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栉孔扇贝在镉污染胁迫下消化盲囊组织的转录组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镉(Cd)作为生物非必需、毒性极强的蓄积性重金属,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扇贝相对于其他贝类具有特异性蓄积镉的能力,成为水产品安全领域关注的焦点。为了阐释扇贝高蓄积镉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镉胁迫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消化盲囊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基因转录水平分析。通过比较转录组拼接获得105071个unigene和3800个差异基因,对所得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发现这些基因集中在蛋白绑定、细胞黏附、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和能量代谢等方面。对这些蛋白的分子功能进行注释,发现该类蛋白主要属结合蛋白(40.45%)、催化活性蛋白(34.27%)和转运蛋白(5.62%)。这些功能基因和预测通路为理解扇贝体内解毒和免疫系统奠定了基础。获得的转录组数据为深入研究双壳贝类应对海洋污染物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湿地保护与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湿地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保护区湿地管理和湿地管理机构建设等方面,概述了长江口湿地保护与管理现状,分析了长江口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局部滩涂的过度围垦、渔业资源过度捕捞、水环境严重污染和湿地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长江口湿地存在的问题,从生态修复角度,提出"飘浮人工湿地"的技术方法;从流域管理角度,制定流域共管的政策,以恢复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推动湿地公园发展,对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形成有效补充;从法制管理角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长江口湿地存在的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东滩湿地芦苇生境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月动态
《应用生态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对长江口东滩湿地芦苇生境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进行监测,分析了该生境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月变化.结果表明:芦苇株高和盖度均在3—8月逐渐增大,9月后逐渐降低;芦苇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干质量)均在7月达到最大值.调查期间,共发现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20种(包括2种鉴定到属,2种鉴定到科).其中,腹足纲种类最多,有11种(包括1种鉴定到属);软甲纲有5种;昆虫纲和多毛纲均只有2种.以緋拟沼螺、堇拟沼螺和尖锥似蟹守螺等为主要优势种.从生活型来看,底上附着型种类数最多(11种),其次为穴居型(5种)和底内型(4种).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或月变化,夏季(8月)出现全年最高值.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指数(H)月份间差异显著,Pielou均匀度指数(J)月份间差异不显著(除11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42%相似性水平上划分为3个群聚.从非度量多维标序(nMDS)排序图可知,5月、10—11月与其他月份差异较大.水温、芦苇地下生物量和盐度等环境因子对于底栖动物密度变化具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受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长江口东滩湿地芦苇生境底栖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有所下降,芦苇生境价值急需重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锦鲤疱疹病毒丹东株ORF83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锦鲤疱疹病毒病是具有高致病性、传染性的疾病,对渔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危害。为了研究锦鲤疱疹病毒衣壳蛋白ORF83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采集感染锦鲤疱疹病毒活鱼样品,经DNAStar软件预测分析、DNA提取,PCR扩增、重组质粒构建等步骤成功克隆到ORF83(1)和ORF83(2)基因。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结构与功能,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两蛋白均能编码前体蛋白,均由α螺旋、β折叠、无规则卷曲组成,均有4个跨膜区域;抗原性较好;但不含保守结构域;ORF83(1)N端11个氨基酸序列为信号肽序列;ORF83(2)N端33个氨基酸序列为信号肽序列;ORF83(1)氨基酸序列存在1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ORF83(2)氨基酸序列存在3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两蛋白均潜在13个磷酸化位点,无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KHV-DD ORF83与美国株、以色列株、日本株均具有同源性。通过研究表明,本研究成功克隆到ORF83基因,并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获得重要的生物信息学数据,为进一步研究锦鲤疱疹病毒发病机制和疱疹病毒抗体制备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四片式小网目中层拖网作业性能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促进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渔业发展,提出2种四片式小网目中层拖网网型设计(型号分别为dh256-1和dh256-2),2种网型网口拉直周长相同,背(腹)网与侧网拉直宽度比(以下简称"WRBS")分别为1和1.11。通过模型实验对2种WRBS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的作业性能进行比较,并进行浮沉力(SBSW)、手纲长度和水平扩张系数(以下简称"L/S")的匹配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当L/S介于0.5~0.6时或者L/S为0.45和0.65且拖曳速度≤1.5 m/s时,2种网型网口垂直扩张差异显著(P<0.05),dh256-2型拖网网口垂直扩张明显高于dh256-1;为了保持侧网衣受力均匀,dh256-1型拖网浮沉力配备要求显著高于dh256-2型拖网,dh256-1型拖网浮沉力配备应≥4.59 tf,dh256-2型拖网浮沉力配备应≥1.98 tf;2种网型的能耗系数(C_e)差异不明显(P>0.05);L/S与能耗系数(C_e)呈反相关;手纲长度≥50 m,手纲长度对2种网型作业性能的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dh256-2型拖网网口垂直扩张性能较好,浮沉力配备要求较低,较适合拖速较低的南极磷虾捕捞,适宜的手纲长度为50 m。