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SNP分子标记分析鉴定不同形态的化橘红(Citrus grandis var.tomentosa)单株
《果树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对比化橘红不同品种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利用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差异,以期获得能准确鉴定化橘红不同品种的有效方法。【方法】依据叶片及果实茸毛特征,从不同果园采集9个代表性的化橘红单株,分别对果实及叶片进行测定。采用14个SNP位点,结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型(High 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HRMA)技术对供试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同一采样地‘光青’单株8和9,仅叶片宽度存在显著差异,果实及叶片的其他特性差异不明显;同一采样地单株样4(‘正毛’)与样7(‘副毛’)的叶形指数及果形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叶片及果实的其他特性差异显著;同一果园不同品种的单株叶片及果实部分特性差异不显著。不同果园的同一品种单株,因栽培条件及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叶片及果实的部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采用14个SNP位点可将9个化橘红样本有效区分,平均PI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值为0.29,所有SNP位点的平均自交系数为-0.09。【结论】仅凭形态特征很难区分化橘红不同品种的单株,而采用14个SNP位点能有效鉴定化橘红不同品种的单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IS在台风农业灾害定损中的应用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IS具有数据存储、查询、统计分析、模拟、辅助决策和预测等功能,可以实现气象信息的快速采集和处理,也可以深度分析、直观反映受灾地地理信息、农业产业结构信息等。在分析GIS技术在台风灾害应用中的环节及其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GIS和虚拟技术的台风灾害农业损失评估系统,实现了台风信息的动态模拟展示、台风造成农业损失的评估等,为制定农业保险政策、农业补贴政策等提供直观、科学的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电视节目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电视在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当前农民获取农业信息最常用的途径,农业电视节目具有推广普及先进农业科技知识和提高农民科学素养的作用,是农民最喜欢的学习农业技能和了解市场信息的方式。现阶段我国农业电视节目仍存在着数量不足、针对性不强、节目观赏性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8亿多农村观众的收视需求。通过对5个农业频道的数据调研及对200名花都区农民的问卷调查,分析现阶段我国农业电视节目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现状和观众认可度,提出提升农业电视节目应用效果的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卤制工艺对盐水鸡肉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
《中国调味品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不同处理组的盐水鸡肉中风味物质,分析不同卤制温度、时间对盐水鸡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确定风味最佳的卤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同一卤水卤制温度为80℃,总峰面积大小顺序为:50min>30min>10min>40min>20min>0min;卤水卤制时间为30min,总峰面积大小顺序为80℃>85℃>75℃>90℃;相同卤制温度(80℃)和时间(30min),卤水卤制的盐水鸡肉风味物质的种类和总峰面积明显高于清水卤制的;说明盐水鸡肉风味最佳的卤制条件为卤水中卤制温度80℃、卤制时间30mi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源自杂交稻组合五优308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采自广东韶关、河源、梅州等稻区严重感染稻瘟病的杂交稻组合五优308穗瘟标样进行了稻瘟病菌分离,获得源自不同地点的穗瘟标样分离物18个,利用7个中国稻瘟病菌小种鉴别品种和11个单基因系对分离物进行了致病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鉴定出ZB13、ZB15、ZC13等3个小种,分别占分离菌株的66.67%、27.78%、5.56%;对分离菌株表现出高感的抗性基因有Pi-ta2、Pi-sh、Pi-i,对分离菌株具有抗性较好的基因有Pi-kh、Pi-1、Pi2、Pi-9及Pi-50等;所有分离物均能回接上杂交稻五优308,使接种品种表现感病。选取GDHY-308-1401等3个菌株对广东部分品种(组合)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在测定的45个品种(组合)中,表现感至高感的品种(组合)有13个,占28.89%;中感的有2个,占4.44%;中抗至高抗的有30个,占66.67%。其中与五优308同一类型的杂交稻组合五丰优9802、五优613、五优1179对接种菌株表现出良好抗性,在五优308感病的稻区可考虑种植上述抗病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库容量类型基因型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转运特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以源于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27个家系)为材料,测定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NSC)含量和积累量(移栽后30d、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面积、穗颈节间直径和维管束数量、产量等,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家系按库容量大小聚类,研究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茎鞘NSC积累与转运特征。结果显示:家系间库容量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幅为289.4~945.4g/m2;按库容量从小到大依次可聚类为A、B、C、D、E和F共6种类型,平均库容量分别为388.0、575.3、667.3、728.4、793.4、887.2g/m2;抽穗期NSC含量和积累量均显著大于移栽后30d和成熟期。总体上,小库容量类型(类型A和B)移栽后30d NSC含量和积累量显著高于大库容量类型,相反在成熟期低于大库容量类型;在抽穗期,NSC含量在不同类型间变化不大,而大库容量类型茎鞘NSC积累量大于小库容量类型。大库容量家系穗颈节维管束多,但源库比(单位库容量的叶面积)较小;移栽后30d到抽穗期,不同库容量类型基因型间NSC含量的变化无差异,然而积累量的变化随着库容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着库容量的增加,NSC表观转运量显著增加,而茎鞘NSC对产量的表观贡献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特点。大库容量类型茎鞘NSC对产量的表观贡献较高,这与其抽穗前茎鞘NSC积累量高、灌浆结实期NSC表观转运量大、茎维管束多、源库比小紧密相关。由于大库容量类型源库比率较小,采取增源(尤其是茎鞘中NSC的积累)的栽培措施利于大库容量基因型获得高产。
海南番茄蕨叶型CMV分子检测及其序列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鉴定引起海南定安县番茄叶片呈蕨叶型或变窄成线条状,叶片表面凹凸不平、生长不规则等症状的病原物,对该病样的叶片提取总RNA,反转录成第一链c DNA,然后根据CMV RNA1保守序列设计2对特异引物,再利用常规PCR方法鉴定其病原是否为CMV。利用两对特异引物进行PCR方法扩增后,分别获得大小约为500 bp和700 bp的目的 DNA条带,经序列相似性比对,发现海南定安县番茄的病原物为CMV。构建系统进化树和同源性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引起番茄叶片蕨叶和生长不规则的CMV为重花叶株系(包括蕨叶症状),属CMV IB亚组。本研究鉴定了CMV是引起番茄叶片蕨叶和生长不规则等症状的重要病原物,通过序列比较和同源分析确定了该病原物为CMV的重花叶株系(包括蕨叶症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抗氧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前肠、肝胰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等蛋白替代方式,研究了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抗氧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和前肠、肝胰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将960尾初始体质量约2.02 g黄颡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6种用蝇蛆粉替代鱼粉的等氮等能饲料,其替代比例分别为0、20%、40%、60%、80%和100%,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养殖60 d。结果显示,G20~G100黄颡鱼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G0(P<0.05),但各组间肝胰脏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G0相比,G60~G100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60肝胰脏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黄颡鱼胃淀粉酶活性不受蝇蛆粉替代鱼粉的影响(P>0.05)。与G0相比,G20~G100前肠蛋白酶和淀粉酶、G40~G80肝胰脏脂肪酶、G40~G60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G20和G60~G100胃蛋白酶、G20~G100胃脂肪酶和肝胰脏蛋白酶、G60~G80前肠脂肪酶、G20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100前肠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部分纹状缘脱落、固有膜结缔组织疏松;G20~G100肝胰脏脂肪沉积逐步加重,G60肝细胞出血坏死。结果表明,当蝇蛆替代鱼粉水平超过20%时,除肝胰脏MDA含量和胃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外,显著影响黄颡鱼抗氧化指标、消化酶活性,损伤前肠、肝胰脏组织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