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南方农村 》 201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迅速,在其规模、数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增长,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但仍然存在着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仍需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效率不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推进缓慢等问题。针对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现存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监测体系、强化示范区组织管理、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等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唑醚菌酯·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对甜橙采后青霉病的防治效果
《热带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为评价新型复配药剂24%吡唑醚菌酯·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防治甜橙采后青霉病的效果及其对甜橙果实的安全性,连续两年进行了24%吡唑醚菌酯·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防治甜橙青霉病的采后贮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4%吡唑醚菌酯·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200、266.7和400 mg/kg对甜橙青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次药后30 d调查,2013年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29%、85.50%和90.65%,2014年分别为70.54%、75.90%和83.48%。该药剂值得推广应用于目前甜橙的采后保鲜。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 甜橙青霉病 采后防腐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对黄颡鱼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及肾细胞因子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对黄颡鱼幼鱼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及肾细胞因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00、600和1 000 mg/kgβ-葡聚糖配制3种试验饲料。选取720尾初始体质量为(1.53±0.04)g的健康黄颡鱼幼鱼,随机分为7组,包括1个投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G0)、3个连续投喂β-葡聚糖饲料的连续组(SG200、SG600和SG1000)及3个交替投喂β-葡聚糖饲料和基础饲料各7 d的间隔组(IG200、IG600和IG1000)。养殖42 d后测定血清免疫、抗氧化相关指标及肾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结果显示,与G0相比,各添加组溶菌酶活力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IG200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分别显著降低(P<0.05)和显著升高(P<0.05)。G0抗超氧阴离子活力显著高于IG600(P<0.05),与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一氧化氮合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除IG1000外,各添加组肾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G0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β-葡聚糖,不论采用连续或间隔投喂方式,均对黄颡鱼幼鱼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没有明显影响,但间隔投喂1 000 mg/kgβ-葡聚糖能显著升高肾细胞因子水平(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菌发酵对荔枝果渣理化性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研究了干酪乳杆菌发酵过程中荔枝果渣中糖组分、有机酸、蛋白组成、多酚、色泽等品质的变化,优化了干酪乳杆菌在荔枝果渣中的发酵条件。并在此发酵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它五种乳酸菌代替干酪乳杆菌发酵后荔枝果渣营养品质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荔枝果渣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酚类物质,经Na OH调节其p H到6.0并添加3 g/L的碳酸钙灭菌后的荔枝果渣非常适合乳酸菌生长,30℃下静置发酵24 h后,六种乳酸菌的活菌数均达到8.0 lg CFU/g以上;荔枝果渣乳酸菌发酵的过程中,果渣的色泽和蛋白组成类型变化不显著(P>0.05),随着糖的消耗和乳酸的产生,荔枝果渣的p H快速下降;不同乳酸菌发酵24 h后的荔枝果渣的中糖组成、p H值、可溶性总酚和抗氧化活性等品质指标有明细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芽—挤压膨化—高温α淀粉酶协同处理改善全谷物糙米粉冲调性的工艺优化
《中国粮油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发芽糙米为原料,优化高温α-淀粉酶辅助双螺杆挤压膨化处理的工艺条件,以改善糙米粉的冲调性,并提高其消化利用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发芽—挤压膨化—高温α淀粉酶协同处理的工艺条件,以糙米粉的水溶性指数为响应值,建立包括物料含水量、挤出温度和螺杆转速的三因素回归模型。试验确定了发芽糙米的最佳挤压膨化条件为: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70 U/g、物料含水量17%、挤出温度134℃、螺杆转速29.6 Hz。在该工艺条件下,发芽糙米粉的水溶性指数达39.8%,与糙米经发芽—挤压膨化协同处理和经高温α-淀粉酶—挤压膨化协同处理相比,所得糙米膨化粉的冲调结块率分别下降55.4%和73.8%,淀粉的消化率分别提高9.9%和7.6%。试验证明糙米经发芽—挤压膨化—高温α淀粉酶协同处理能显著改善其膨化粉的冲调性和淀粉消化性能。