以上结论可为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网具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南极磷虾 中层拖网 浮沉力 背腹网与侧网的宽度比 手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藜芦醇对吉富罗非鱼组织学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饲料添加不同浓度白藜芦醇饲喂吉富罗非鱼幼鱼,通过免疫、生殖器官切片和Tunel细胞凋亡分析饲料中添加白藜芦醇对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白藜芦醇组吉富罗非鱼幼鱼肠道绒毛变长,杯状细胞不规则;低浓度处理组kupffer细胞少,压迫性肝血窦增多,肝细胞坏死严重并出现细胞凋亡,高浓度处理组造成肝脏结构疏松;低浓度处理组脾脏淋巴细胞和红血细胞排列疏松,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少,高浓度处理组出现细胞凋亡和含铁血黄素沉着等现象;高浓度白藜芦醇处理会对精巢、卵巢的发育起到抑制作用。高浓度白藜芦醇能对免疫和生殖器官造成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卵形鲳鲹Tf、TNFα和C-Lys的组织分布及对美人鱼发光杆菌感染的响应
《南方水产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中免疫相关因子转铁蛋白(T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型溶菌酶(C-Lys)的组织表达分布,并分析了这3种基因在人工感染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后在卵形鲳鲹肾脏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美人鱼发光杆菌感染的反应。结果显示,感染后第48小时卵形鲳鲹累计死亡率最高(76.4%);卵形鲳鲹肾脏中细菌数量从第3~第96小时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从1.07×106CFU·g~(-1)下降到1.29×103CFU·g~(-1)。健康卵形鲳鲹中Tf和TNFα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CLys在头肾中表达量最高。美人鱼发光杆菌感染后卵形鲳鲹肾脏中Tf表达量在第3~第12小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其中第6小时的表达量最高,是对照组的17.99倍;TNFα在感染后的第3、第6、第24小时实验组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第24小时组相对于对照组的表达量最高,是对照组的6.05倍。C-Lys在感染后感染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美人鱼发光杆菌感染能促进卵形鲳鲹肾脏组织中Tf、TNFα的表达,而抑制C-Lys的表达。
关键词: 卵形鲳鲹 转铁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C-型溶菌酶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过多阶段暴露试验评价嘧菌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与发育毒性
《环境科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嘧菌酯作为最畅销的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防治水稻病害的常用农药,其对水生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值得重视.为研究嘧菌酯对水生生物的危害,进行多阶段(成鱼、仔鱼、胚胎)斑马鱼毒性试验,分析了嘧菌酯对鱼类的急性毒性,同时,通过6 d胚胎发育试验,研究了嘧菌酯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斑马鱼3个生命阶段对嘧菌酯的敏感性(以96 h-LC50(致死中浓度)表示)顺序为:仔鱼(0.39 mg·L~(-1))>胚胎(0.61 mg·L~(-1))>成鱼(1.37 mg·L~(-1)).6 d胚胎发育试验结果发现,嘧菌酯可诱导斑马鱼胚胎出现一系列不良症状,包括孵化率下降、心率异常、生长抑制和心包水肿等.0.25 mg·L~(-1)的嘧菌酯可显著促进斑马鱼胚胎自主运动和心率,并能明显抑制孵化仔鱼的体长.0.6 mg·L~(-1)及更高浓度的嘧菌酯可明显抑制斑马鱼胚胎眼睛、体节、尾部和心脏的发育.研究显示,嘧菌酯对斑马鱼多个生命阶段均具有一定毒性,但对早期生命阶段毒性更强,因此,其对鱼类早期生命阶段的影响值得重视.
关键词: 嘧菌酯 斑马鱼 多阶段暴露试验 急性毒性 发育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FD的循环生物絮团系统养殖池固相分布均匀性评价
《农业工程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循环生物絮团系统相对原位生物絮团系统在生物絮团分布均匀性方面的改善,以欧拉-欧拉多相湍流模型为理论框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对两种系统养殖池固液气三相三维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两种养殖池的液相速度云图、液相流线图以及固相分布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0.90 h时,循环养殖池流场相对复杂,流向变化较乱且分布于整个空间,紊流相对剧烈,流场速度大小分布更均匀,死区相对较少,固相主要分布在中心大范围区域,便于循环,在底部未出现沉积现象,能够避免生产中由于生物絮团在桶底角处的沉积造成厌氧病菌的滋生。另外,循环养殖池生物絮团固相体积分数约为0.1,比较适宜罗非鱼等养殖对象的生长。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模型的模拟值误差均在20%之内,模拟结果可信,该研究说明循环生物絮团系统能够解决原位生物絮团系统中生物絮团分布不均匀以及流场死角多的问题。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流体力学 流场 循环生物絮团系统 养殖池 水力停留时间 多相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刀鲚POMC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应激应答
《中国水产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刀鲚(Coilia nasus)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基因的应激应答及调控,克隆了刀鲚POMC基因的c DNA全长。刀鲚POMC基因的c DNA全长2030 bp,编码区699 bp,编码232个氨基酸。二级结构预测显示,刀鲚POMC包括信号肽(signal peptide)、N末端区(N-terminal region,NP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结构域(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β-脂解素(β-LPH)、α-促黑素(α-M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垂体中叶多肽(CLIP)、γ-脂解素(γ-LPH)、β-促黑素(β-MSH)和β-内咖肽(β-EP)结构域。运用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了该基因在刀鲚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结果显示,POMC在健康刀鲚的脑高表达,鳃、肾、精巢相对高表达,肝、脾、肠、头肾、肌肉和卵巢中微量表达。运输胁迫后,POMC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10‰ NaCl组4 h和6 h POMC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6 h的表达量恢复至应激前。POMC基因在脂肪代谢及应激调控中发挥重要的功能,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基因在刀鲚后续育种及应激调控工作提供重要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