下,有机质匮乏的地区,生长过程中的土壤和施肥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土壤和肥料对甘薯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季节3个鸡爪槭品种的光合与生理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鸡爪槭品种小鸡爪槭、荷兰黄枫、金陵黄枫为材料,测定其在春、夏、秋3个季节的光合速率、色素含量、叶片比叶重、叶片细胞液pH值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结果显示:3个鸡爪槭品种日光合量随季节的变化先升高再降低,气孔导度与日光合量变化趋势相同,胞间CO2浓度却相反。金陵黄枫的电导率低于荷兰黄枫。金陵黄枫在3个季节中,比叶重较高,叶片细胞汁液pH值低于荷兰黄枫和小鸡爪槭,类胡萝卜素一直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变色期(秋季),小鸡爪槭和荷兰黄枫的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显著升高,金陵黄枫仅花青素苷含量急剧增加。表明盛夏季节金陵黄枫对日灼抗性较高,叶片呈色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菌P-ATPase基因MoCTA3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P-ATPase基因与稻瘟菌致病性的相关性,从稻瘟菌中克隆了一个P-ATPase基因MoCTA3,然后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并利用qRT-PCR检测了该基因在稻瘟菌侵染水稻叶片不同时期以及菌丝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3 747 bp,含有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编码1 096个氨基酸,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第24~98位有一个保守的钙离子转运结构域;其编码氨基酸与朱红丛赤壳、尖孢镰刀菌、蝗绿僵菌、炭疽菌等真菌的P-ATPase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77%、78%、83%和79%;基因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菌丝阶段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孢子阶段和侵染阶段,且在孢子侵染水稻过程中随侵染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升高,72 h时达到高峰,随后降低,说明MoCTA3可能参与了稻瘟菌的侵染过程,在稻瘟菌的致病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隐性白鸡不同时期肌肉组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
《中国兽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包含13 319条鸡基因探针序列的表达谱芯片,对从隐性白鸡不同时期肌肉组织抽提及纯化的cRNA进行芯片杂交,并对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旨在筛选隐性白鸡不同时期肌肉组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探讨造成不同时期肌肉组织生长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结果显示,在不同生长时期(2周和12周)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78条(表达上调34条,表达下调44条),其中已知功能基因39条,主要涉及生长发育、分子代谢、免疫应答、生物合成、细胞通信以及蛋白质合成与分解等相关基因,其中包括一些尚未在GenBank上登陆的序列,推测可能是未知的新基因,它们在鸡生长发育、能量代谢等的过程所起到的作用还需进一步证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深绿木霉产芥子酶酶学性质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实验室筛选的绿色木霉(Trichederma atroviride)(菌藏号:5609)液体发酵菌丝体中提取芥子酶。探讨将绿色木霉芥子酶用于生物熏蒸的可能性,以提高生物熏蒸防治土壤连作障碍的效果,结果表明:芥子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且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较易保持,最适反应pH值为6,最适底物浓度为3.7 mmol/L;低浓度的抗坏血酸对芥子酶有激活作用,高浓度的抗坏血酸反而会抑制酶的活性,添加4 mmol/L的抗坏血酸可使酶活性增加为原来的3.65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芥子酶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深绿木霉的芥子酶可应用于pH值中性土壤与盐土环境,相对于植物源芥子酶具有更宽的适宜范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UCP3基因第4内含子BccⅠ多态性检测及其与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UCP3基因与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采用测序结合PCR-RFLP技术检测UCP3基因内含子4内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分析SNP在6个国内外猪种内的多态性分布。结果表明,首次发现一处由A→G突变导致的BccⅠ多态位点。该多态位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国内外猪种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在国外猪种中,G等位基因频率较高,地方猪种的A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长白猪群中,UCP3基因与6~7肋背膘厚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在商品猪群内,UCP3基因与6~7肋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而且在腰荐结合处,AG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GG型个体(P<0.05)。因此推测,UCP3基因可能是影响猪脂肪性状的分子育种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