关键词: 全谷物糙米 发芽 挤压膨化 高温α-淀粉酶 冲调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HDACs家族基因在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家族基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器官构建及逆境胁迫和激素信号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番茄的HDACs家族成员、分布及结构和功能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番茄HDACs家族包含15个成员,分为3个亚家族。遗传进化分析表明,番茄HDACs家族成员与拟南芥HDACs家族具有相似分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番茄HDACs家族基因的组织表达分析表明,HDACs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差异,Sl HDT1、Sl HDT2和Sl HDT3在根中表达较高,而Sl HDA1、Sl HDA3、Sl HDA5、Sl HDA6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表达较高;利用RT-PCR对番茄HDACs的胁迫响应分析表明,在盐、SA、ABA、高温和低温胁迫条件下,15个番茄HDACs成员的表达模式不同,其中部分基因的表达水平被显著地诱导增加或者降低,推测这些基因很可能参与了调控番茄逆境胁迫条件下的防御应答反应。结果将为进一步解析番茄HDACs家族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番茄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表达分析 氧化胁迫 青枯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粤北鹰嘴桃流胶病的病原全型特征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鹰嘴桃是粤北地区重要的优稀水果,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但流胶病的发生危害严重影响地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粤北主要种植区鹰嘴桃流胶病病害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全型形态特征、培养特性、ITS及EF1-α序列分析,将鹰嘴桃流胶病的病原鉴定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Moug.in Fr.)Ces.&De Not],证实该病菌有性态与无性态的关联,并对鹰嘴桃流胶病的致病因子进行分析与探讨,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长白猪肌肉组织和肠道内容物中腺苷酸含量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腺苷酸是能量代谢的载体,为了更好地研究长白猪肌肉组织和肠道内容物中能量代谢的差异,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猪肌肉组织和肠道内容物中腺苷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为:Waters Symmetry C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50 m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6.5),其体积比为9∶91;流速0.5 m L/min;柱温30(±1)℃;紫外检测波长259 nm,进样体积10μL时,在0.1~100 mg/L浓度范围内,ATP、ADP和AMP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98和0.996,检出限(LOD,S/N≥3)分别为0.0001、0.004、0.004 mg/L,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0.002、0.02、0.02 mg/L,且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00%~99.05%、100.77%~104.48%和110.84%~113.7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9%~1.02%、0.33%~1.65%和0.69%~1.92%,整个过程可在10min内完成。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可用于猪肌肉组织和肠道内容物中ATP、ADP和AMP含量的检测以及能量代谢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瓠瓜LINE逆转座子RT序列的克隆与特征分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瓠瓜[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品种‘大籽葫芦’(‘Dazihulu’)和‘杂交瓠瓜’(‘Hybrid bottle gourd’)为供试材料,对其基因组总DNA中的LINE逆转座子RT序列进行扩增,并对30个克隆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瓠瓜品种‘大籽葫芦’与‘杂交瓠瓜’的基因组总DNA均包含长度约580 bp的RT序列片段。从2个瓠瓜品种中获得的30条LINE逆转座子RT核苷酸序列(编号为LsRT1至LsRT30)长度为564~599 bp,碱基A、T、G和C的数量分别为143~193、157~205、104~139和83~134,AT/GC比为1.29~1.76,表现出高度异质性。缺失突变和终止密码子突变是造成瓠瓜LINE逆转座子RT核苷酸序列长度差异的主要因素。30条瓠瓜LINE逆转座子RT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47.1%~99.5%,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26.7%~100.0%。根据核苷酸替代值,30条瓠瓜LINE逆转座子RT核苷酸序列可分为4个家族( family),分别包含14、8、1和7条序列。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瓠瓜LINE逆转座子RT氨基酸序列包含20个保守氨基酸残基和多个半保守氨基酸残基;有14条氨基酸序列具有终止密码子突变。 Family 1、Family 2和Family 4是可能具有转座活性的逆转座子家族,分别包含8、3和5条无终止密码子的RT氨基酸序列。根据瓠瓜与其他15种植物的LINE逆转座子RT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瓠瓜与葡萄( Vitis vinifera Linn.)和黄瓜( Cucumis sativus Linn.)等种类的LINE逆转座子RT氨基酸序列有较高同源性。研究结果表明:瓠瓜LINE逆转座子是一类较古老元件,LINE逆转座子可在瓠瓜与其他种类的基因组间横向传递。
关键词: 瓠瓜 LINE逆转座子 RT序列 序列分析 相似性 系统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英红九号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广东茶业 》 2015
摘要:本文从英德红茶的发展历程,英红九号品种的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产品的开发以及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英德茶产业发展在发展机制、政府扶持、茶园机械化耕作水平、产业技术集成与创新、行业自律等方面提出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