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607条记录
保护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

青海农林科技 2024

摘要:为筛选出保护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分别选用3种药剂对这两种病害进行试验,测定药效.结果表明:1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次施药后防效分别是97.49%和96.16%,且对黄瓜安全无药害,可作为保护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药剂推广使用;三唑酮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可达92.37%,阿米西达次之,防效为83.75%,两种药剂均不产生药害,在实际生产中,三唑酮与阿米西达可交替使用.

关键词: 黄瓜 细菌性角斑病 白粉病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土壤中唐古特白刺内生真菌分离与鉴定

西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的内生真菌种属及其组织分布特性,采用传统组织块法从生长于盐碱土壤的白刺中分离内生真菌,运用形态学和真菌ITS序列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并通过MEGA7.0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从白刺(根、茎、叶)分离得到23株内生真菌,共鉴定出21株,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13株,毛壳菌属(Chaetomium)1株,篮状菌属(Talaromyces)3株,细基格孢属(Ulocladium)4株,主要分布于唐古特白刺的根部,叶次之,茎则无。表明白刺内生真菌分布具有组织差异,根是其侵染和定殖的主要部位。

关键词: 唐古特白刺 内生真菌 分离 鉴定 盐碱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柴达木盆地主要枸杞品种不同时期内含物变化研究

青海农林科技 2024

摘要:为明确青海产区不同枸杞品种内含物合成规律及其差异,本研究以宁杞1号、5号、7号和青杞1号为试验材料,对青果期、黄果期和熟果期的枸杞果实总糖、多糖、黄酮、甜菜碱、氨基酸、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内含物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果实内含物之间的相关性,结合主成分分析进行了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枸杞中的总糖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高,黄酮、氨基酸含量逐渐降低。类胡萝卜素、多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维生素C含量青果期最低,随果实的发育有升有降。枸杞果实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品质较好的是青杞1号,其次是宁杞5号。本研究明确了不同时期枸杞果实内含物的变化规律,为青海产区主要枸杞品种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枸杞果实 内含物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千粒质量性状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作为油菜的产量三因素之一,千粒质量对油菜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千粒质量的遗传效应、影响因素、QTL定位、基因克隆、调控机理、反向遗传学等6个方面对千粒质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目前的研究认为油菜千粒质量性状主要由加性效应控制,且受环境及收播期影响;甘蓝型油菜中千粒质量QTL在其十几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其中A09染色体上检测到的位点最多,芥菜型油菜千粒质量性状QTL主要分布在A01、A03、A06、A07、A09、A10、B03、B05等染色体上,白菜型油菜千粒质量QTL的定位目前还未见报道;油菜中千粒质量基因目前仅仅克隆了ARF18、BnaA9.CYP78A9和BnaUPL3.C03等3个基因;油菜千粒质量调控机制主要通过调控种子中的胚乳功能来控制种子的大小以及通过调节角果皮、种皮以及母体细胞的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种子生长,进而影响粒质量的大小;利用反向遗传学在拟南芥中找到AtDWF4、AtSHB1、AtDA1 R358K这3个基因对油菜千粒质量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可以为油菜品种的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千粒质量 遗传效应 QTL定位 基因克隆 反向遗传学 调控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后代材料晚疫病的抗性鉴定

