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衰老机制及延缓衰老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关于衰老机制的研究及根据衰老机制寻找延缓衰老的药物已成为当前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就延缓衰老的天然活性物质及延缓衰老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并对研究衰老的主要模型做简要总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治香蕉枯萎病胶囊药剂研制与应用
《植物保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引起的维管束系统性的毁灭性病害,给香蕉产业造成巨大损失。为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危害,本实验室研制出一种胶囊杀菌剂绿茵2号,有效成分为噁霉灵。采用香蕉叶鞘内注入胶囊剂,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广州市番禺区和东莞市麻涌镇进行了该药剂防治‘粉蕉’和‘巴西蕉’枯萎病的田间药效试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8.00%和63.77%,获得利润分别为6 005.0元/667m2和1 420.0元/667m2,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处理对柑橘霉菌生活力和致病力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研究了热处理对柑橘采后致病霉菌生活力和致病力的影响。生活力试验:分别对霉菌孢子悬液及脐橙皮与霉菌孢子悬液进行热处理(52±1℃,10 min,下同),检测两组热处理后5株霉菌(分别标记为A、B、C、D和E)孢子的生活力指标:孢子死亡率、孢子形态、孢子悬液上清液电导率值和OD260 nm值。致病力试验:以A菌为例,对比研究与脐橙分开进行热处理的霉菌孢子及与脐橙共同进行热处理的霉菌孢子引起脐橙发病规律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单独进行热处理的霉菌孢子,其生活力有所下降,但致病力未受到影响。与单独热处理的霉菌孢子相比,脐橙皮与热同时作用于致病霉菌孢子时,其结构受损伤程度加大,生活力和致病力明显下降;A菌孢子死亡率由48%上升至72%,脐橙出现典型病灶时间由单独热处理的4天推迟到了7天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robit模型的水稻种植户金融需求影响及抑制因素研究——以广东195户水稻种植户为例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持续重点谈到我国农村金融问题,农户金融需求也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户金融抑制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金融改革的瓶颈,因此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对于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广东水稻产业中最微观的经营主体——水稻种植户对农村金融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水稻种植户的金融需求,对解除金融抑制、提高金融支持效率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广东珠三角、粤东、粤北的代表性县镇江门台山、梅州梅县和蕉岭、惠州横沥等195户水稻种植户开展问卷调查,获得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发现水稻种植面积、水稻种植收入占比以及在家务农人数对水稻种植户的金融需求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水稻种植户自身、金融机构、宏观政策3个方面总结出造成贷款难和金融抑制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保障水稻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以及水稻产业链的顺利延伸,使得金融支持发挥其产业核心驱动力的作用。
不同NaNO_3浓度下可变电荷土壤铜离子解吸率的分配及影响因素
《土壤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江西红壤和昆明铁质砖红壤在去离子水中和在0.1molL-1NaNO3溶液中吸附铜离子后,依次在包括去离子水在内,浓度由低到高的NaNO3溶液中解吸时,铜离子解吸率在不同吸附pH段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吸附pH的升高,可在去离子水中解吸的铜离子解吸率变化规律与在NaNO3溶液中者完全不同。在所研究的吸附pH范围内,大致以吸附pH3.7~4.0为界,低于此值时,吸附性铜离子基本以在去离子水中解吸为主,反之则基本为交换性解吸。土壤中氧化铁含量和吸附时溶液的NaNO3浓度越高,则能被交换解吸的铜离子所占总解吸率的比例越低。其原因与不同pH段各种铜离子吸附态在不同吸附条件下的比例分配以及解吸对体系pH的影响有关。
关键词: 可变电荷土壤 铜离子 解吸率分配 连续解吸 NaNO3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硒处理对富硒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广东茶业 》 2015
摘要:用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富硒茶的叶面或根际部位进行处理,摘取所施硒肥作用时间不同的样茶进行实验,测定茶样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不同施硒处理条件对富硒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