青海大学学报 2024

摘要:为筛选出农艺性状优良且抗病性较好的后代材料,本试验对60份马铃薯“青薯9号”与“大西洋”杂交后代材料的离体叶片进行4种不同菌株的接种,分析4种菌株接种后的病斑面积及抗性等级,并利用LAMP技术对接种不同天数的离体叶片进行扩增检测。结果表明在60份后代材料中,高抗有6份,抗性有11份,中抗有17份,感病有24份,高感有2份。表现抗病的后代材料一共有34份,均具有广谱性,其中18份后代材料对4种菌株均产生抗病,16份后代材料对3种或2种菌株产生抗病,对4种菌株表现抗性的后代材料的广谱性比对3种或2种菌株表现抗性的后代材料高。利用LAMP技术检测接种1~5 d内及5 d后离体叶片的晚疫病菌,其扩增检测结果一致,均呈蓝色,为阳性。综上,本研究筛选的马铃薯后代材料可为抗病育种提供品种参考,LAMP技术能够对马铃薯晚疫病达到早期鉴定及预警的目的,为马铃薯晚疫病早期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抗性鉴定 离体叶片接种法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eta分析的煤矿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煤矿开采是全世界应对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的主要手段.但随着煤矿开采,区域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碳汇”能力下降.植被恢复是矿区退化的生态系统和固碳功能恢复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未对全球范围内煤矿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SOC)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因此无法准确预测全球SOC库对植被恢复的响应.通过搜集同行评议的112篇文章中植被恢复的土壤理化性质,以评估煤矿区植被恢复类型、土壤深度、恢复年份、年均温、年降水量和海拔等对SOC的影响,并明确相关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受损煤矿区通过植被恢复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植被恢复后土壤相较于未恢复或自然恢复SOC储量提升了39.02%.当不考虑环境因素时,利于SOC储量积累的植被恢复类型为:农田>林地>草地>灌木林. 4种类型的植被恢复对表层(0~20 cm)SOC储量均得到显著增加,草地和灌木能显著增加深层(>40 cm)的SOC储量,而林地和农田类型下深层的SOC储量与未恢复或自然恢复后的SOC储量无显著差异.植被恢复后SOC储量的增加趋势会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具体的植被恢复策略应根据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植被类型.受损煤矿区在年均温<0℃和年均降水<500 mm的环境下,固碳效应较高的植被恢复类型为草地和灌木林,而在年均温>15℃和年降水量>800 mm的环境下,林地和农田恢复类型能够更好地增加SOC储量. TN、 BD、 AN和AK是影响土壤固碳能力的主要因素.研究可为量化受损煤矿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固碳效果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煤矿区 植被恢复 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壤特性 森林 草地 农田 灌木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食用菌产业经营模式及展望

青海农林科技 2024

摘要:当前,青海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逐步趋于产业化、规模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显著,对现有的产业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层次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综述了青海省食用菌产业现状、产业经营模式发展概况,对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剖析,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青海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用菌 产业经营模式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附球属真菌DT-014对杂草的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鹞子沟自然发病的大刺儿菜叶片中分离出的附球属真菌DT-014为研究对象,通过发酵喷雾法接种测定其对4种盆栽杂草猪秧秧(Galium spurium L.)、藜(Chenopodium album L.)、冬葵(Malva ver-ticillate L.var.crispa)、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的致病性和 5 种作物蚕豆(Vicia faba L.)、豌豆(Pisum sativum L.)、青稞(Hordeum vulgare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安全性,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以菌落直径和其孢子悬浮液OD600值为测量标准,探究菌株DT-014的最适生长培养基、碳源、氮源、固态发酵基质.结果表明,DT-014对藜(C.album)和猪秧秧(G.spurium)致病力较强,其次为密花香薷(E.densa),对冬葵(M.crispa)致病力最低.DT-014 对于小麦(T.aestivum)、蚕豆(P.sativum)、青稞(H.vulgare)、豌豆(P.sativum)相对安全,对油菜(B.napus)有轻微影响.DT-014的最适培养基为蛋白肺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固态发酵基质为大豆粉.

关键词: 微生物除草剂 附球属真菌 杂草致病性 作物安全性 最适培养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链格孢菌DT-XRKA菌株的除草活性及对作物的安全性

西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青海省大通县达隆村农田采集自然感病的植物叶片并分离出真菌菌株,以密花香薷为靶标草,通过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以及作物安全性评价,筛选获得1株具有较好除草活性的生防菌DT-XRKA.结果表明,离体叶片接种DT-XRKA 7 d后,密花香薷叶片上出现产3~4倍于菌饼大小的灰褐色病斑,病斑面积达到了整个叶片的50%以上,在接种处可见大量灰褐色的菌丝,中心黑色,边缘褐色,且叶片开始逐渐失绿变黄,病级达到5级.不同浓度(1.47×101~1.47× 104个/mL)的DT-XRKA孢子悬浮液对密花香薷的发病率达到67.84%~96.42%,病情指数为51.11~97.97,鲜质量防效达到52.44%~82.67%.作物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DT-XRKA菌株孢子悬浮液对油菜、白菜、番茄、黄瓜和辣椒安全.经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将DT-XRKA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关键词: 杂草 除草活性 作物安全性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WOT-AHP模型的平安区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研究

食品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现状,运用SWOT-AHP模型对平安区富硒食品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提出合理的建议和策略.结果表明,平安区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的总优势强度S=0.183 0,总劣势强度W=0.043 5,总机遇强度O=0.115 1,总挑战强度T=0.045 0,战略四边形重心,战略强度系数ρ=0.913 4,平安区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应采取积极型增长发展战略,从而推动平安区富硒食品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打造平安富硒产品、创立富硒品牌保驾护航.

关键词: 富硒食品 SWOT-AHP模型 平安区 发展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